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例孤立性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2018-08-03王霞
王 霞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头晕/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患病率在5%左右,已形成一个很大的疾病群。目前国内对头晕/眩晕为主诉就诊的患者误诊误治现象仍比较严重,在国内一项625例临床医生微信形式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仅有22.4%的医师认为自己熟练掌握头晕/眩晕相关体格检查方法[1]。对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909例孤立性头晕/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筛查分析,以了解本地区头晕/眩晕的发病年龄及疾病谱构成情况,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连续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孤立性头晕/眩晕或平衡障碍为主诉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2)入选标准:头晕/眩晕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头痛、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眼震。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1.2 研究方法
(1)详细记录患者的核心症状,对所有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前庭功能检查。对听力障碍的患者行耳科及电测听检查,对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行血管超声检查、头部CT或MRI检查,对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对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进行焦虑或抑郁量表评价。所有头晕/眩晕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及各疾病诊断明确病因,并进行年龄及性别分段分析、病因构成比分析、前庭功能检测分析。使用自制的患者临床资料调查表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及检测结果。
(2)各疾病的诊断标准: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梅尼埃病:参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制订的标准[2]。②前庭性偏头痛和前庭神经元炎:参照2010年《眩晕诊治专家共识》制订的标准[3]。③突发性耳聋:参照《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制订的标准[4]。④后循环缺血和迷路卒中:参照《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制订的标准[5]。⑤精神障碍性眩晕:参照《Vertigo and Dizziness Common Complains》中的相关标准[6]。⑥其他原因: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系统性疾病(高血压、贫血、心律失常、视力下降等)引起及不明原因归于此类。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纳入研究的患者共909例,其中男性400例(44.0%),女性509例(56.0%);年龄8~85岁,平均年龄(49.96±12.95)岁。将年龄分段后,各年龄段例数及所占百分比依次为:18岁及以下年龄组10例(1.1%),19~29岁年龄组51例(5.6%),30~39岁年龄组118例(13.0%),40~49岁年龄组 265例(29.2%),50~59岁年龄组 246例(27.1%),60~69岁年龄组 156例(17.2%),70岁及以上年龄组63例(6.9%)。其中18岁及以下年龄组患者人数最少,40~49岁与50~59岁年龄组患者人数最多。50岁以前基本是女性多于男性,50岁以后男女相近,见表1及图1。
2.2 头晕/眩晕的常见病因及构成比
909例患者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499例(54.9%)、其他原因的头晕173例(19.0%)、偏头痛性眩晕(MV)62例(6.8%)、精神性头晕52例(5.7%)、梅尼埃病51例(5.6%)、后循环缺血27例(3.0%)、晕厥25例(2.8%)、迷路卒中6例(0.7%)、前庭神经元炎5例(0.6%)、突发性耳聋5例(0.6%)、颅内占位4例(0.4%),见表2及图2。
表1 头晕/眩晕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分布
图1 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表2 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性别和平均年龄
图2 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性别比例
3 讨论
眩晕是由平衡功能失调和空间定向移动所产生的一种运动性幻觉或错觉;而头晕主要是非特异性主观症状,患者本身并未出现自身或外界物体的旋转感,表现为头重脚轻、失衡、行走不稳或出现晕厥前状态。孤立性眩晕通常指以急性眩晕为主要症状,伴有眼震、恶心及呕吐、步态不稳,常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多由前庭周围病变和前庭中枢病变所致[7]。2009年Barany协会提出了首个前庭症状国际分类共识,把前庭症状分为头晕、眩晕、前庭视觉症状和姿势性症状4类[8],该分类并不具有病因学线索。由于头晕/眩晕症状具有主观性和非特异性的特点,其解剖、生理、病理特殊,发病机制复杂,导致病因繁多,涉及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精神科等多个学科,根据病因差异,预后不同。
3.1 头晕/眩晕的病因分析
本研究显示,头晕/眩晕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且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40~60岁是高发年龄段。头晕/眩晕的病因多种多样,本组909例患者病因排列前5位的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99例(54.9%)、其他原因的头晕173例(19.0%)、偏头痛性眩晕62例(6.8%)、精神性头晕52例(5.7%)、梅尼埃病51例(5.6%)。目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很多关于头晕/眩晕病因的流行病学研究,2005年Brandt教授对神经科门诊5 353例头晕患者的病因进行诊断分析,位于前4位的病因分别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惊恐发作、前庭中枢性眩晕及偏头痛[9]。我国学者邱峰等对367例神经内科门诊眩晕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位于前3位的病因分别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及偏头痛,分别占59.7%、17.7%、8.4%[10]。以上研究提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头晕/眩晕患者的主要病因,在各年龄段均居首位,但由于患者就诊的科室不同及调查方式不同,导致病因学研究的结果仍存在一定差异。前庭神经元炎、突发性耳聋在本组研究中发生率偏低,均为0.6%,显著低于以往报道。分析其原因,前庭神经元炎大多因病情就诊于急诊科,而突发性耳聋患者由于听力下降而首先就诊于耳鼻喉科。
3.2 后循环缺血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椎动脉为责任血管的后循环缺血,其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本组中后循环缺血27例,占3.0%,均以孤立性眩晕为唯一的首发症状。Braun等[11]报道了12例以孤立性眩晕为主诉的患者,9例有自发性眼震,无其他神经系统局灶样体征,均被误诊为外周前庭疾病,发病后7天内逐渐出现神经系统局灶样体征,MRI-DWI可见高信号梗死灶,眼动检查床边三步法(HINTS)(甩头试验+凝视性眼震+眼偏斜反应)判断中枢性损害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而48小时内MRI-DWI的假阴性率为12%。因此,对于首次发作的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如出现垂直眼震、视眼动系统检查异常均提示中枢受累,注意结合影像学检查以避免漏诊误诊[12]。
3.3 精神性头晕
本组中精神性头晕以女性多见,但占比低于以往报道。临床工作中,精神因素在头晕患者的病因诊断中往往被忽略,在国外的病因分析中,恐惧性、姿势性眩晕发病仅次于BPPV[13],国内的诊断率则普遍偏低,与缺乏确切客观的检查依据有关。近年来,眩晕与精神因素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有研究证实,焦虑、抑郁和躯体化障碍患者常出现头晕和平衡障碍,眩晕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障碍,对于发作不伴有小脑、脑干及其他前庭系统疾病的表现,无基础疾病的持续性头晕/眩晕患者,应进行焦虑和抑郁等相关精神心理量表评估。
近年来,头晕/眩晕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在国际疾病第11版(ICD-11)中首次加入前庭疾病国际分类(ICVD),新的框架结构及诊断标准的出台,将引起头晕/眩晕临床诊断思维和学术理念的不断更新。目前,国内部分医院已经设立了头晕/眩晕诊疗中心,这种以专病中心为平台、多学科协助的模式,对于改变传统的病因观念,推动头晕/眩晕病因诊断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