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实施路径

2018-08-10俞晓云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实施路径

俞晓云

【摘 要】要让整本书阅读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可以从准备、导读、推进三个阶段入手:前期进行阅读能力、阅读态度、阅读书目等方面的准备,为实施整本书阅读做好铺垫;中期明确导读的价值取向,关注阅读整体、阅读细节和阅读个性;后期通过培养阅读习惯、培育语文素养、优化阅读体验,进一步推动阅读进程,实现阅读的增值。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实施路径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沉浸并满足于碎片化阅读,直接的后果就是思维的浅化、语言的简化、积累的贫化。如果学生从小就习惯这样的阅读,那么,“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将大打折扣。如何让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真正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我们不妨从准备、导读、推进三个阶段来探寻整本书阅读的实施路径。

一、准备阶段——能力、态度、书单

准备阶段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人的准备

这里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师来讲,其阅读积淀的厚薄、鉴赏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本书阅读的实施效果。教师要比学生读得早、读得多。教师的阅读带有鲜明的职业特征,不仅要享受阅读的愉悦,更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整本书的写作密钥。所以教师的读必须是细读、深读,在必要的时候,还要读一读和这本书、这个作者相关的别的书,甚至是教人“怎样读书”的书。只有这样,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才会有底气。

学生也需要有相应的准备。首先是阅读能力。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书会有不同的接受度:低年段的学生多读绘本、童话、浅显的校园故事;中年段的学生多读校园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高年段的学生开始接触中长篇小说、名家文集,等等。教师要结合日常教学进行相应的阅读指导,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读物。其次是阅读态度。当学生接触一本新书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可以讲讲和书有关的故事,说说作者的逸事,引导学生从单篇或片段阅读入手,等他们适应一本书的风格之后再推进整本书阅读。

磨刀不误砍柴工,师生在能力和态度上都做好准备之后,整本书阅读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书的准备

这是选择阅读内容的过程。书目的选择有三个渠道:一是教材要求的,一般都和某篇课文有密切联系,如五年级学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就要求学生读《鲁滨逊漂流记》;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班级的阅读情况、教师个人的阅读体验等选择的中外经典读物。三者有机结合,构成了整本书阅读的内容体系。

以笔者所在学校实施的整本书阅读工程为例,整个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书目如下。

以上的内容体系是基于苏教版教材确定的,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情况适当增加阅读书目。可以看到,无论是题材还是体裁,这些书都体现了比较鲜明的年段特征,年级之间逐层递进。苏教版教材在高年段才有明确的整本书阅读的书目,而在已启用的统编教材中,整本书阅读提前到了二年级,《没头脑和不高兴》成了教材开启整本书阅读的第一站。这也体现了在小学阶段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力度。

二、导读阶段——直指语文核心素养

导读是整本书阅读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学生能从一本书中得到何种滋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不是能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读时的价值取向。

(一)关注整体——指向文化传承与思维发展

对整本书阅读来说,“整体性”尤为重要,这是一本书区别于一个章节的重要标志。

我们读一本书,先看到的是封面、封底,其次是勒口、扉頁、目录,然后才会是序言、正文。导读课上,不一定按这样的顺序组织教学,但必须有一个环节带着学生整体了解这本书。看封面,能了解作者、译者、出版社;现在很多书还有腰封,能展现这本书的影响力;封底上,往往会有这本书的内容简介和名家、读者的推荐文字。这些信息都能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大致了解这本书的风格。勒口上大都是作者简介,目录则呈现了整本书的内容框架,序言可以显示作者或译者的创作心路等,了解了这些再去读正文,会对把握整本书的主旨大有帮助。语文教师在导读课上带着学生整体了解一本书,其实是进行一种阅读示范。当学生来到书店就知道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在茫茫书海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书,这对他们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以说,一个人的人文底蕴就是在对一本又一本书的自主阅读中积累起来的。

“整体性”还体现在读整本书时,对人物的性格、情节的推进需要前后联系、整体观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读《窗边的小豆豆》,学生关注的是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而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关注小豆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小林校长对他们的影响,整个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等等。这样,学生散点式的思维方式就会慢慢转为网络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二)关注细节——指向语言运用与思维提升

教师上导读课时的所读、所讲、所练必须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教师指导读区别于学生自由读的地方。

比如在上《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导读课时,引导学生关注这段话——“大前天半天没找到的橡皮,翻出来了。前天半天没找到的毛笔,翻出来了。昨天半天没找到的笔盒,翻出来了。今天早晨半天没找到的算盘,翻出来了。”学生读后感受到,这样的表达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反复间塑造了“没头脑”丢三落四的小马虎形象。接着,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仿照这样的句式说话。学生的创作妙语连珠,让人捧腹,“没头脑”的形象在他们心里越发清晰。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只关注故事情节的学生开始关注语文文字的表达形式,实现了语言的建构,并在仿写环节中尝试了语言的运用。

再如在《狐狸阿权》的导读课上,教师让学生到书中去寻找能体现阿权孤单的词句。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关注阿权每次说话时的提示语。学生通过细读发现:阿权每次说话之前的提示语都是“想”,说明阿权从来没有开口说过话,它没有可以倾诉的家人、朋友,它是多么孤单啊!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难关注到这样的细节,也不会发现这样的表达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向深度阅读,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导读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学会取舍,把一本书中最值得品读的内容作为导读重点,把在准备阶段细读、精读时发现的写作密钥与学生分享,并以此为范本,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关注个性——指向审美鉴赏与文化理解

导读的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一本书的“表达个性”,即这本书区别于其他书之处。

比如,读冰心的书,你常常会感动于字里行间流淌的温情,感受到冰心对家人、友人、祖国的爱。所以,导读课上,就应该带着学生体会文字的温度,品味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腻的文笔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的。又如,张天翼的童话想象大胆、情节离奇,学生大都只关注情节,关注人物的命运。为此,导读课就要引导学生,从滑稽的童稚语言、极度的夸张、漫画化的讽刺手法中感受“张氏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再如,曹文轩的小说优美动人,他常用纯美的文字描述真善美,他笔下的少年清净、单纯,女孩子或是淡雅如画,或是灿如春华。读他的书,学生的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幅唯美的画面,这种审美感受和曹文轩的写作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除了行文风格,不同编排体系的书也会有不同的读法,文集类的书和小说、童话等的阅读方式就不同。比如导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让学生知道,文集类的书往往会用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做书名,读的时候可以按着目录顺序读,也可以先读最有名的作品,再挑着选读其他作品。

根据不同的书,教师进行不同方式的导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语言文字品读的能力、审美鉴赏的能力必定会得到提高。

三、推进阶段——语文素养和谐共生

整本书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相对较长的推进阶段,教师须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落实。

(一)完整、固定的阅读时间助力阅读习惯的养成

整本书阅读需要一个与其容量相对应的阅读周期。教师要将阅读任务有计划地分散到每一天,确保在这个阅读周期内,每个学生都可以读完整本书。笔者所在学校推行的办法有:一是利用每天的午休时间,集中阅读不少于20分钟;二是将每天需要完成的阅读任务作为一项语文作业,请家长协助,督促落实。有了完整、固定的阅读时间,学生的阅读才有保障。同时,学生从小养成每天都要读书的好习惯,对其终身学习、进行文化积淀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持续、有效的推进策略助推语文素养的共生

在导读课带给学生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教师还要运用有效的策略让他们在阅读周期内保持阅读热情,并助推语文素养的和谐共生。

1.读书分享会

读书分享会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放在每天的课前5分钟,每个学生轮流主讲,可以配上PPT。学生在这5分钟里,说自己的读书收获,可以谈书中的一个人、一个情节、一个场景,也可以聊书中的一个群体、一段波折、一个事件……说完后,同学点评、打分。每个学生一个学期内可以有两次上台的机会。另一种组织形式是用一整节课,让学生讲个痛快、听个舒服。课前,先让学生在小组内PK,再选出“最具思想小读者”在课上进行全班交流。

读书分享会让学生把向内吸收的阅读收获通过口头表达向外传递,是一个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好方法。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仍须承担起引导的职责,针对学生的交流,在适当的地方点拨、指导、提升。日久天长,学生的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2.大数据阅读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还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如笔者所在学校目前使用的阅读平台上,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导入书目,上传配套的“阅读问答”,设置阅读期限。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反馈每天读书的进度,尝试完成“阅读问答”中有趣的小问题,还可以上传自己的读书感悟。教师可以随时了解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读书情况,包括阅读字数、阅读本数、阅读笔记数,认知、分析、理解、运用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等等。教师每周公布一次进入前十名的榜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阅读热情。

3.“阅读达人”比赛

比赛,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一种常用策略。在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最后阶段,安排一次“阅读达人”比赛,既能将整本书阅读活动推向高潮,又是对整本书阅读的回顾与总结。比赛可以采用书面考查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竞答活动的形式。书面考查的参与面广,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比较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情况;竞答活动形式更活泼,既可以有知识考查,又可以让学生读、演、评、说,能更全面地展示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策略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创造性地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把整本书阅读当成一次愉悦的精神之旅。

(三)多样、可视的阅读成果助益阅读体验的优化

阅读是个性化的内化行为。一旦将阅读感受转化为可视的成果,思维的碰撞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收获。对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来说,成果的展示能起到很好的交流、激励作用。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整本书的内容画思维导图,用框架图、折线图、鱼骨图等梳理情节的波折和人物情绪的变化;选择不同主题制作小报,说说人物性格,聊聊人物命运;用一词一句的简短批注、成篇成章的读后感直接表达阅读的感受……多样、可视的阅读成果能使学生群体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鉴赏、评价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只有整本书阅读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共生共长,学生读过的书才会成为滋养他们成长的营养,并在他们将来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实现阅读的增值。

参考文献:

[1]蒋文华.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瞿卫华.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课程开发策略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4,(5).

(江苏省无锡市連元街小学 214000)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实施路径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语言建构的策略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