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的写字指导
2018-08-10吴忠豪
吴忠豪
【摘 要】写字教学是于永正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他的写字指导贯穿于整堂语文课。教学中,他不仅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关键笔画、书写笔顺等,还总结出“一看、二写、三对照”的习字程序,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写规范的汉字。仔细观察、研究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生成针对学生写字实际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正是于永正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精神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写字指导;于永正;语文教学
于永正老师说,“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两个不到位,一是写字教学不到位,二是学生朗读不到位”。他尖锐地指出:“现在有多少学生能写好字?不多。每每看到中学生、大学生写的字像狗尾巴圈似的,我都有一种负罪感,失职了。”“其实,写字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字是人的第二张脸,是人的一张名片。”因此,无论上哪个年级的语文课,于老师都重视写字指导。他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功夫。写字教学是于永正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堪称一绝。
于老师的写字指导不是仅落实在学生的写字环节,而是贯穿于整堂语文课。许多教师上公开课时都事先写好课题。于老师每次上课,都是当着学生的面书写课题,他把课题书写看作是指导学生写字的最佳时机。执教《白杨》一课时,他板书课题中的“杨”字,边写边提醒学生“杨”字右半边第一笔“横折”的“折”要写得长一点,不然,就像短脖子的企鹅,会很难看。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他在板书“基”字的第三笔时,提醒学生“这一竖要长”;写到“他”字的第四笔时,提醒学生“这一竖要高”。于老师用极简洁的语言提醒学生看清楚关键笔画的位置和写法,只有把这些关键笔画写到位,才能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在指名学生轮读课文的过程中,于老师也会相机穿插写字指导,将写字指导和学生读书融合在一起。他执教《月光曲》,先让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接着请几位学生轮读。当学生读到第8自然段中“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一句时,于老师让学生暂停,随手在黑板上书写生字“幽”,边写边说:“大家注意‘幽字的写法,先中间,后两旁(边说边板书示范),当中一竖写长一点,下边的‘山框儿,要写得上宽下窄,否则难看。请大家练一练。”等学生练写完“幽”字,于老师继续指名读下文,直至读完。
在课堂上学生动笔写话交流时,于老师也经常会抓住学生写话中所写的字当场点评。他上《给予树》第二课时,安排学生写话,发现所教班级的学生写字水平很高。于老师在展示、评讲学生作文时,将一位学生的作业用投影的方式进行展示,夸道:“这位同学写的字已经有体了,在班级里可能一般,但拿到全国去,绝对是优秀的!”他執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让学生以“高尔基的儿子”的身份给“父亲”写封信。学生写完信后,于老师挑选了三位学生的作业用实物投影仪当场展示比较,表扬了第二位学生:“这个同学的字显然比另一位同学的字写得好。可以说是我们班的小书法家。”然后再把第三位学生写的信展示出来,说道:“全班同学记住,以后写字的时候,字与字中间要有空隙,不要拥挤。”这样的鼓励和针对问题的现场指导,是十分有效的。
于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写的字,有些是生字,有些不是生字。他之所以会选择这些字,除了提醒学生书写时需要注意关键笔画,还在于教育学生要注意书写规范或是书写笔顺等,指导学生写规范的汉字。比如执教《白杨》一课,他一边板书课题,一边告诉学生写“‘白字要上宽下窄”,并当即让学生书写。他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边板书课题,一边告诉学生“的”字“左边要小,右边要大,整个字上宽下窄”。对高年级学生来说,“白”“的”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字,但未必能写好,而于老师的指导对学生掌握字形结构特征大有裨益。他教学《全神贯注》一课,书写课题时,提醒学生注意“贯”字上半部分书写笔顺是先写“竖折”,再写“横折”,不要写错,特别是第三笔的一横要长一些,这样写出来的字才好看。书写完后,他常常让学生再把课题抄写一遍,并且巡视学生的书写情况,有意识地对写得规范的学生给予表扬。于老师追求的不仅是把生字写对,更要把汉字写得美观、端正。
于老师从长期的写字指导实践中发现了学生写好字的规律,总结出“一看、二写、三对照”的习字程序,并且教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掌握写好字的规律性知识。下面是他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课时检查学生预习环节的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请生在黑板上书写生字“妻、庞”)
师:写对了,真不简单!于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认认真真按教材的要求把这两个字写了好多遍。这是同学写的。想不想看于老师写的?
生:想。
师:我在备课的时候这样练。(实物投影,出示备课本)大家看,于老师写的“妻子”的“妻”和同学写的“妻”有区别吗?
生:有。
师:(指着板书“妻”)应该说,这个同学写得很好。这个字有三横,应该一横比一横长,这点她做到了。但是这个“女”起笔的时候,这一笔叫什么?
生:撇。
师:这个撇写得大了。你看我稍加改造就是非常好看的字。(在黑板上把撇写得稍小一些)短一点点就很漂亮了,是不是啊?写好字,第一要学会观察,要读帖,书上的样字要仔仔细细看,多端详一会儿,看看到底这个字怎么写。抬起右手来,跟着于老师写这个字(转身板书)——第一横要怎么样?要短。第二横,长一点。“女”的起笔就在这竖跟前,不要写长。这最后一横怎么样啊?最长。你看我写的这个“妻”字多端庄啊!平平稳稳地坐在那儿,盘腿打坐,是个贤惠的妻子。(生笑)
师:同学的这个“妻”已经写得很好了。这个横不要写得那么直,不要那么死。所有的横都不是平的,都是左低右高,当中稍微虚一下。好,拿起笔来,把“妻”字写两遍。
(生书写,师巡视)
师:头抬起,身坐正。写两遍,一看二写三对照,写好一遍对照一下,看写得像不像,第二遍写得更好一些。好啊,你的第二个字比第一个字显然要好多了。
师:看看这个“庞”字。“庞”的意思是——
生:庞大。
师:他写得既胖又大。哪个同学写的?跟于老师的比一比,这一横要写短(范写),竖撇要长,当中这个“龙”字第一笔要往下写。为什么要往下写呢?因为上面还有一个点呢。如果写得太朝上,这个点就没有地方点了。(写完整个字,指着学生写的“庞”)这个字如果当中改造一下(擦掉第三笔撇,重新写)好看不好看?
生:好看。
师:再看一遍。(范写“庞”)记住,第二笔写短,第三笔写长,第四笔往下写,做到这几点,这个字就会很规范。拿起笔来,把“庞”字写两遍。(生在本子上写字)
师:写好了吗?不错,大有进步。
这是一个可圈可点、堪称经典的写字指导案例。第一,于老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妻”字,然后出示教师备课本上写的“妻”字,引导学生通过两者的比较发现差异。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好与不好是相对而言的,看到教师在备课时用心写下的“妻”字,学生就能认识到黑板上写的“妻”字的不足。第二,学生知道了黑板上这个字写得不好,但问题出在哪里呢?学生这时的认识是模糊的,于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能够发现并说清楚问题所在,并且即时给出修改建议。请听他的分析——“这个字有三横,应该一横比一横长,这点她做到了”,先肯定好的方面,再指出不足之处——“这个撇写得大了”,并顺手进行修改。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对这个字问题出在哪里就认识得比较具体了。第三,知道“妻”字该怎样写好与学生能写好这个字,完全是两码事。所以用两种方式写字:学生先抬起右手跟着教师书空。书空节省时间,可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看清教师的范写,但这不能替代用笔书写。于是于老师让学生拿起笔写两遍,通过实践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实实在在地落實在书写上。第四,这个案例中最精彩的地方是于老师耳提面命地教学生写“妻”字:“抬起右手来,跟着于老师写这个字。第一横要怎么样?要短。第二横,长一点。‘女的起笔就在这竖跟前,不要写长。这最后一横怎么样啊?最长。”这是很典型的“手把手”教写字。现在为何能写好字的学生很少?就是因为语文课上很少有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写字。许多语文教师关注的是把字写正确,不要写错字,这是语文知识教育;于老师关注的是把这个字写好,教的不仅是知识,也是一种审美。第五,最后提示学生写字的诀窍“一看二写三对照”。这是于老师根据自己的写字经验和学生写字的问题归纳出来的一般习字程序,是写好字的一条基本途径,是一个有关习字的程序性的知识点。于老师作了反复强调,并通过指名书写、指导观察、比较、示范、练习等手段,带领学生经历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习字过程。只要常抓不懈,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一程序性知识,写字效果必然会显著提高。
于永正老师能有如此精湛的写字指导艺术,首先得益于他长期的勤学苦练,自己能够写一手好字。其次源自他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写字的深入观察和写字指导时的细心琢磨。他在课堂上看似信口道来的一词一句,信手写出的一笔一画,反映的是他深厚的写字功力和丰富的写字指导经验。《于永正教育文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于老师听一节五年级的课,执教者指导学生写成语“左右逢源”。于老师一看教师板书,就明白这位教师没有认真读字帖。于老师走上讲台,让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左、右”两个字(书上的字都是楷体),然后请执教者把这两个字放大,投影到屏幕上。于老师提醒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第一笔——“横”有什么不同。该班师生立即发现“左”的第一横短,“右”的第一横长。于老师说:“这里,如果老师不指点,许多人恐怕一辈子也不会注意到。”仔细观察、研究所教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于常人熟视无睹处看出门道,生成针对学生写字实际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正是于永正老师倡导的“儿童的语文”在写字指导方面的精髓,也是他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精神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上海师范大学 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