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2018-08-14冯鹏飞
冯鹏飞
[摘 要]新课标提倡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强化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盲目思考,课堂活跃度不足,自学兴趣普遍不高,教师也常常忽略学生的主体意见,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必须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为学生深层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研究打下扎实基础。本文针对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导学法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转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分析;研究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在初中教育阶段,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时调整课堂的引导思路,时刻关注学生的學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应用问题导学法组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学热情,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阶段性成长任务的圆满完成。这样一来,数学教学工作才能走向更大的成功,同时揭开当代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将问题导学法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够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升课堂的教学实效,助推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最终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一、充分考虑前后呼应
应用问题导学法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考虑问题是否能够前后呼应,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胡注意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为初中生在不同环境中成长,个体差异始终存在,所以教师有必要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组织针对性的练习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以取得数学课改成效的事半功倍。如在进行“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乘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的例题: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现在要将它的长缩短3米,宽伸长4米,然后它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以按照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提问,如何得到改变后的面积呢?就是需要算出改变之后的长和宽,那么就会引导出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乘法的计算,最后将计算的公式和结果再带到实际问题中,学生就可以充分地理解这样的计算方式了。实际问题的提出能够培养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尽管教学的过程有一点难度。根据实际问题提出的方法,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通常都是先根据实际的例子来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转变成数学知识的问题去解决,在数学问题解答之后,再将答案引回到实际的例子中。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良好地掌握,但是还会有一小部分的教师在解答完问题后,将实际的教学内容而忽略掉。这样的教学不仅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更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掌握,使学生游离在解答问题之外,教师所缺乏的代入感不能够使理论与实际巧妙的结合到一起,而后的课堂练习与课堂总结便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教师在针对这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加以改正,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问题导学法中问题的提出与引导,实现课堂教学的上下呼应。将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全面地发挥出来。
二、创设合理问题情境
教师想要利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需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所感知,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在问题上的纠结,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在“比较线段的长短”课题中,教师应该对该知识点进行解析,并创设出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实地了解。创设问题情境具体做法:首先在教室的地面画上一条直线,让学生讨论如何能够知道线段的长度。以此不难看出,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也能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课堂检测知识巩固
在完成答疑解难后,学生则要进入到独立练习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通过检测试题进行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而教师在检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必要的指导和辅导,确保学生完成课堂巩固,如在“因式分解”的导学案中,教师根据学生对因式分解内容的掌握情况,设计了相应的测试题,其中包括因式分解的判定、解方程、化简求值等题目,在检测中,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进行课堂巡视,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最后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知识巩固情况进行评估,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问题导学启发思维
问题教学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牢固掌握教学内容。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启发性。显而易见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的一连串问题是层层深入,能够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那样,学生就会一直行至高涨。如创设问题将一个长方形纸片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在什么情况下体积最大等等。长方体的体积与其各边长有什么联系?进而逐渐的引导学生产生思考。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导入环节我采用问题导入,设置复习问题: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呢?然后创设思考问题:若将点改成直线,那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又如何呢?构建学生在知识上的冲突,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创设新的问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深入学习。
五、结语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使用问题导学法,既可以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他们能够参与到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贯彻落实“以生为本”原则,又可以灵活调动数学课堂氛围,并能有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在采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时应当根据问题导学法的特点来安排适当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的重点内容,只有将问题导学法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任务相结合,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成效,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271-272.
[2]邹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109-109.
[3]李海军.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0):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