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桡和股动脉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影响

2018-08-06张建伟张玉平郭建星程小军郭进利苗文洁王增旭

关键词:左心桡动脉卧床

张建伟,张玉平,郭建星,程小军,郭进利,苗文洁,王增旭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山西 长治 046000)

冠心病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最为常见的多疾病之一,通常情况下患者均不同程度的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症状。其发病机制通常为脂质代谢出现异常,使动脉内膜上的沉积成脂质,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粥样的脂质物质逐渐增多而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血流受阻进而使心肌缺血或者缺氧、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心肌能量不足使心肌收缩力受到影响,心肌顺应性也随之降低,射血能力发生异常,引发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1-2]。冠心病发病之后一般会伴有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会出现下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现今,冠心病除了选择药物治疗之外,还会选择杂交术治疗、管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主要是从X线透视下经导管进入患者心脏血管内间接治疗,疗效显著[3]。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86例冠心病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纳入治疗研究,探讨经桡和股动脉介入治疗应用在冠心病伴慢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治疗效果,分析不同的介入治疗对于患者的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10日~2018年3月10日我院收治的786例冠心病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纳入治疗研究,按患者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纳入,观察组393例患者采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393例患者进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男211例,女182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8.45±3.79)岁;观察组男223例,女170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7.59±3.84)岁。两组患者均符合国际的心脏病协会对于冠心病诊断制定的相关标准,患者和家属在了解手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已将恶性肿瘤患者、中风者、血液系统疾病者、肝肾脑器官严重疾病者、糖尿病者、精神疾病者、沟通障碍者排除在本次研究之外。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了健康教育,主要是加强手术治疗方法、效果以及护理干预等,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保障患者可以主动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实验组393例患者进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手部血液供应、尺动脉以及桡动脉间的吻合状况较好。在手术之前给予患者浓度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在患者的腕横纹上方约0.5~1.0 cm出确定患者的穿刺点,穿刺部门需要桡动脉搏动最强,在为患者进行穿刺的时候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并放松其身心。患者穿刺成功之后,需要等待患者血压保持平稳,之后再进行拔管。拔管的时候不可进行强行压迫止血,以防患者桡动脉出现痉挛、血管迷走反射综合征、血栓以及动脉闭塞,将鞘管正确拔除之后需要对切口展开分段减压压迫止血,在手术之后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术肢反应以及穿刺切口进行监测,术后4~6天不可于术肢监进行血压监测以及输液,在进行活动的时候需要把术肢悬挂在其胸前,卧躺的时不可对其术肢进行压迫,腕关节活动使劲不可以太早。观察组393例患者采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备皮和实验组方法相同。在右腹部股沟区横纹下2~3 cm处选择穿刺点,给予患者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麻醉效果成功之后以45°缓慢的进针,插入动脉鞘管进行介入术,在手术后六小时将鞘管拔除,按压二十分钟之后应用纱布卷和弹力胶布进行包扎止血,其他的手术规范和实验组一致。

1.3 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之后需要对其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展开分析,并发症主要包括有左心衰竭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体循环和肺循环栓塞发生率以及介入失败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整理后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在进行两组手术时间分析之中,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观察组患者间无明显差异,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和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分析之中,实验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可比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分析

在实验组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之中,实验组16例患者桡动脉痉挛,15例患者出现皮下淤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观察组18例患者股动脉痉挛,20例患者出现皮下淤血,40例患者出现渗血和血肿,80例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可比性(P<0.05)。实验组患者左心衰竭复发率、体循环和肺循环栓塞发生率以及介入失败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可比性(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对比分析(±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后卧床时间(h)观察组(n=393) 66.76±24.19 20.45±7.13实验组(n=393) 66.51±24.02 13.64±9.45 T 0.304 8.382 P 0.001 0.001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3 讨 论

冠心病属于冠状动脉粥样及硬化性的心脏病,其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胸痛、乏力及胸闷,严重时可见心律失常及心功能衰竭等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4]。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左心衰竭均有临床效果,但是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经过的血管比桡动脉介入治疗更多,极有可能会损害患者的血管网络,术后并发症发生难以进行控制[5]。经过桡动脉介入术因为桡动脉位置较浅,压迫止血难度不大,桡动脉周围并无重要神经和血管,可避免损伤患者的神经和血管,降低患者出血的可能性。因为手掌具有双重供血,即使经桡动脉术后出现闭塞,但是尺动脉还可以进行补充供血,因此不会出现手部缺血症状[6]。经桡动脉手术治疗结束之后,可立即见鞘管进行拔除,且操作十分简单方便,患者手术依从性更高[7]。经桡动脉介入治术在临床之中,桡动脉痉挛并发症经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可降低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因此可对并发症进行控制,且这并不会对患者的疗效产生影响。经桡动脉介入治术进行治疗可降低介入失败,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优势十分突出,临床推广价值高[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两组手术时间分析之中,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观察组患者间无明显差异,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和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分析之中,实验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可比性(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可比性(P<0.05)。实验组患者左心衰竭复发率、体循环和肺循环栓塞发生率以及介入失败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可比性(P<0.05)。提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冠心病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行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的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适合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左心桡动脉卧床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研究进展
左心衰竭如何用药治疗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