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体现能力和素养的英语课堂
2018-08-25敖雪
敖雪
【摘 要】 隨着社会现代化建设,传统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我国教育部门根据这种情况开展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工作,这对于英语学科的教学来说也不例外。英语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理论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从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中。
【关键词】 英语课堂 核心素养 语言能力 文化品格 思维品质 学习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帮助学生们具备足够的英语学习能力,现就以上几个方面,总结一下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中。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通过学习,能发展自己的语言意识和语感,掌握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并在具体语境中整合性地运用,理解语篇所传递的意义,有效使用口语、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用来交流。在听说课上,学生通过听语篇,来理解文章的大意,再通过朗读和模仿音频的语音语调,发展语言意识和语感,最后在老师创设的真实语境下,进行对话的输出。在阅读课上,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再通过相关问题的设置深入理解语篇。在写作课上,学生基于学过的语篇有了自己的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结合与生活贴切的话题和自己的经历,进行写作。在英语课上,依据不同的课程类型,帮助学生们借由英语的基本技能,达到进行交流的目的。
英语教材中的每一个模块都有一个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在这个话题下,有许多的词汇和句子要讲授,因此要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去感知这些词汇和句子的用法,帮助学生建立语感。例如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一模块Feelings and impressions讲授感官动词的使用,老师就可以准备真实的道具,如水、可乐、咖啡、盐水、醋等,通过尝试,让学生体会词语的含义,并应用。
二、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通过学习,能获得文化知识,比较文化异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中除了对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外,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中的体现与学科素养的这一条不谋而合。英语课上,结合每一个模块的话题,都会有一定的情感、态度的渗透。也有一些话题是文化内容的学习,例如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第11模块body language,学生通过该模块内容的学习,了解不同国家在使用肢体语言上的异同,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并学习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在英语课堂上,通过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能够分类、概括信息,能够分析和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远思维的能力。
英语这门学科学习的只要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英语的语言知识,更是要教会学生具备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英语的课堂类型和解题类型上,依据不同的种类,帮助学生学会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九模块Friendship一课,文章通过时间的线索,举出不同时间的具体事例,最后升华主旨——微笑面对世界,世界也会报以微笑。这样帮助学生们分析,文章的结构脉络清晰明确。学生们不但了解的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也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创作自己的文章。
从英语的工具性角度来说,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拓展除教材外的内容,如21世纪报的阅读,让其感受到英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开阔视角,从而加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四、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在英语课堂上,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保持对英语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是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生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课堂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设置多种课堂活动,如对话朗读,结合课文的课本剧表演,小组讨论,小组间辩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学生个人或者小组的课堂学习生成结果的展示等。通过不同的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更加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
五、结语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英语学科素养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体现英语这门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锻炼并提高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学科素养的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由最初级的语言能力培养,到对文化品格的渗透,再到思维品质的形成,最后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个过程需要英语教学者深入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才能融会贯通。将学科素养融入课堂,是教育大方向的要求,更是打造高效精品课堂的指南,是对老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深度培养。
【参考文献】
[1] 阮红燕.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7(10):140-140.
[2] 徐莉.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文摘版:00201-00201.
[3] 李明远,彭华清.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58-62.
[4] 王小凤.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