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声“悦”读

2018-08-15张晚枫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习品质

张晚枫

【摘要】本文通过选择适宜的有声读物并设计有效的活动环节,从幼儿兴趣的激发、想象力的开拓、专注力的培养、学习经验的唤起等方面展开论述,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有声“悦”读 学习品质 微范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A-0159-02

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学习效果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人特征。它通常涵盖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领域,是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因子。学习品质的培养不是空泛的,它必须依托于幼儿的活动和课程。有声“悦”读活动是一种以有声读物为素材,“听觉”感官为先导,愉悦幼儿心灵、发展幼儿能力的新型语言活动。笔者认为,它与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之间可以架起一座桥梁,将有声“悦”读作为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一种活动载体,正是创新教育理念下的一种可供尝试的学习形式。

一、有声“悦”读活动与常规阅读活动的区别

从范围上看,有声“悦”读活动是常规阅读活动的一个分支,它强调“听”先行,“视”在后。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初次感知是通过倾听获得的,其中必然涉及兴趣、专注力、持久力、联想等学习品质的表现。常规的阅读活动大都是视听结合的,视觉上的直观性往往使幼儿更容易接受知识。而有声“悦”读活动为幼儿的这些学习品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

二、有声“悦”读素材的适宜性

有声“悦”读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活动,在选材上应有独特的视角,从材料和幼儿双重角度考量。首先是“悦”字当先,愉其心,悦其趣。只有幼儿感兴趣和喜爱的作品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温馨如小班的《鼠小弟》系列;有趣如中班的《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奇幻如大班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等都是非常好的素材。

其次,要充分考虑作品的“可听”性和适宜性。传统儿歌因其旋律整齐、朗朗上口或者绘本故事因其情节曲折、语言优美,都可以作为有声“悦”读的可选之材。教师可依据本年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挑选,并从学习品质发展的角度考量作品的价值。

再次,要依据活动的目标和重点对读物进行非原生态的改造。作为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声“悦”读活动,并非所有的素材都能拿来主义。有的读物篇幅太长,完整倾听费时较多,我们就要进行删减;有的读物铺垫冗长,对话较多,我们就应取其精华片段。合理的裁剪使素材更贴合有声“悦”读的活动属性,体现了教师的设计意图,从而奠定了有效教学的基础。

三、有声“悦”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有效策略

培养幼儿学习品质是有声“悦”读活动的一大目标,教学中的策略应以此为导向。通过实践,笔者在幼儿兴趣的激发、想象力的开拓、专注力的培养、学习经验的唤起和挑战难度的自信等方面梳理了以下一些研究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趣

有声“悦”读活动中实现“悦”读的前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入环节。教师应根据读本的内容灵活地创设各种适宜的情境,帮助幼儿尽快进入作品,产生兴趣。如在大班活动《我妈妈》中,教师可以利用事先录制好的关于幼儿妈妈生活场景的VCR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又如大班活动《赛龙舟》,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利用桌椅设置龙舟的仿真场景,让幼儿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导入环节作为整个活动的开篇,还承担着分解难度的责任。因“悦听”优先,作品中的某些不易理解的内容都应该在这一部分先行消化,为接下来的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悦”听优先,开拓想象

有声“悦”读活动中,“听”作品是导入之后的一个主要环节。与图文并茂的作品不同的是,“听”在每个幼儿脑中呈现的画面是不尽相同的。如《吃掉黑暗的怪兽》中,黑暗有多恐怖,怪兽有多可怕,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都有不同的看法,这就为其开拓想象提供了契机。在有声素材中,越是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越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常常使活动气氛达到一个又一个高潮。

(三)观察幼兒,适当提点

在集体活动中笔者所选择的有声读物依据小、中、大的年龄特点在时间上不尽相同,但大都有4、5分钟以上的时间。教师则在电子媒体播放故事时充分地观察指导孩子。我们发现,专注力好的孩子会根据情节的发展有相应的表情与动作;精神游离的孩子也会有一些小动作,如玩衣服、低头、左右张望等,此时教师无声的提醒会帮助他们拉回思路。

(四)调动经验,再现联想

“悦”听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前置引导幼儿带着任务去倾听;“悦”听之后,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和个别的提问来获得幼儿“悦”听质量的反馈。在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作品的特点设计一些有层次性的问题,具体可分为几类:①凭借听觉记忆再现回答。如“故事里有谁”等。②通过听觉素材想象表达。如小班活动《好饿的小蛇》中,作品通过提问如“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给了幼儿想象的空间。在提问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借助语言、动作、体态进行表现。

(五)画面后置,完善“悦”读

有声“悦”读活动从学习品质的培养角度强调“悦”听优先,但这并不是忽视视觉阅读的重要性。因幼儿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悦”听活动之后都能完全理解作品。因此,画面后置非常有必要。画面的后置,既能帮助弱势的孩子理解作品,找回自信,也能保持幼儿语言丰富有趣的本色。没有画面后置,活动则会流入单纯的“听故事”的俗套,不符合幼儿的认知需求,进而使活动缺少完整性。

(六)挑战学习,增“趣”强“信”

在有声“悦”读活动中,教师还要因材制宜地通过一些策略和环节帮助幼儿获得学习方法上的挑战。如,中班活动《打破杯子的鼠小弟》中,因作品文字的简洁,很多信息隐藏在画面中,幼儿初次倾听时不太容易理解故事情节。此时,教师可以抓住悬念,引导幼儿关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区别,从而帮助幼儿清除“视听”不同步带来的障碍,而这种有意为之的障碍也是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等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从价值取向到巧思选材,再到策略设计,有声“悦”读为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微范式提供了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另一种思路,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与“学”的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

[2]黄爽,霍力岩.儿童学习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外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4(5)

[3]纪元.有声读物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J].求知导刊,2015(8)

猜你喜欢

学习品质
刍议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想法浅析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区域活动中关注与支持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初探
化学学习品质内涵组成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