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08-10段孟廷
段孟廷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通过自主学习,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给学生自己提供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56-02
教会学生学习,远远比教给学生知识重要。把学生当作接纳知识的容器,让学生被动地学习,只会让学生越来越依赖教师,压制学生的学习个性。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引导者的身份给学生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地亲身经历探究,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制订预习方案,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前预习,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进行课前预习本来就是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呢?我认为,制订预习导学案,是比较可行的一条途径。导学案即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能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二、改变教师教学行为,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自学结果,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材整合,真正做到“用教材教”,使备课备学生落到实处,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课堂教学从学生需要出发,为学生发展考虑,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受到学生的欢迎。以前备课、研究的是教材,考虑的是教法,真正想到学生的很少。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我们从备课到讲课,考虑得最多的是学生,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讲他们最需要听的问题。不再拘泥于教材,而是运用教材、超越教材。例如: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实习作业,学生对“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高度”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自己选题,组织学生自制测倾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测量,并如实填好实习报告。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将优秀的实习报告在班级数学园地进行张贴,供学生课后讨论思考。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动手实践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数学因其本身特性,并不像其他学科那么的生动,但是数学的内容大多是有规律可循,学会并掌握这些规律,然后用其解答出来难题时的那种成就感难以用语言描述。因此在学习数学时,掌握其中的规律就变的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的教导中要特别注意去帮助学生如何生动的总结和记忆规律,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概念是前辈们透过客观现象的表面,剖析其本质属性而总结出来的。因此,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导应该领导学生去领会概念所要表现的数学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同时数学在其他领域被应用的频率同样很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数学的实用性吸引学生,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学会数学能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四、营造教学情境,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又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营造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在课堂上提出符合生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把数学思维与现实中的问题相结合,让数学贴合实际,将生活中的现象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升其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五、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占据着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自主学习的内涵。所谓自主学习,不代表学生独自闭门造车,不与外界交流,否则只能事与愿违,起到南辕北辙的负向作用。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并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模式,创设出生生互动、教师引导的学习情境。小组合作与生生互动模式之所以重要,其一,由于初中生处于特殊的青春期阶段,他们在意同伴们的眼光,渴望获得同伴们的关注与欣赏,小组合作正顺应了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其二,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同,学习能力各异,他们在独自学习中难免产生疑惑与问题,小组合作使他们的不同观点得以碰撞,从而使自主学习更加全面与有效。
六、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实现数学教學与生活实践的整合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可以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然而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在追求高成绩与名词的影响下,数学教学更多地停留在理论水平,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关联。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对空洞理论学习的厌倦,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有机整合。只有这样,学生更能挖掘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提高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育存在于生活中,而社会就相当于一个大的校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运用生活实践中的事物来论证教学中的方法以及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适当地营造教学情境,并运用较为开放式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以此培养学生产生一定的数学意识,带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应在反复的实践中加深学生知识与方法的印象,使其思维得到发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昱龙.浅谈初中数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1).
[2]莫友燕.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09(46).
[3]李忠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语数外学习,2011,(53).
[4]向丽君.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新课程学习,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