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2018-08-14崔少锋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崔少锋

[摘 要]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一定的科学教学方法作为支撑,但是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因此当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依然需要作为教学活动中指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高课堂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教学方法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教学需求,教师需要不断扭转教育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要以一种生动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创设教学情境,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

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进行“线段、射线、直线”的学习时,如果单纯依靠课本知识进行讲解将会十分枯燥,而且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加深对射线知识点的理解,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手段,通过多媒体展示手电筒以及汽车的灯光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射线的概念。在对于线段知识点的学习时,让最前排与最后排的学生分别起立,之后让某一个学生沿直线走向另一名学生,这也便于让学生明确线段的概念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将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从更加熟悉、直观的角度来理解本身枯燥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遵循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识特点。

二、强化师生之间的协作,凸显课堂互动性

互动教学模是新课改积极提倡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背景下,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当遇到与类比联想、异同对比有关的内容时,互动教学模式就完全适用。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上,时常会发生从某一概念延伸到另一概念的情况,借助小组协作的办法可以让学生共同应用知识共通性解决学习所带来的困惑。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处理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的课堂上,笔者给学习小组协作探究的机会,把3x+2>5x-4,3(1-x)<2(x+9)这两个不等式解集分别在数轴上显现出来,让学生首先进行小组内的探讨:如何理解这样类型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接下来安排每个小组选出一至两名代表进行研究成果汇报。听到各小组的讨论汇报即可以发现,学生能够较快知悉一元一次不等式处理同一元一次方程的相似性,并注意到不等号方向改变与否的重要性。

三、 要重视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导学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导学作用,具体来说,教师需要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导学时间不宜过长,但是通过简答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主动思考,但是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一定的问题导学技巧。例如,教師在讲解三角形中“余弦、正弦”等概念的时候,可以设置这样的实际数学问题,“小辉上学的路上有一段大斜坡,他在斜坡上走了四米之后,相比自己之前的位置提升了六米,如果小明继续向前走六米,那么他的位置会相对提升多少米?小明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多少米?”在让学生解答这几个问题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确定三角形两个直角边和斜边的比值,而后再引出余弦和正弦的数学概念。

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本文主要以以形解数为例。对于以数解形类型的问题通常包括利用代数法、参数法、三角法、解析法解决几何问题等。下面笔者将以几何问题为例,阐明上述观点。利用参数法来解决几何问题,即通过引入适当的参数变量,将其与已知的条件联结在一起,进而简化解题的过程,降低解题的难度。如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比是 3:4:5,根据条件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对于这个几何问题,就可以用参数法来解决,首先,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告诉我们外角的比值,对此,可以引入变量 a,设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度数分别为 3a、4a、5a,因为三角形外角和为 360 度,依据上述两个已知条件,能够顺利得到外角度数,进而得知相应的内角度数,通过以上信心能够进行三角形形状的判断。

五、情境教学法的合理使用

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教师不妨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并将其运用到数学课堂上,数学与生活本身就是密切相关的,用这些生活化的实例来促进教学,效果往往会更加显著。比如在学习到“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如下例子来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摘苹果的过程,摘到一个好苹果,就记作+1 ,摘到一个坏苹果,就记作 -1 ,并最终统计+1 和 -1 的个数,得出最终结果。从这个简单的实例上,也不难理解所表达的知识点就是正负数的相关概念。

六、结语

综上,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一定的教学方法作为支撑,因此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逐步建立起数学教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起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为初中生的数学素养提升提供契机。本文着重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斌.初 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之我见[J].学周刊,2014,32(02):97-98.

[2]孔敏.提 高初 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0(23):113-114.

[3]陆晓颖.数形结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12(29):23-24.

[4]刘炜.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才智,2016,11(27):93-94.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