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T-proBNP对STEMI患者病情分层的评估价值

2018-08-06农继飞

关键词:左室心肌梗死心功能

农继飞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MI)已是常见严重威胁健康的致命性疾病,但目前AMI仍是急诊科院前、院内致死的主要疾病。AMI的发病机制明确,但对AMI的预后影响因素有多种。AMI患者往往由于犯罪血管导致不同范围的心肌细胞坏死,大面积心肌坏死或合并严重机械性并发症(例如室间隔穿孔、游离壁破裂、乳头肌断裂)所致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是患者生活质量及重复住院的影响因素。

NT-proBNP是在心室壁受到扩张或牵拉时由心脏合成的一种肽类激素,主要由心室分泌,心肌缺血和心室壁张力增加时可刺激NT-proBNP的合成和释放[1],NT-proBNP浓度和左室负荷成正比,左心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的下降均可导致其浓度的变化。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可反映心室功能,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心功能及梗死面积相关。因此本文从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NT-proBNP数据资料与患者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分析,对AMI患者的病情危险程度分层及预后做评估,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一般情况、心电图、心血管造影资料。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在18~75岁;(2)符合2010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指南;(3)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既往无心梗病史;(4)患者和家属未要求限制性治疗或中断治疗。排除标准:(1)年龄大于75周岁;(2)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3)入院后很快死亡而未能完成化验检查者;(4)既往有继发性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及尿毒症等高负荷容量性心脏病、收缩舒张性心肌病;(5)原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肾脏代谢性疾病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采取静脉血,用新产业3000仪器、化学发光法行cTnI、NT-proBNP检测,再根据患者的NT-proBNP浓度的四分位数间距(P25,P50,P75)分为四组,≤802.25 ng/ml为1组,在802.25~2063.50 ng/ml之间为2组,在2063.50~3914.75 ng/ml之间为3组,≥3914.75 ng/ml为4组。所有患者入院24~48 h时内完成APACHE-II评分,按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估其心功能,3天内完善心脏彩超检查,计算左室射血分数。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介入造影检查,并评估术前TIMI血流和帧数的计算,以造影剂开始着色至通过左前降支的帧数除以1.7,再校正患者血管长度,得出校正的TIMI帧数。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按指南给予介入或药物治疗,统计其发生的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难以纠正的心功能不全、心脏性死亡等事件),并对出院患者追踪3月再住院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患者68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9.9±9.1)岁。所有病例均分为四组,每组17例,各组间的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四组临床相关指标的比对分析

四组的TIMI血流、肌钙蛋白、左室射血分数、APACHE-II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t检验组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提示四组之间的TIMI血流、肌钙蛋白、左室射血分数、APACHE-II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一般情况

表2 组内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s)

表2 组内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s)

类别 1组 2组 3组 4组 F值 P住院天数(天) 9.17±3.06 10.59±4.17 16.18±14.02 15.47±8.49 2.520 0.046 TIMI血流 1.47±0.51 1.65±0.79 1.65±0.79 1.82±0.73 0.696 0.048肌钙蛋白(ng/ml) 7.97±13.62 15.40±17.49 27.21±21.40 25.76±21.36 3.994 0.011左室射血分数 58.41±7.48 58.06±6.91 55.00±5.72 50.23±5.97 5.654 0.002 APACHE-II评分 23.06±3.40 24.29±3.23 25.65±3.61 28.53±3.00 8.522 0.000

表3 组内运用多重比较LSD分析结果

2.3 临床相关指标的卡方检验

分别对四组的3月内再住院率、住院期间发生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率、心功能分级等指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四组的再住院、住院期间发生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和心功能分级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NT-proBNP的半衰期长达120 min,拥有更长半衰期长、浓度更高、检测更方便快捷、稳定性高的特点,是敏感性高的心功能特殊标记物。血浆NT-proBNP水平在AMI起病16小时后是非AMI患者的60倍;第5天时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左室功能衰竭及形成室壁瘤的患者再次升高,形成双峰型NT-proBNP增高[2]。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高NT-proBNP组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再住院率高于较低组(P=0.029,P=0.046),其中3组的平均住院日比4组高,考虑为两组中有死亡患者差别导致住院终止,故统计数据有差别,但两组均较1、2组的平均住院日高(P<0.05);四组中NT-proBNP数据与患者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平均住院日、再住院率均呈正相关,且相对于低水平组,心性死亡事件仅发生在高水平组。本研究利用冠脉造影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的血流,发现血流越差,临床上梗死面积越大,心脏泵功能越差,所需的治疗手段和时间越多,提示NT-proBNP浓度水平升高是1年随访期内患者心因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7],是远期死亡或心肌梗死风险的预测危险因素[11];同时,该结果提示病情进展未能有效干预,评估心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长期预后有意义的独立指标[6]。

Berger等[3]研究采用NT-proBNP水平评估接受治疗患者危险水平和监测室壁张力,及早发现心脏功能代偿情况调整治疗药物,其结果显示,参考NT-proBNP水平后更改慢性心功能衰竭治疗方案,降低了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和其他传统治疗方案对比,首次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的时间更晚,可以改善疾病临床转归。急性心肌梗死经治疗后控制病情,但是心肌纤维化、渐进性心肌重塑、左室重构等心因性死亡的严重危险因素仍持续存在并发展,早期可无明显心力衰竭的症状,而NT-proBNP水平却逐步升高,故利用NT-proBNP的检测也可鉴别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改善心室重构、改善左室负荷的治疗,对急性心血管事件导致的急慢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有非常重要价值,可作为跟踪监测有重复入院风险患者的临床监测指标。

猜你喜欢

左室心肌梗死心功能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