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臭氧自体血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血清P物质的影响*

2018-08-20李素荣陈翠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回输自体臭氧

李素荣 陈翠荣 杨 杰 田 菲 卢 懿 魏 冉

(邢台市人民医院,邢台 05400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疼痛科及皮肤科的常见病,是指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HZ) 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60 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病人发生 PHN的几率约为 65% ,70 岁及以上者则可达 75%[3,4],且随着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进展,此类病人将日益增多,但到目前为止PH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对PHN的临床治疗中仍主要以口服及静脉药物为主,其镇痛效果差,疗程长,经济负担重,但神经症状改善不明显,且复发率较高。近年来有采用免疫臭氧自体血回输来治疗PHN的报道,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既往有研究[5,6]表明血清中P物质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介导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本实验通过研究接受免疫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的PHN病人血清中P物质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该种方法在PHN治疗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现报告如下:

方 法

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邢台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及皮肤科60岁及以上PHN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期间两组各有1例病人因不明原因退出研究,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各39例。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 (69.0±4.3) 岁,平均病程 (6.0±1.1) 月,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为 (7.8±1.0) 分。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 (68.0±6.9) 岁,平均病程 (5.0±1.3) 月,治疗前VAS评分为 (7.2±1.0) 分。两组PHN病人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诊断标准:PHN病人的诊断参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7]。诊断主要依据带状疱疹病史。纳入标准:年龄≥60岁,符合PHN的诊断标准,疼痛程度为中重度(VAS≥6分),本人能来医院面诊。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甲亢、G-6-PD缺乏症、臭氧过敏、中重度贫血、晕血晕针史、不能配合治疗的精神障碍病人。

2.治疗方法

对照组:普瑞巴林胶囊150 mg,口服,每日2次,盐酸阿米替林片 25 mg,口服,每日2次,连续服用15天后进行疗效评价(乐瑞卡-普瑞巴林胶囊 150 mg × 8粒,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102,进口药品注册证号20100623;盐酸阿米替林片 25 mg × 100片,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561)。

观察组:在口服对照组药物的基础上采用免疫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严格无菌操作,18号静脉留置针穿刺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通过专用的输血器及抗凝抗氧化血袋采取静脉血100 ml,迅速向血袋内加入医用臭氧气体100 ml,臭氧的浓度由20 µg/ml、25 µg/ml、30 µg/ml、40 µg/ml、依次增加,即第一天向已采好静脉血的血袋里加入臭氧气体的浓度为20 µg/ml,第二天浓度为 25 µg/ml,第三天浓度为30 µg/ml ,第四天浓度为 40 µg/ml ,40 µg/ml后浓度不再增加,用振荡器摇晃血袋3~5分钟,充分混匀后回输入病人体内,整个过程20~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进行一个疗程后间隔10天进行下一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医用臭氧气体是由德国卡特Ozone therapy devices基础型仪器制备。

3.疗效观察

VAS评分:用一条 10 cm 长的线段,左右端分别标以“0” 和 “10”,“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让病人标出目前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从起点至标记处的距离长度即为疼痛强度评分值,以表示疼痛的程度[8]。分别对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后进行VAS评分。

血清P物质的含量:两组病人均于首次治疗前及1、2、3个疗程的末次治疗后次日清晨,于同侧肘静脉采取空腹血3 ml,准备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血清中P物质含量(试剂盒为美国Abnova公司生产),具体操作过程由具备检验资质的检验科人员完成。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组内治疗前后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病人一般资料的比较(n = 39,x±SD)

2.两组病人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病人分别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表示两组的治疗方法均可起到镇痛作用;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1、2、3个疗程后病人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 0.01),表示免疫臭氧自体血回输联合普瑞巴林胶囊和阿米替林片对PHN病人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药物(见表2)。

表2 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分, n = 39,x±SD)

3.两组病人血清P物质含量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血清P物质的含量,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降低PHN病人血清中P物质含量: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测定两组病人血清P物质含量,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免疫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能明显降低PHN病人VAS评分及血清中P物质的含量,降低PHN病人血清中P物质的含量可能是免疫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PHN病人的镇痛机制之一(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SP含量变化(pg/ml, n = 39,x±SD)

讨 论

PH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损害及功能障碍所激发或引起的疼痛,属于慢性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的疼痛及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临床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已报道的相关研究显示[9,10]:P物质是被公认的伤害性神经肽,由神经末梢释放,能够在脊髓水平参与痛觉调控及传递伤害性信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物质除了参与疼痛的传递过程之外,还可以激活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从而释放更多的炎性介质[11,12],导致瀑布式级联反应,形成所谓“炎症汤(inflam-matory soup)”的微环境[13],从而进一步加重组织的炎症反应,因此,能降低血清P物质的治疗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减轻病变部位的炎性反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经过治疗后P物质的含量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HN病人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病人P物质含量有显著差异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免疫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可以降低PHN病人血清中P物质的含量,治疗意义显著。

免疫臭氧自体血回输对PHN病人之所以产生治疗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臭氧的理化性质有关。臭氧由3个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具有强氧化性,与自体静脉血充分混合后,可以活化红细胞,提高红细胞内ATP和2,3-DGP 水平,从而增加血细胞的携氧量,并促进红细胞释放氧气,再通过血液循环增加脊髓背角、背根节、病损节段的肋间神经、病损处皮肤组织以及神经末梢的供氧量,从而促进皮损愈合及神经修复[14];臭氧与血液混合后可以产生过氧化氢 (H2O2),H2O2作为一个重要信使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诱导机体产生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因子,达到激活和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15];臭氧还能介导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发挥 NO 在脊髓水平的镇痛作用[16];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可以使人产生欣快感,解除病人的疲劳感和抑郁状态,使病人体力增加、精神状态稳定及记忆力增强[1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口服普瑞巴林及阿米替林药物,或同时联合应用免疫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皆可降低PHN病人VAS评分及血清P物质含量,后者疗效更为显著,提示PHN病人的疼痛程度与血清P物质的含量可能相关。普瑞巴林可能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减少P物质等神经炎性介质的释放,而免疫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减少P物质释放,同时通过改善血液的供氧和携氧能力而加速体内P物质的代谢,从而对PHN产生有效的治疗作用。由于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文献中并没有关于正常成人血液中P物质的半衰期的报道,因此,这一治疗方法是否存在可以缩短PHN病人血清中P物质半衰期的机制参与,还有待从分子生物学层面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免疫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治疗PHN疗效肯定,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病人血清P物质含量有关,是否还有其他机制参与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回输自体臭氧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利用臭氧水防治韭菜迟眼蕈蚊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防治探讨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臭氧分子如是说
大型脊柱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