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5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2018-08-20郭金婉张建中宋文阁傅志俭赵学军赵序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圆孔针尖神经节

郭金婉 张建中 宋文阁 傅志俭 赵学军 孙 涛 赵序利,

(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疼痛科,济南250021;2东营市人民医院,东营257000)

TN是较常见的脑神经疾病的疼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2.6~28.9/100 000[1]。通常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间歇性剧烈的灼烧或电击样疼痛,持续数秒到1分钟,洗脸、咀嚼、刷牙等均可诱发疼痛,间歇期可完全无痛,部分病人间歇期仍有轻度疼痛[2]。TN的一线治疗药物为卡马西平,但长期服用可导致药物耐受及多种并发症[3]。近年来,手术逐渐应用于TN的治疗,包括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4],定向放射手术(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 主要是伽马刀治疗[5],PRT[6], 以及神经阻滞疗法[7],各有利弊。PRT因其成功率高,操作简便,逐渐成为治疗原发性TN的常用方法[8]。

一些研究已阐述了PRT的疗效及并发症[9,10],但并未对其远期疗效及复发率进行系统评价,对长期临床治疗缺乏指导依据。本文系统地分析了PRT的长期疗效、复发情况及并发症,我们希望这份报告将为TN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 法

1.一般资料

参与本研究的病人来自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疼痛科接受半月神经节PRT治疗的病人,共205人(包括121例女性及84例男性),2例失访。病人的平均年龄为57.01岁(见表1)。

表1 病人年龄分布Table1 Age of patients

所有病人均有一年以上的原发性TN典型症状,疼痛发作时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大于8分(或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大于80 mm)。CT及MRI排除肿瘤、血管畸形、结核性脑膜炎、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他相关疾病。

本组病人右侧TN(131例)多于左侧(69例),主要为第二支发病。3名病人有双侧疼痛,但不在同一分支,且均为左侧接受半月神经节PRT。所有病人符合以下要求,至少随访5个月。

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对原发性TN的诊断标准:A.疾病突发性发作,持续1~3秒钟,影响1个或多个三叉神经的分支,满足标准B和C。B.疼痛至少有以下特征之一:①强烈、锐利、表浅的或刺痛性的;②在触发区域或由触发因子诱发。C.对病人个人来说发作是刻板的。D.没有临床证据表明有神经缺陷。E.没有其他病因。

排除标准:①非典型TN,如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继发性TN;②面部穿刺部位或深部组织感染者;③病人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④病人有较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⑤病人拒绝接受半月神经节PRT。

2.手术过程

所有病人术前禁食水6小时,术前半小时静脉注射0.5 mg阿托品,术中监测血压、脉搏和心电图。[17]

病人取仰卧位,头下垫软枕。转动C形臂X线机以暴露卵圆孔(C形臂向头端转动30°~45°,向患侧转动5°~15°)。进针点位于眶外侧缘垂线与嘴角水平线的交点,距患侧嘴角约2~3 cm。进针角度前面观朝向瞳孔,侧面观超过外耳道3 cm。

根据病变分支确定使用带有3 mm或5 mm电极针尖的22号10 cm射频套管。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射频套管与X线机臂同轴朝向卵圆孔(见图1A)。放一根手指于口腔内确保不穿透颊粘膜。针进入卵圆孔后通过横向透视图测量进针深度。电极进一步穿过卵圆孔,确保针尖到达颞骨岩部和斜坡的连接处(见图1B)。

用5 ml空注射器回抽套管,以确保无血液和脑脊液。注入0.5 ml造影剂帮助确认针未穿透硬脑膜。

3.感觉测试

低频测试运动,调节频率到2 Hz,0.7~2.0 mA,可见下颌肌肉收缩,证实针尖穿过卵圆孔,位于三叉神经根。调节频率为50 Hz,0.3~1.0 mA测试感觉,可重现病人症状(V1, V2, V3疼痛)。若电流在2.0 mA以上才出现感觉异常,需重新调整针尖使其在较低电流时复现症状。

确认针尖位于正确位置后开始射频治疗,静脉注射丙泊酚全麻,设定温度范围60~90℃,时间范围30~300 s,根据病人术中反应及时调节。

4.随访及评估

病人术后住院观察3天,若疼痛与术前相同则再次进行手术,参数与之前手术相同。对于需要再次手术的病人,仅统计第一次的数据。所有病人至少随访5个月,统计其疗效、复发情况及并发症。

术后效果分为三级:治愈(不需药物即可无痛),好转(与口服药物共同作用可控制疼痛),未愈(疼痛程度与术前相同)。所得数据用SPSS 20.0进行分析。

结 果

5例病人术中诉剧烈灼痛,24例病人诉中度疼痛,4例手术部位麻木及感觉异常,1例有轻微肢体活动,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

术后3天进行疗效评估,133例 (65.52%,133/203)病人术后完全无痛,52例(25.62%, 52/203)病人配合口服药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18例(8.87%,18/203)病人疼痛无明显缓解。并发症发生率为77.83% (158/203),但多为短暂且轻微的症状。总复发率为13.79% (28/203),其中前三年占75.0%(21/28)。病人的VAS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了病人术后无痛率(见图2)。

1.疗效

(1)性别与疗效

随访成功的203例病人中,共120例女性,83例男性。术后一天查房,45例女性病人 (45/203,22.2%)和25例男性病人(25/203, 12.3%)仍有轻度疼痛。随访过程中有11例男性复发,17例女性复发。Kaplan-Meier 分析性别与复发的关系,Log-rank检验示:X2= 0.084,P= 0.772 > 0.05,说明性别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

(2)年龄与疗效

本组病人TN多于50~70岁发病,与文献描述相符。术后第一天,18例小于50岁病人(18/203,8.9%)及52例大于50岁病人(52/203, 25.6%) 仍有疼痛。28例复发病人中,小于50岁的有6例,大于50岁的有22例。Kaplan-Meier 分析年龄与复发的关系,Log-rank检验示:X2= 0.735,P= 0.391 >0.05,说明年龄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

图1 A 显示卵圆孔Fig.1 A Show the ovale

(3)病变侧别与疗效

本研究中,右侧发病率高于左侧。术后第一天,21例左侧发病病人(21/203, 10.3%)与49例右侧发病病人(49/203, 24.1%)仍有疼痛。随访过程中有12例左侧发病病人复发,16例右侧发病病人复发。Kaplan-Meier 分析侧别与复发的关系,Log-rank检验示:X2= 0.000,P= 0.998 > 0.05,说明二者无明显相关性。

(4)分支与疗效

三叉神经第二支(V2)发病最为常见,本组病人中单独第二支发病的有43人,V2合并其他分支疼痛的有113例,即V2疼痛病人总共156例(156/203,76.8%)。3例第一支(V1)痛病人 (3/203, 1.5%),13例V2痛 (13/203,6.4%),17例第三支(V3)痛 (17/203,8.4%),4例 V1和 V2 (4/203,2.0%),26例 V2和V3 (26/203,12.8%) ,7例 V1、V2和 V3(7/203,3.4%)病人术后第一天仍疼痛。随访发现,1例V1痛病人,4例V2,6例V3,3例V1和V2,13例V2和V3,1例V1、V2和V3痛病人疼痛复发。Kaplan-Meier 分析分支与复发的关系,Log-rank检验示:X2= 1.780,P= 0.879 > 0.05,说明分支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

(5)温度与疗效

射频温度取决于病人的术中反应。22例低于80℃ 组病人(22/203, 10.8%)及48例高于80℃ 组病人(48/203, 23.6%)术后第一天仍有疼痛。28例复发病人中,8人射频温度低于80℃,20人射频温度高于80℃。Kaplan-Meier 分析射频温度与复发的关系,Log-rank检验示:X2= 0.191,P= 0.909 > 0.05,说明温度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

(6)时间与疗效

图1 B 显示斜坡Fig.1 B Show the clivus

43例治疗时间多于200 s病人(43/203,21.2%)及27例治疗时间低于200 s病人(27/203,13.3%)术后第一天仍疼痛。随访发现18例治疗时间多于200 s病人复发,10例治疗时间低于200 s病人复发。Kaplan-Meier 分析射频时间与复发的关系,Logrank检验示:X2= 0.415,P= 0.813 > 0.05,说明时间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

图2 术后无痛率Fig.2 Painless rates over postoperative time

2.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77.83% (158/203),且有些病人存在不止一种并发症。151例(151/203,74.38%)病人出现术后患侧神经支配区域麻木;20例(20/203,9.85%)出现角膜炎,角膜反射消失;8例(8/203,3.94%)病人的咬肌短暂性无力,1例(1/203, 0.49%)病人出现耳鸣,1例(1/203, 0.49%)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应用卡方检验分析射频时间及温度与并发症的相关性(见表2、3)。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并发症的发生与射频时间(P= 0.025 < 0.05)及温度(P= 0.008 < 0.05)有关,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表2 射频时间与并发症Table2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sure time and complications

表3 射频温度与并发症Table3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complications

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引起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图3:暴露时间的累积危害函数和图4:温度累积危害函数)数据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温和长时间暴露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半月神经节PRT是治疗TN的有效方法。虽然有较多并发症,但均可在短期内恢复,无明显神经后遗症。性别、年龄、侧别、分支、射频温度及时间对疗效均无明显影响,但高温和长时间射频可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讨 论

TN是短暂发作的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疼痛,严重降低病人生活质量。临床治疗的目的是有效减轻疼痛,保护其正常功能[11]。有研究表明,MVD可有效治疗大部分由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12,13]。但MVD术后死亡率达0.1%,老年人甚至高达0.7%[14],且多数病人需进行再次手术。伽马刀较为安全,但起效缓慢[15]。相比而言,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可控性强的治疗方法。PRT不仅能造成损伤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麻木,还能通过改变疼痛相关神经元基因表达的方式诱导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改变半月神经节、背根神经节对疼痛的处理机制。适用于年老体弱的病人,多数病人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也有部分病人疼痛无明显减轻甚至加重[16]。 除本组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外,PRT术后也可出现心血管系统损伤, 颅内感染或颅内血肿等并发症[17]。

图3 暴露时间的累积危害函数Fig.3 Cumulative hazard function of exposure time

图4 温度累积危害函数Fig.4 Cumulative hazard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术中射频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对射频温度的研究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表明68℃即可有效缓解疼痛,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8];也有学者认为最适合的温度是75℃[19]。就我们的经验而言,射频温度以病变分支及术中病人反应来确定,通常V1的温度低于V2和V3的治疗温度,防止对眼睛造成损伤。

PRT的关键是精准迅速的定位卵圆孔。本次研究均采用C形臂向头端转动30°~45°,向患侧转动5°~15°的方法显示卵圆孔。若卵圆孔仍不能清晰显示,则固定旋转角度或倾斜角度,然后调整另外一个,直到出现清晰图像。对于一些患侧卵圆孔显示困难的病人,可先调整C形臂获得对侧卵圆孔图像,然后根据镜像原理显示患侧。目前,也可用CT代替C形臂X线机,可显著提高穿刺定位准确率[20]。

针尖进入卵圆孔后,调整C形臂至对侧,监测进针深度。正常情况下,当图像显示电极针尖位于斜坡及颞骨岩部之间时,表明其已进入卵圆孔。此时进行感觉测试和运动测试,并根据病人反应确定治疗参数。测试电压反应了电极针与神经节的距离,电压越低,二者距离越近[19]。术中精准定位是获得疗效和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PRT较易引起面部感觉异常,且对V1的射频治疗有致失明的风险。因此,在术前谈话和术后的访视中应告知病人可能的并发症。手术后神经功能无法立即恢复,病人可以戴上护目镜或用干净的纱布遮挡光线。如果有任何不适,也不能按揉,可通过滴眼液缓解不适。穿刺过程中病人需保持清醒,通过术中反应定位电极并确定治疗参数。但进针过程可使病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阻碍手术继续进行。术中应密切关注病人生命体征,防止危险情况发生。对于有较高手术风险及症状不典型的病人,PRT可作为其有效的治疗和诊断方法。

猜你喜欢

圆孔针尖神经节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缝衣针
头痛、卒中:竟是这个孔惹的祸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探讨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针尖和笔尖
写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