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意写作能力培养特征分析
2017-02-10李俊飞黄德志
李俊飞+黄德志
内容摘要:步入互联网时代,许多事物都将改变它原有面貌,大学生创意写作培养也迎来了“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气象。面对信息的互联、众的扩大以及跨界融合的新形势,大学生群体中的创意写作培养更加趋向方法的创新与眼界的开阔,适应了当下因为互联网而交互融合的时代。本文从信息资源、生态环境、互联网+文化产业三个不同方面论述“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意写作能力培养的现象与特征。
关键词:互联网+ 创意写作 能力培养 特征分析
创意写作起源于美国,在美国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其对于创意写作人员的培养也有着一定成熟的体系。当下,中国对于大学生创意写作的培养尚处在起步与探索阶段,而互联网时代的介入对大学生创意写作能力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创作动机与受众以及对大学生创意写作的培养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小程度的改变,创意写作在过去一直被认为小用、不实用的特点也被互联网的加入而淡化,跨界融合与大众媒体使创意写作不再仅局限于文人作家的笔案,而是面向大众群体,面向高等教育界的新型发展模式。《中国化的创意写作学科体系猜想》[1]对创意写作学教学的整体框架做了大致猜想构造,对大学生创意写作的能力培养做了“七个并重”的阐述,这也是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创意写作教学理论。在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大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培养深受着“互联网+”的时代影响。
一.信息的互联与资源的共享
互联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也给创意写作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创意写作的基础在于对于个人思想的体现,其“创意”二字也大大凸显了思想的自由化与内容的广泛包容。互联网也同样如此,其是一个通过各种协议形成的网状信息结构,并且这种网状结构是一种没有中央控制的系统,从而保证了信息的自由化运转。互联网与创意写作这两种不同事物因为其自由化与包容性的共同特点,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共通联系。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逐渐发现“纯文学”的概念已经不再适用于未来的当代文学发展趋势。文学创作从单纯的中文系走了出来,走向集合排版编辑、广告、戏曲编剧、书评、影视创作等方面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文学写作也逐渐成为文学编辑、广告人、编剧、书评人和影评人等文化产业者的基础素养要求。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5发布的数据信息,截止到2015年6月我国互联网人口总数增至6.68亿人,早在2008年我国就成为了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大国。互联网时代不可逆转的到来,普通的文字报刊排版变为了网络页面模板编辑,纸质广告变为了动态视频,戏曲影视逐渐搬上了互联网的舞台,互联网扩大了传统文化载体所影响的受众范围与规模。
同时,互联网实现的信息互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作繁荣。信息从个体的桌台上通过互联网的互联,传播到每个互联网使用者的电子桌面,可以说互联网对创作主体与受体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信息互联与资源共享提供了广大创作群体的受体意识,他们的作品因为信息高速公路将变为上传发布后即对广大互联网使用者公开,公开便意味着创作的指向性进一步明确,面对写作受体的诉求,大学生在信息互联的环境下有着接收与回馈信息的机会。“每一种文化,每一个时代都有它喜欢的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3]创意写作因信息的互联使其本身的文化产业指向更加明显。
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写作课程中,“一种基于媒介素养的写作能力得到重视”[4]。一张由创意写作为出发点的信息网络正在铺展开来,在这张大网上每一个结点都可以是一名写作主体,连接这些结点的便是重要传播媒介——互联网。各个结点的信息相互联通,在受体意识的影响下不断更新。在当下,大学生人人皆可创作,其对高等教育中创意写作课程的繁荣提供了可贵的契机。
二.大学生创作能力培养中的开放生态
开放生态是“互联网+”概念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生态学上,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等过程,它不断伴随着新事物的衍生和旧事物的淘汰。互联网平台作为一个网状结构,不带有任何倾向性,任何个体或集体所发布的信息都将会以平等的路径传播。大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进行写作分享已经司空见惯,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自媒体平台,空间博客、微博微信等。“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让更多的普通人可以写东西,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大学生所创作的作品。在对创意写作有了基本的认识后,互联网同时又给对此感兴趣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实践理论的写作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以自媒体为主的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文字,在相对较小的群体中产生一定范围的影响,从而使得更多人了解、发现和认识创意写作。
信息的开放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大学生创作的巨大潜力,不过在生态开放的初步阶段,大学生也呈现出写作动机不明确的茫然状态。出于这种状态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只是转载,为了随意抒发情感或评论事件而写作,只有极少数同学有非常明确的写作目的,大部分同学的创作动机倾向于满足自己内心撰写的愿望。在大学生创意写作的发生源头没有一个集中的创作驱动力,致使在无营养、无目的、无系统的写作环境中随意发挥。像工业革命初期永远是烟雾缭绕开始走向转型升级一般,这个过程还需要在自由开放的生态下不断寻找摸索新的方向,大学生创意写作意识以及创作环境的改善就像市场经济一样,需要不断适应开放生态下的“市场”,用开放的生态调节我们培养的方向与方法,建成大学生创意写作的完备系统。
从近些年的互联网与创意写作发展来看,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创意写作的培养还是止步于开课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创作的内在动力来自于现实,开放生态下放大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更应该有个体的自由。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所遇所感必将方方面面地影响到他的写作动机、内容与形式。“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一些事情、地点、时间、情境、主题的,而是有关一些正在发生的事情。”[5]事情的发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个体的创造,一个开放生态的形成将对这些发生的故事提供一个良好的带有曲折性的自我完善的渠道。在2006年,IBM提出的教育开放信息化构想,把开放构架、开放标准、开放源码作为信息化教育发展的三大开放方向。我们在现如今其实已对这种动力逐渐接触,信息的开放也必将挖掘出大学生创意写作新的发展模式。
三.“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创新推动力
当今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创意写作不仅培养作家,还更多的着力于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提供具有原创性写作的从业人员。”[6]所以在当下,文化产业链条的终端将定位在创意写作上,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向已经崭露头角,互联网平台的交互性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领域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关键:智力资本与企业战略重构》[7]一书中将关键驱动要素分为:资源、客户、创新三大类。但改革开放以来,资源驱动为主,客户驱动为辅,创新驱动却显得不足,从驱动方式的重心上也可以看出过去十年创意写作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互联网+文化产业”推出之时,创新的根源将从狭窄的影视、演艺群体扩大到最基本、普遍的文字写作上,文化产业的发展受众也将走出媒体文化工作室,通过互联网走向每个人的电脑前,走向每个大学生的生活中。跨界融合的资源已经将互联网另一端的源头指向最普通的大众,创意写作对于文化产业的推动将是持久且根本的。
腾讯在2014年推出了“谷雨”计划,即非虚构作品创作支持计划,其项目目的与创意写作的产业目的有着很大程度的吻合,他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将非虚构故事文学搬上新媒体行业。这类平台以收集大众的创意写作优秀文本为基础,以产业化的形式对文本进行有指向性的发展,形成以创意写作为源头的文化产业链条,并通过互联网推出原创平台“谷雨”,依托腾讯旗下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这样的“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计划,具有非常强的典型性,大学生创意写作的培养在这样平台的推动下也增强了其向“互联网+文化产业”靠拢的指向性。像这样的平台对于大学生创意写作的根本创新性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互联网+文化产业”也对创意写作带来巨大影响:一是泛娱乐化的网络文化对写作意义的消解,二是文化安全战略对互联网创意写作的更高要求。在腾讯2011年提出泛娱乐化理念[8]后,腾讯将文学作为其一重要分支进行了与互联网平台的巧妙交融,它们放大粉丝效应,将文学创作变得更加市民化与透明化,更多人可以了解作者的日常生活,了解作品与作者、读者的信息沟通,同时也产生了人们关注点偏离文学创作本身,而更多关注个人生活的娱乐化的问题。由于创意写作处在文化产业大背景中,会更容易接受其他文化形式思潮的影响,所以泛娱乐化在文化产业中的衍生对大学生写作意义产生消解。在中央首届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文化安全第一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安全理论被提上国家安全体系中。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发展虽说对创意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契机,但同时外来文化冲击、抄袭模仿、主流价值观淡化的问题也困扰着当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人群对大学生创作作品的阅读期望不高,其原因是思想肤浅、语言稚嫩和亚文化泛滥。在如此的创作与阅读环境中,本土化的创意写作很难与外来作品竞争,故在《国家文化安全》[9]中提出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伸是文化安全的本质,对于本土创意写作的发展应结合本土的的文化特质做出真正的有高度的创新。大学生创意写作应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创新推动力下发挥具有本土特征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陈晓辉.中国化的创意写作学科体系猜想[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1):85-89.
[2]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全文[N].人民日报,2015-3
-17(1).
[3]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体----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3.
[4]姜云峰,李鸿妹.高校学生社团新浪微博的创作与传播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社团为例[J].文化学刊,2016(1).
[5]拉里·布鲁克斯.故事力学[M],陶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1:19.
[6]许道军,葛红兵.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训练[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1):10
[7]张晓峰.关键:智力资本与战略性重构[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8]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中信出版社,2015-7(1):182-
186
[9]国家文化安全[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基金:本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610320031)、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重点课题“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意写作能力现状与培养的调查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1610320031Z)、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李俊飞,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黄德志,文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