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
2018-08-14倪战
倪战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关键。教师应以素质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组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同时融入多种趣味元素,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诱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提升认知水平,从而实现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迎来数学教学工作更加辉煌的明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赖于教师们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只有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同时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才会真正的喜欢数学,有意识的创新思维,有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有效分析
应试教育观念的存在,极大的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思路,限制着学生的进步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还会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学科成绩明显下降,学习水平难以提升。这对于学生深层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探究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如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积极性,实施个性化的引导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诱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在点滴进步中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也是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稳定加快的必要前提。笔者特意凭借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发表几点新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调动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参与课堂练习活动的动力源泉,教师任何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都要以学生浓厚兴趣的激发为前提。有了学习兴趣,自然会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基础知识间的潜在关联,逐步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这会比教师一味的灌输式指导更容易得到学生的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意愿,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会大大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增加课堂的教学实效,最终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例如:1+3=?1+3+5=?1+3+5+7=?1+3+5+7+9=?,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趣味性,进而向他们发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它们中间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样一来学生也就会积极的去思考,进而通过归纳和分析寻找出其中的相关规律,这样一来也就可以很好的激烈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中,找到其中的乐趣,进而也就能够更好的实现创新。
二、深入生活,引导创新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年龄的关系,在小学生头脑中,数学往往只是课本上抽象的数字符号,与现实生活没有什么关系。生活中到底有没有数学,我上过这样的一节课: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下,我问学生:“星期天都做了什么?”孩子们说了很多,我又问:“遇到过和数学有关的问题吗?”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我故意说:“我不信,老师来问,你们如实回答。我们来做一下记录好吗?谁敢试一试?”孩子们一下兴奋起来,一个个跃跃欲试。当然,结果是我赢了,因为黑板上都是这样记录的:“妈妈给我买了三本书花了20元。”“我参加数奥班从上午10点到12点”……“原来这些都是数学问题呀!”同学们都由衷地说:“数学离我们真近!”我抓住这一契机,在课下也鼓励学生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家共同去研究。我还鼓励学生自己编题自己解答。时间久了,学生自己编的数学题不仅贴近生活实际,而且有了创新。
三、动手实践,有效教学
伟大的教育家孔于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四、启发思想,创新灵感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而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五、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
参考文献 :
[1]胡丽阁,小学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初探[J].中国科技博览,2016(11)20-21.
[2]林星宇,创新学习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5(09)267-268.
[3]王毅文,浅论创新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6(28)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