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词的吸收
2022-07-16张皓博
张皓博
【摘要】《源氏物语》作为日本平安时期史诗级巨著,堪称日本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语言通俗易懂,写作手法温柔细腻,语言古朴典雅,情节耐人寻味,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瑰宝。《源氏物语》中诗歌描写数量相当可观,其中不乏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和借鉴。文中大量引用或者借鉴白居易诗歌,不仅是为了故事情节饱满而铺垫点缀,更有其特定的作用,既能作为类比和隐喻,来表现人物的际遇,又能细致描绘人物情感,凸显人物性格,使文风更加细腻雅致、含蓄柔和。
【关键词】源氏物语;紫式部;白居易诗歌;文学性
1.引言
《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女作家紫式部的一部以宫廷生活为背景的小说,不仅在日本深受欢迎,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也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其作者紫式部因祖上深谙中国文化研究,他自幼便熟读中国典籍、唐诗等,对白居易的诗歌更是研究颇深,汉文化研究造诣极高。在这部恢弘的巨著中,刘禹锡的诗、屈原的相关典故乃至《礼记》中的论述,紫式部都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但其中借鉴和吸收最多的还是白居易的诗。由于对白居易诗的大量引用,使得这部作品更具备古典气息,读来古朴雅致,正是因为白居易诗歌的引用,使得中国读者倍感亲切,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中国读者。
2.《源氏物语》简析
2.1主要内容
《源氏物语》以光源氏及其身边的亲人、宫人为描写对象,以光源氏才学无双,但是情感生活却不尽人意的生活经历为故事推进主线,通过多线并行的庞大叙事结构,将光源氏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缠及他在政治方面的能力欠缺进行了详细描写。《源氏物语》中采用了散文和韵文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并引用或者借鉴大量的白居易的诗歌,通过诗歌的情感音律间接映射人物的境遇,既能增添文章的文学性,又能加强文章的典雅气息。《源氏物语》中存在大量的和歌,这些和歌中不乏有作者紫式部自己创作的和歌,当然还少不了对中国晚唐诗人白居易诗歌的引用,据考证,其中有90多处。由此可见,白居易的诗歌也是《源氏物语》的写一个写作特色。其中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歌》在《源氏物语》中成为提示故事主线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对《长恨歌》的解读,能够发现光源氏三代人爱情的结局。由此可见,紫式部不仅仅是吸收引用白居易的诗歌,更是将他的诗歌融于小说,不仅自然而然为故事发展做铺垫,毫无融合的疏离感,还能为读者营造一种诗歌的意境美,让人不禁感叹其文学造诣之高。
2.2作者简介
紫式部生于约973年,卒年不详,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代表作《源氏物语》。由于《源氏物语》的写就,在当时乃至如今的文坛都能掀起滔天巨浪,紫式部也因此又了自己的名号。由于《源氏物语》的主人公紫姬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式部”是它作为宫廷女官时的一个官职名称,被后人称作“紫式部”。她出身于贵族文人世家,父亲藤原为时官至大夫,属于日本平安时代的中层贵族阶层。幸运的是生育贵族之家才有条件去学习和歌、汉诗文来提升自身修养,一般的贵族谨以此为爱好或者炫耀的资本,但是紫式部确实真正爱好汉诗文,尤其是白居易的诗歌情有独钟,对《白氏文集》研究造诣极高,在1006年应召入宫为天皇讲解《白氏文集》,这对她后来对《源氏物语》的写作提供了巨大的灵感。但是生活并没有因其才华而眷顾她,1004年4月,紫式部丧夫寡居,同年秋开始创作《源氏物语》,作品中人物形象饱满,文风细腻典雅,情节迂回曲折,曾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对以后日本文学之影响极大。
3.《源氏物语》创作的时代背景
《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源氏的政治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全书共54回,近百万字。其中涉及四代天皇,70余年,所涉人物400多位,其中印象鲜明的有大概20多人。主要人物以平安时代日本贵族为主,也包含宫女、侍女及平民百姓等。该书反映了平安时代的文化生活和社会背景,在贯彻写实的“真实”美学思想的同时,也创造了本居宣长的“物哀”思想。
3.1日本的时代背景
日本平安时代仍然是以贵族为中心的文化占据主体部分,贵族都想尽办法巩固或提升自己家族的政治地位。由于藤原道长通过吧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雨当时的日本天皇,并都顺利成为皇后这种政治联姻的方式,他获得了摄政、关白的官职,进而不仅保护了自己的政治地位,让自己一时间权倾朝野,威風八面,同时也提升了家族的地位。因此,有藤原道长的政治联姻成功而凤凰腾达的成功经历,平安时期的贵族纷纷效仿,贵族家庭一旦生于女儿,便会极其用心培养以其能成为中宫皇后。更是不吝于花费大量钱财通过培养琴棋书画陶冶情操,以期他们入宫或嫁与贵人,这样她们的家人的政治地位也可以得到稳固,甚至有所提升。
由于平安时期的日本贵族都深爱唐朝文化、汉诗文,学习汉诗文俨然曾为风靡一时的热潮,而紫式部由于家族原因有机会学习汉诗文,而且还造诣颇高,同时对《白诗文集》有着深入的研究。正因为如此,紫式部才有机会被藤原道长聘为宫廷女官,为中宫皇后讲解白居易的诗歌,而紫式部也是由于这个宫廷任职的机会,见证了这个王朝由盛而衰的历程,这也是她写就《源氏物语》的灵感来源。由于紫式部对于汉诗文的学习经历,使得她通晓中国诗歌音律及创作方法,尤其是对中国晚唐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深入,这成为《源氏物语》中存在大量的诗歌,并能引用诗歌的意境映射人物的情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进而耗时多年写就了被誉为“日本红楼梦”的长篇巨著--《源氏物语》。
3.2日本当时的文学背景
白居易的诗大约于公元九世纪传到日本,随即得到日本皇室和贵族的推崇、学习、模仿。当时的平安王朝,缺乏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众所周知,日本平安时期的文化舶来自中国唐朝,唐风盛行,贵族们读唐诗,写汉字,作汉诗,因此那个时期的文化也被称为“唐风文化”。在平安时期的日本,最负盛名的名人是白居易,紫式部的父亲对其特别推崇,在他存世的诗作和和歌里大多能找到白居易诗歌的影子,这对于紫式部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潜移默化的日常生活中,紫式部也表现出对白居易诗歌的极大兴趣,进行了深入学习。所以,这也是《源氏物语》中总能发现很多白居易诗歌的影子的原因。
《源氏物语》的创作背景是日本平安时代,且此时正值全盛时期;该书以光源氏的亲身经历以及其枚不胜举的风流情史为故事主线,深刻地披露了日本上层社会以及贵族阶层的腐败与荒淫。此部巨作成书时间比《红楼梦》大致要提前700年,且自诞生之日开始,千年的时间之内始终经久不衰,经过时间的洗礼,反而越发具有独特的魅力。
4.白居易诗风简析
白居易的诗歌大多以現实为题材进行创作,诗歌通俗易懂,因为广为流传。白居易,又被称为“诗魔”或“诗王”,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特点以通俗性、写实性著称,在中国乃至日本都深受欢迎。白居易诗歌风格表现为:辞句质朴,表达直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内容真实,有案可稽;文字流畅,易于吟唱。其诗歌题材涉猎广泛,诗歌形式多变,语言浅显易懂,《长恨歌》、《琵琶行》等作为代表作广为流传。白居易的诗歌无一不体现着白居易所推崇的儒家思想,他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终生信条,他一生致力于仕途,却不想争名逐利,只为国家发展更好,可是由于他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的直爽性格,仕途并不顺利,因此他大部分时间用于诗歌创作,以诗歌抒情,揭露当时的一些黑暗社会现象,以现实的事件为题材做诗歌抨击当时的朝局。由此可见,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来源于现实,才更真实,更具有感染力。
4.1白居易诗的语言特色
白居易的诗歌所使用的语言通常是偏向口语化、通俗化的词句,这种辞藻不够华丽的语言在当时的唐朝并不倍主流所推崇,但正是因为诗歌通俗易懂,被当时的大众所熟知、传承。
白居易的口语化式诗歌使得百姓能够读懂,更有亲近感,拉近了与品名百姓的心理距离,更能发挥其娱乐大众更娱乐自己的作用。白居易的这种以口语化、通俗化的语言、描写贫苦大众生活等现实事件为题材的诗歌创作手法,体现出了他仁义爱民的为官之道,豁达乐观的生活状态。
白居易的诗歌中也不乏对自然风光的描绘。白居易笔下自然景物虽然平淡无奇,但处处透着精致细腻。白居易的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们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他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感触与感悟,更能让人身处同样的意境,感触更深。白居易通过描写清风明月,彰显自己豁达平静高雅的情怀,用诗歌来描述自己的心境,融情于景,寓情于诗。
4.2白居易闲适诗的修辞艺术
白居易诗中大量蕴含浅显的比喻。白居易诗主要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讲究写实,不会过多地运用夸张的比喻,所以运用浅显的比喻来给诗词增添一些趣味性,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关注度。白居易虽然官拜拜太子太傅,但是他生活简朴,主张平淡闲适度日,同时又不失对人生的思考,为了使写作风格与其性格相符,摒除了夸张的修饰,转用易于被大家所接受而又不失诗歌趣味性的浅显的比喻。
诗中大量运用通俗的典故。通过引用典故来讲述自己的观点,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也可为诗歌润色。能够在诗词中引经据典,以典故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说明白居易有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储备,熟悉典故的内容,从而将其中平民化的典故运用到诗歌中,使得诗歌既通俗易懂,又不失文学性。
5.《源氏物语》吸收白居易诗词的原因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周边的国家影响不可谓不深远,其中日本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最大。唐朝时期,中国的古诗发展迅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日本自奈良时代开始,就派遣大量留学僧、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佛经、汉学等,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加深。此时,优秀文学作品通过遣唐使大量传入日本,其中自然包括白居易的《白氏文集》。白居易的诗歌刚刚传入日本,就被日本的贵族、皇族等推崇、学习,一时之间《白诗文集》席卷日本。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作为平安时期的史诗级巨作,因为作者对汉文学,尤其是对白居易的诗歌有着浓厚兴趣,所以在《源氏物语》中总能发现白居易诗歌的影子,白居易对紫式部写就《源氏物语》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本节将试着论述《源氏物语》吸收白居易诗歌的原因。
5.1白居易诗歌数量多
首先,由于白居易一生创作诗歌数量很多,涉及到上到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的菜米油盐的方方面面,以口语化、通俗化为典型的语言特点,自然而然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且广为流传。据考证,白居易岁创作的诗歌中有三千多首被保存至今,是唐代诗人中保存诗歌最多的一位。当时正处于日本的平安时代,日本文坛主要由贵族所掌控,可谓是以贵族为中心的文化。日本贵族之间崇尚汉诗文,由于中日两国之间语法体系不同,而创作诗歌又要求音律、对仗工整、意境等,对大部分初学汉诗的日本人来说,很难自行创作出诗歌,所以就需要一种范例以供借鉴模仿。因为白居易庞大的诗歌数量,自然被借鉴模仿的诗歌也比较多。
5.2白居易诗歌通俗易通
其次,白居易平易浅显的诗风也对他的诗歌在日本的广泛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白居易的诗词通俗易懂,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要求不高。虽然平安时期的日本崇尚汉诗文,很多贵族都以会作汉诗而自豪,但汉语对于日本人而言还是一门晦涩难懂学习困难的语言。因此要让当时的日本文人运用汉语来写出优秀诗文,其难度可想而知。正是因为白居易的浅显易懂,既能够读懂又能摹仿的条件,因而深受日本文人青睐。
5.3日本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日本人喜欢白居易的诗歌的原因还由于日本人的自然观与白居易诗歌中自然风光的描写的契合。白居易因为仕途不顺,有大部分的时间来观摩自然风光,有感而发,融情于诗歌,因此留下了不朽的诗歌创作。正是由于白居易对自然风光的描写,完美契合了日本人对四季感悟至深的“物哀”心境,能够引起日本人的心理共鸣,因此深受日本人喜欢。日本地处一个四面环海的地区,自然物产匮乏,使得日本民族对于大自然有着更细腻的感悟,进而萌生了深刻的悲观情绪—“物哀”。面对大自然的四季轮回,春雨连绵、夏花盛放、秋叶凋零、冬雪纷飞也感怀不断。而白居易诗中的“闲适”、“感伤”的审美情趣和佛道思想恰恰符合了日本人这种淡淡哀伤的审美观。
6.结语
时至如今,这篇恢弘巨作《源氏物语》仍被津津乐道,关于其的研究不胜枚举,可见其文学价值之高。精通汉文化的紫式部,巧妙地用白居易的诗歌,以诗歌的音律、意境来烘托故事情节,也为整部作品奠定了哀婉凄美的基调。紫式部崇尚白居易诗歌,将其融入《源氏物语》,不仅提升该作品的古典美,还增进了其文学性。白居易的诗里有月,有酒,有花,有鸟,有风雨,也有落日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这与日本自古以来的审美情趣不谋而合,也深刻击中日本各个阶层国民的内心。因此,可以说,白居易的诗歌对《源氏物语》的影响极深。
参考文献:
[1]高建军.比较白居易文学和《源氏物语》中琵琶[D].山东大学,202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