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中考“文学性现代文阅读”测试探究

2018-08-24付宁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7期
关键词:沙枣文学性现代文

付宁

一、文学性现代文阅读测试概况

北京中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文章通常为三种:文学性文章、说明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无论是历年的中考题还是各区的模拟题都要对文学作品进行考查,由此看出文学性文章是现代文阅读考察的重中之重。那么文学性现代文阅读测试在北京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编排位置怎么样?赋分和题量呈现的情况如何?下面将以2015—2017三年的北京中考语文试卷为依据,比较三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分析把握文学性现代文阅读测试的整体情况。

由表格1可以看出,2015—2017三年的北京中考试卷文学性文章阅读测试均出现在第四题“现代文阅读”的第二篇中,与其它阅读试题一起放在全卷最后一大题“写作”试题之前。对于这种编排状况可作如下思考,文学性现代文阅读作为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一类文章,在中考的考察中属于每年必考题,编排位置较稳定。因为编排的先后顺序体现出测试的难易程度,试题一般从易到难进行编排。现代文阅读测试中文学性现代文的阅读对于初中考生而言,确实存在一定难度。所以编排位置靠后是有其一定的内在原因。

由表格2可以看出,2015—2017年文学性现代文閱读试题分值在11-12分之间,分值较为稳定。现代文阅读总分在28—31分之间,总分分值波动不大。而文学性现代文阅读分值占现代文阅读总分比例在35.5%-40%之间,占试卷总分比例在10%左右,总体较为稳定。对于分值占比情况可作如下思考,文学性现代文阅读试题作为北京中考常年必考题,分值稳定。

由表格3可以看出,2015-2017年文学性现代文阅读试题题量均为3道,而现代文阅读的题量也均在9、10道题左右。文学性现代文阅读题量占现代文阅读题量比例在30%-33.3%之间,文学性现代文阅读题量占试卷总题量比例12.5%-14.3%之间,基本保持稳定。有的研究者认为:“一篇测试材料从命题角度来说,测试内容主要从内容、主题、文章结构和写作特色等几方面入手。4-6道题的范围是合理的,太少未必能考查出学生多层次的能力水平,也无法体现试题设计的层次感和阶梯性;过多未免有琐碎和牵强之嫌。”这是针对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但从表格3的数据来看,文学性现代文阅读题量占现代文阅读题量比例的三分之一,与说明文、议论文三分天下,并没有偏废对哪一类文体的考察,这样看来3道题的题量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总之,中考语文的测试和选拔的功能性决定了文学性现代文试题在编排位置、分值、题量等方面有保持连贯和稳定的特点。为避免学校教学和学生复习备考的无所适从,北京市中考试题一贯坚持以稳定为主的基本格局。

二、文学性现代文阅读测试材料

现代文阅读测试的阅读材料是试题命制的基础,阅读材料的质量高低关系到阅读试题的信度和效度。下面分别从2015-2017年文学性现代文阅读材料的主题和文体进行分析。

(一)阅读材料的主题

《超级智能住宅》讲述了一对夫妻与智能住宅的故事。刚开始妻子对丈夫建造的智能住宅非常满意,后来妻子因房子不听从自己的要求非常生气,与丈夫大吵一架后毅然出走。最后丈夫想要找回妻子而房子却企图控制丈夫,导致丈夫与房子的矛盾激化。小说《超级智能住宅》虽属科幻题材,但是文中部分内容在今天看来并不只是幻想,在最新的科技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由此引发人们对于科技智能的辩证认识。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确实能给我们带来便利,但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取代人的意识需要进一步思考。《沙枣》一文作者由最初对沙枣的不在意到对沙枣的关注再到喜欢、赞美,突出了沙枣不起眼外表下的顽强生命力。由此赞美了沙枣身上质朴、顽强、吃苦耐劳的可贵品质。《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与《沙枣》的主题很像,作者在与蒲公英的“默契”中感受到它虽然平凡但是顽强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即使无人问津也努力完成人生历程,在奋斗的过程中持守心灵的宁静与和谐,心怀感恩和爱。

由这三年的中考题大致可以看出科技智能、人生品质都是与学生个体相关的内容。阅读材料主题表现出更加密切贴近学生生活的倾向。命题者选择这样的文章,不仅使学生感兴趣,能真实检测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在阅读检测中使学生受到教益。选文也落实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通过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思想境界,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选拔性的重要考试,北京中考的文学性现代文阅读在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方面做出了重要表率。

(二)阅读材料的文体

2015年的现代文阅读考察了小说题材,这是近几年考察较少的一类文体。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在阅读小说需要注意的三要素。在此篇科幻小说中只涉及了丈夫、妻子和房子三个人物。但特别要注意的是人物的对话。这种对话都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也就是“个性化”的语言。在试题中也涉及到人物对话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中的故事也并不完整,《超级智能住宅》就有一个充满悬念的结尾。在同年的作文题目中就有发挥想象为“超级智能住宅”之后的故事写一篇文章的作文试题。

2016年、2017年的现代文阅读又回归到了传统的散文上。无论是记叙性散文还是抒情性散文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散文由于在选材上比较自由,所写的事情也不强求一定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发生的时间、地点都可以有一定的跳跃性,因此散文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否则文章就会显得散乱。这两篇散文中心明确,都是通过一种事物来赞颂他们身上的品质。同时,散文的另一特点就是语言优美,比较讲究修饰语和修辞方法。在分析语言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三、文学性现代文阅读测试试题

阅读测试试题的命制体现出命题者对阅读测试材料特点的把握,阅读测试试题的命制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全面考察。下面分别从试题的命题类型和试题的考点指向进行分析。

(一)试题的命题类型

文学性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型表现出单一化的特征:主要有填空题,简答题两种类型。

1.填空题。填空题在近三年的北京中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较低,只在2015年《超级智能住宅》中的第一题和2016年《沙枣》中的第二题出现过。这一类题目主要以一句话的形式出现,并在几个关键词的位置挖出几个空,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补充。这些句子就是题干,也是答案的一部分,学生补充完毕后,构成一句完整的话,并符合逻辑和文章内容。这一类的题从大体上看虽没有问号,但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知道问题在问什么。同时也限制了考点,例如中心思想、文章结构等。例如2015年《超级智能住宅》中的第一题:

阅读小说,根据你对“超级智能住宅”的认识,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分别填入一个四字词语。(2分)

当房子刚建成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体贴入微,当妻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 ① ;当丈夫与房子矛盾激化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 ② 。

【参考答案】 ①固执任性②蛮横无理

该问题问的是你对“超级智能住宅”的认识,实际问的是文章主人公对“超级智能住宅”的评价。题目中已经给出了一个范例,让学生填出另外两个空,并且还要注意是符合文意的四字词语。我们从这一题目可以看出这一题目的明显特征,先限定答题范围,也就是对“超级智能住宅”的认识,又有了一个范例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模仿作答。通过分析可知这类题目的难度并不大,考察的多是学生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整体上算是常规题目。但需要注意题目要求,是以句子还是词语作答,并且应与范例保持一致。这道题是一道概括小说情节的行文思路题,结合给出的题干,两处空白应该填写的是对房子行为的总结,而且需要按照房子主人的视角给出评价。解答这道题时需要对小说划分部分,理清小说结构,这样很容易总结出主人公对房子的评价。

2.简答题。简答题是中考题现代文阅读中常考的一类题型,有些试卷中可能会忽略选择题和填空题,但简答题一定是必考题型,由此可见简答题在中考试题中的重要位置。简答题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有很好的应用性。命题人会根据不同文体设置不同的命题思路和考点,也会采取不同的问法展现出来。可以说简答题考察范围全面又灵活,因此也是题量最多,分值最大的一类题型。例如2017年《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中的第二题:

老师在田野上的讲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讲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4分)

【参考答案】 老师的话蕴含深刻的道理。比如,他说:“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同时,老师的话还形象生动。比如,他用白杨、灌木和蒲公英形象地说明每个同学都要有适合自己的理想。

这一问题主要考察的是某句话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这句话意味深长,揭示了文章中心。我们结合前后语境,可以看出我们的理想和老师的认识是不同的,正是老师的话让我们进入了反思。同学们谈到自己的理想和前途,都是要成为志存高远的栋梁之才。老师却说成为栋梁之才的人是极少数,大部分是庸常的普通人就像“遍地的蒲公英”。蒲公英虽普通但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价值。就像人一样,不管命运如何都应该努力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让人生有意义。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先找到隐含信息,并按逻辑组织好语言,最后分点完整的表述出来。

(二)试题的考点指向

1.搜集概括信息能力。搜集概括文章的重要信息,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通过概括特点、原因或者理清脉络,把握文章的大致信息。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知道作者讲的是什么,当学生读过一遍甚至两遍之后,头脑中已经有印象了。但如何用准确简要的文字概括出来又是一种能力。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而且要学会总结概括,只有清楚作者的写作思想,才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文本。例如2016年《沙枣》中的第一题:

文章在描写沙枣时,多次写到沙枣的花香,请你简要说明作者对沙枣花香的认识过程。(4分)

【参考答案】 ①大学毕业到内蒙古临河县劳动,在门前空地上吃饭,隐隐约约闻到花香,不解其因;②第二天傍晚去挑水,知道原来醉人的香味是从沙枣发出的,揭开疑惑;③参加县里学习班对花香的认识进一步深化;④搬到县城中学,再次闻到沙枣的香,沙枣花香,一只漂在我心里。

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在文中搜索到作者分别在文中写了哪几次花香,并在文中一一标注出来。然后再对作者描写花香的语句进行总结概括,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关键点在于要对描写的四次花香找准确,这需要学生静下心来细读文本。而有些学生的答案混乱,原因多为在搜寻信息时没有表明要点,只凭感觉答题。还有一类学生搜寻信息准确,但概括的时候缺乏要点,也导致得分不高。这些需要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的时候要有清晰的步骤以及准确的概括。信息的搜集和概括能力是中考中经常考察的能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训练。

2.语言理解能力。對于语句的分析、理解、运用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在阅读文本中除了理解文章所写的表面含义,还要理解语句的引申义、语境义等等。只有对语言有高度的敏感性,才能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例如2015《超级智能住宅》第二题:

小说中的对话往往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请你选择一处对话,简要分析在推动情节发展中,这处对话所起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选取对话:“亲爱的,它敢是关心我们嘛。”“关心?可绝不能违背我们的意愿来干,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任意摆布我们!”

此处对话作用:此处对话体现了男主人设计的房子的初衷、房子最初对主人的态度,又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暗示了下文中房子会对主人做出的种种“造反行为”,最初为了照顾主人建造的房子,在只能简单僵化地理解“照顾”,却完全不理解主人的感情,分不清“主仆”的界限时,就会出现这种任意摆布主人的“行为”。此处是对言语中房子行为的良好诠释。

这道题的关键是要重点关注文本中的对话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三个方面。第一,是关键信息的寻找,也就是能否找到关键的对话。这段对话要有特殊的含义,否则起不到推动情节的作用。这一步决定了此道题的成败。第二,要理解对话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例如夸张、反讽、巧设悬念等,以及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很多时候对话的潜台词都隐含在这些具有特殊使用手法的句子中,使对话更有深度富有表现力。第三,要注意对话的语气。语气是小说对话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联系上下文基本可以确定说话人的语气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这类题目对答题思路以及组织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格外需要关注的重点。

3.审美鉴赏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是中考考察的重点,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文本之后,鉴赏文章或某些句子,或者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还有的题目会考察常见修辞的表达效果,在解答时学生需要先找准表达角度并结合内容分析,然后分析表现了什么内容和达到了什么效果。也有的题目会考察人物描写的好处,这需要学生从人物形象特征、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角度进行鉴赏。例如2016年《沙枣》的第三题:

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有值得欣赏的地方,也有可以讨论的地方。请你从最后三段中找出一处(字、词、句皆可)值得讨论的地方,并写出你的讨论题。(4)分

讨论题来自:_____你的讨论题:_______

【参考答案】 讨论题来自:(示例一)文中“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示例二)文中“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

你的讨论题:(示例一)“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中“蒸”字体现了什么?表现了沙枣香弥漫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对沙枣香味的喜爱和赞美。

(示例二)“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的表达效果。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了“沙枣”对河套平原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对沙枣的赞颂。

这道题考察的是鉴赏某些句子,或者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并且题目非常灵活,没有给出具体的字词句让学生进行赏析。而是划定范围,让学生自己寻找到可以赏析的点,这第一步就需要很强的审美鉴赏能力。然后自问自答,进步一解释说明赏析点的妙处。这类题目能够很轻易地看出一个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和审美感受,是兼具深度和灵活度的经典题型。

近三年来的文学性现代文阅读测试试题的总体情况基本趋于稳定,阅读材料新颖、具有思想性,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试题的命题角度也较为合理,测试学生关于语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部分试题能真正衡量出学生的实际阅读文学性现代文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闫蒙钢.中学考试概论[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2]呂晓珍.近六年来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2005.

[3]黄立莹.近十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现代文试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4]吕晓珍,郑国民,张燕华.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命题思路[J].中学语文教学.2005(5).

[5]刘华.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发展趋势[J].中学语文教学.2006(3).

猜你喜欢

沙枣文学性现代文
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词的吸收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沙枣
后现代中国电影娱乐性对文学性的裹胁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虚拟的自由:创新与消解
又闻沙枣花飘香
新疆,那棵沙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