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师微课开发能力提升的校本培训实践与探索

2018-08-03施成良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校本微课信息化

姚 婷,施成良

(海宁卫生学校,浙江 海宁 314400)

微课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微课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

目前,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不均,在微课的开发能力方面主要表现为:一是大部分年长教师基本不会也没有尝试过制作微课;二是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对微课有初步了解,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录屏工具制作简单的微课;三是少部分教师对微课开发有较深入的了解,能熟练利用相关软件制作微课,且能较好地将微课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但微课质量尚不能保证。为此,按照“问题导向、分层递进、行动学习、合作共享”原则,借助校本培训平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以提升其微课开发能力。

1 培训策略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培训基地的教师在职培训。校本培训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为培训目标,是将在职培训与教师教研活动、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全员继续教育形式[2]。为提升培训实效,按教师实际水平分层制订目标,同时采用“四维共推”的“教学做”一体化培训策略。

1.1 分层定标

根据教师信息化教学实际水平实施分层培训,设定3个层次:入门级:理解微课的概念,能初步完成微课的制作,并能应用于课堂教学;熟手级:掌握微课制作的多种方式,能与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充分有效地应用微课开展教学设计;高手级:能制作较为精美的微课,建设校级信息化资源库,能以互联网为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

1.2 “四维共推”

培训过程重点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把教育技术知识转变为教学应用能力。为此,培训内容的设计主要围绕“一看、二学、三用、四评”的“四维共推”方法,见图1。

图1“四维共推”培训方法

“看”,即观看微课开发软件的演示、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运用微课的优秀教学案例,引导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学”,即学习微课开发相关软件、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途径和方法等。“用”,即引导教师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围绕一个问题、一个项目或一个任务进行微课设计与制作,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逐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即展示教师制作的微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或开展示范教学课,通过教师自评、教师互评、专家点评等,对教师微课、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及评价,使教师从中获得经验、发现问题。

2 培训实践

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四维共推”的方法,充分依据分层目标,设计结合教师实际情况的“学—做—研”培训活动,见图2。

图2“学—做—研”培训活动

2.1 通过系统学习,更新理念,熟知技术,了解前沿

2.1.1 专家引领,更新理念 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更新信息化教学理念,邀请信息化教学专家,做“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从智慧校园谈教学信息化”等讲座。专家给教师解读信息化教学的内涵、怎样应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并从自己指导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经验出发,介绍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专业知识。

2.1.2 落实培训,按阶推进 为切实提升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使培训内容符合教师实际,由校本专家对教师进行微课制作专项培训。校本专家从微课的含义、发展、设计以及评判标准4个方面进行介绍,使教师领会微课“短小精悍”的魅力。从微课录制工具入手,组织教师学习用电脑制作微课,采用边学边做的形式,引导教师实实在在地掌握制作技术。对微课制作水平相对较高的教师,可增加专业视频制作工具的学习,着重于微课制作后期加工完善等内容的介绍。针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采用具有一定难度梯度的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微课制作最终是为教学服务。为使教师更加客观地了解通过微课等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实效的途径,由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获奖教师进行微课作品展示,分享其应用微课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经验以及在全国比赛中了解的信息化教学相关前沿信息,以增强其他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信心。

2.1.3 资源共享,自主学习 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网络共享信息的作用,利用中国微课网、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等资源平台,引导教师开展网络自学。同时建立并完善本校智慧校园平台,将收集到的近年来在全国获奖的微课及信息化教学设计优秀作品上传本校智慧校园平台,供全体教师自主学习。

2.2 通过多层实践,普及技术,打造精品,服务教学

2.2.1 全员普及,团队互学 为使每位教师通过培训都能掌握微课的基本制作技术,组织全员参与培训,以边学边做的形式,当场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布置培训任务,要求每位教师培训后精心设计、制作并上交一个完整的微课作品至智慧校园平台,促使教师深入学习掌握微课制作技术,通过平台可方便教师相互交流、借鉴,提升微课制作水平。相对来说,年轻教师信息化技术接受能力较强,而年长教师相对较弱,但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决定老教师在微课设计上具有优势。因此,我们采用技术上“新带老”,设计上“老助新”的团队互学模式,保证每位教师都能顺利完成一个微课作品。

2.2.2 外引合作,重点提升 在确保人人会做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微课制作水平,重点打造精品微课。与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合作,由本校教师团队负责微课设计、脚本编写、素材收集,选拔优秀学生和教师参与视频拍摄和微课制作,已制作完成护理、药学、检验专业精品微课五十多个。在合作过程中,很多年轻教师开始学习更新更多的微课制作技术,有效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提升。

2.2.3 应用设计,服务教学 微课有着灵活的使用方法,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使用,可以在其他课程资源中应用。恰当灵活地使用微课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利用各级信息化比赛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利用微课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校级层面展示优秀设计,教研组内研讨、实施,推荐优秀设计作品参加校内展评,学校再邀请校外专家指导、修改,送上级参加比赛。对于获奖的优秀作品,再进行校内展示和推广。同时,积极与教务部门配合,组织教师利用微课开设信息化教学公开课,让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服务教学,提升实效。

2.3 通过做中研,提升微课开发与应用能力

积极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各项课题研究,撰写微课教学相关论文。引导教师将微课制作与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进行研究,包括微课制作的技巧、微课在某个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微课介入的教学模式改革、微课与课程建设等。教师在研究与思考过程中,不仅得到理论上的升华,还获得教学技能的提升。

3 培训实效

通过校本培训实践,基本实现预设的三级目标,达到教师信息化水平“面上普及、质上提升”的效果,对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及教学模式革新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3.1 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成长

通过理论和实践培训,培养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技术,从不敢尝试到主动探索、创新实践,从个别教师的默默探究到团队互助研讨提升,教师扎实认真地开展基于微课开发与应用的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在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中的获奖率和获奖等级均有明显提升。

3.2 革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支持分层学习、碎片化学习,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教师可以将微课资源作为翻转课堂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课外观看微课,在课堂上进行回顾。课后,微课可为学生提供重点、难点以及操作技巧的讲解。三年级学生可在顶岗实习阶段,利用微课进行在线学习。

猜你喜欢

校本微课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