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小肠造影及能谱成像诊断克罗恩病活动期的效能
2018-08-21仰肖敏俞咏梅吴树剑
仰肖敏,俞咏梅,过 永,吴树剑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1)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肠道疾病,病情常处于活动—缓解—复发的循环周期,其具体发病机制不明[1]。CD患者多依靠药物控制症状,临床治疗方式取决于其活动性分期[2]。CT小肠造影(CT enterography, CTE)对观察肠道解剖具有优势[3],而能谱CT也已成为诊断肠道疾病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探讨CTE和CT能谱成像评估CD活动性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经病理、内镜证实或临床综合确诊为CD并有完整CTE资料的患者54例,男37例,女17例,年龄16~76岁,平均(39.6±16.5)岁,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恶心、呕吐、消瘦及腹部包块等临床症状。基于CD活动性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CDAI)[4]对所有CD患者进行分期,其中活动期32例,缓解期22例。54例患者中,38例接受CT能谱成像,其中活动期22例,缓解期16例。
1.2 仪器与方法
1.2.1 肠道准备 ①清洁肠道:嘱患者检查前2天清淡饮食,前1天晚饭后2 h口服硫酸镁(25 g)并饮水 2 000 ml;②充盈肠道:将2.5%甘露醇250 ml与 1 250 ml温水混匀,配成1 500 ml等渗溶液,检查前60 min嘱患者分次口服,再匀速饮用温水1 000 ml。于检查前5 min给予患者肌内注射盐酸山莨菪碱 10 mg,以抑制肠道蠕动(有相关禁忌证者除外)。
1.2.2 CT检查 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扫描仪。嘱患者俯卧,行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A球管管电流178 mAs,管电压140 kVp,B球管管电流230 mAs,管电压100 kVp,FOV 320 mm×320 mm,螺距0.9,转速0.33 s/rot,扫描层间距和层厚均为5 mm。增强时以高压注射器经外周静脉注入对比剂碘佛醇(350 mgI/ml),剂量1.5 ml/kg体质量,流率3.5~4.0 ml/s。采用自动触发技术,将ROI置于腹主动脉管腔内,阈值100 HU,自动触发行动脉期扫描,30 s后行门静脉期扫描。将原始图像经后处理融合成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重建层厚1.5 mm,层间距5 mm。
1.3 图像分析 采用Syngo MMWP后处理工作站和Dual-Energy软件,以Monoenergetic模式对图像进行能谱分析。于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图像中病变肠壁处勾画圆形ROI,尽量使其大小、位置一致。若肠壁呈分层改变,将ROI置于黏膜层;若肠壁未呈分层,表现为均匀一致强化,则将ROI置于肠壁处;测量时避开强化的血管及界面伪影等干扰因素,测量3次,取平均值。测量40 keV和100 keV能量水平下单能量CT值,计算能谱曲线斜率,能谱曲线斜率=(40 keV CT值-100 keV CT值)/(100-40)。
1.4 CTE征象诊断标准 对CTE图像行MPR,测量病变肠壁厚度,观察CT征象。参考文献[5-7],CTE诊断CD活动期的评分标准为:①病变累及肠段≥2处,记1分;②病变肠段管壁平均厚度≥4 mm,记1分;③病变肠段分层样强化,呈“靶征”,记1分;④病变肠段出现“梳齿征”,记1分;⑤病变肠段肠系膜淋巴结最大径>10 mm,记1分;⑥病变肠段出现狭窄后扩张,记1分;⑦病变肠段出现脓肿或瘘道中任何一个,记1分。无以上征象则不记分,评分总和即为最终CTE评分。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根据以上标准对CTE资料以盲法独立阅片及评分,意见不一时经讨论达成共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活动期与缓解期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绘制ROC曲线评价能谱曲线斜率和CTE评分对活动期和缓解CD鉴别诊断的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E表现 54例CD患者中,病变肠壁均可见不同程度增厚,活动期病变肠壁厚度[(7.46±0.26)mm]大于缓解期[(4.87±0.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80,P<0.001)。活动期CD患者中,肠腔狭窄后扩张、“靶征”、“梳齿征”、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的出现比例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假憩室征”、均匀一致强化在缓解期出现比例高于活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脂肪征”(黏膜下脂肪沉积)及CD并发症(主要包括病变肠管周围蜂窝织炎、腹腔/肛门脓肿、窦道或瘘管)的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图1。
2.2 能谱曲线特征及斜率 活动期和缓解期CD患者在40~140 keV各期相的能谱曲线均呈“下降型”。活动期与缓解期CD患者平扫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ROC曲线见图2,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的临界值为3.27,其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AUC为0.83(P=0.001),95%CI为(0.68,0.98),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62.5%;门静脉期斜率的临界值为4.44,AUC为0.87(P<0.001),95%CI为(0.76,0.99),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81.3%。
2.3 CTE综合评分 54例患者中,CTE综合评分为0~7分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5、7、9、10、10、9和3例,中位分数为4分。CTE综合评分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ROC曲线见图3,以评分为3.5分为临界值,CTE综合评分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AUC为0.93(P<0.001),95%CI为(0.87,0.99),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1.8%。
表1 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CTE表现比较[例(%)]
注:—: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图1 CD患者CTE征象 A.患者男,27岁,活动期,动脉期增强CT示回肠多处肠壁增厚,增强后呈“靶征”; B.患者男,73岁,缓解期,动脉期增强CT示部分回肠肠壁增厚,呈均匀性强化,部分肠壁纠结成团,形成肠内瘘并累及膀胱; C.患者女,60岁,缓解期,门静脉期增强CT示回肠远端肠壁内脂肪样密度影,CT值约为-20 HU; D.患者女,61岁,活动期,动脉期增强CT示局部回肠管壁明显增厚、异常强化,肠腔狭窄后扩张; E.患者男,28岁,缓解期,动脉期增强CT示病变肠段系膜侧挛缩变短,游离侧呈“假憩室样”改变; F.患者男,27岁,活动期,门静脉期增强CT示空肠、回肠多段肠壁增厚、异常强化,伴系膜侧血管增多、增粗,呈“梳齿征”; G.患者女,61岁,活动期,门静脉期增强CT示肠系膜区多发淋巴结肿大; H.患者女,18岁,活动期,门静脉期增强CT示回盲部周围脓肿形成; I.患者女,38岁,活动期,门静脉期增强CT示多段肠壁增厚渗出,邻近腹肌肿胀,腹壁脓肿伴瘘道形成; J.患者男,49岁,活动期,门静脉期增强CT示回盲部肠壁互相粘连,周围呈“花瓣样”,肠管互相沟通,肠内瘘形成
病变时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活动期(n=22)1.48±0.494.33±1.395.55±1.15缓解期(n=16)1.29±0.323.15±0.463.82±0.68t值1.3623.2395.354P值0.1820.003<0.001
图2 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ROC曲线 图3 CTE综合评分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ROC曲线
3 讨论
近10余年来,我国CD患者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8]。准确评估CD活动性有利于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能谱CT可获得单能量图像和病灶的能谱数据,而能谱曲线斜率可用来定量分析病灶内物质的差异[9]。
CD活动期主要病理表现为肠壁水肿、黏膜下淋巴管扩张和炎性细胞浸润,而缓解期多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因此活动期肠壁增厚更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肠壁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活动期与缓解期病变肠壁强化方式不同,活动期CD常表现为“靶样”分层强化,而缓解期CD多表现为均匀一致性强化或出现“脂肪征”。“脂肪征”源于病变肠黏膜长期缺血,肠壁与黏膜间组织发生脂肪变性,但本研究中“脂肪征”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另外,本研究5例活动期CD病灶同时出现“靶样”分层强化和均匀强化,分析其原因,可能为CD活动期与缓解期病程反复交替出现,同一患者的病变肠道情况可出现交叉。本研究发现,CD活动期患者中“梳齿征”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现率较高,与既往研究[10]报道一致;CD活动期患者可出现肛周病变,与刘得超等[11]报道一致。
活动期CD病灶中存在急性炎性反应,碘对比剂进入组织间隙增多,故病变肠壁强化程度较缓解期显著[12]。本研究对2组患者病变进行能谱分析,发现其平扫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动脉期、门静脉期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显示,动脉期斜率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AUC为0.83,临界值为3.27,即当动脉期斜率大于3.27时,提示CD处于活动期,反之为缓解期;门静脉期斜率AUC为0.87,临界值为4.44,即当门静脉期斜率大于4.44时,提示CD处于活动期,反之为缓解期。
CDAI评分简单有效,临床应用广泛[13],但系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且临床部分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症状反复交叉出现,药物干预也使得某些症状不典型,故CDAI评分并不能完全客观反映病变的真实情况。本研究采用CTE技术,通过半定量手段评估CD的活动性,从病变肠壁厚度、累及肠段数量、“靶征”、“梳齿征”、肠系膜淋巴结、肠腔狭窄后扩张以及脓肿或瘘道7个方面进行影像学综合评分;ROC曲线结果显示,CTE综合评分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AUC为0.93,以3.5分为临界值,其诊断CD活动期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1.8%,提示CTE综合评分对CD活动期的诊断效能较高。
综上所述,CTE和CT能谱成像对评估CD活动度具有一定价值,CTE综合评分可为临床评估CD活动性提供更多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