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局部凹陷的原因分析
2018-08-02林正权蒋迪高学忠
林正权,蒋迪,高学忠
(东莞市人民医院 1.乳腺外科;2.耳鼻咽喉科,广东 东莞 523000)
乳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恶性肿瘤。作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已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1]。由于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患者重视,一旦发现则病情较为严重,易对患者产生较大影响,故而尽早发现治疗对患者来说极为重要。保乳术是尽量保存乳房原型,以局部切除乳腺肿瘤达到治疗目的乳腺癌治疗方式,具有减少手术合并症、降低复发率以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的优点[2-3]。尽管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保留乳房,但仍可能遗留局部凹陷畸形如乳房凹陷、双乳不对称及两乳房高度相差较大等。本研究选取120例保乳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影响保乳术后乳房局部凹陷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提高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本院进行保乳手术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同意进行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③肿瘤距乳晕≥2 cm且胸部外形较圆润的患者;④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患有胶原血管性疾病患者;②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③术后不能保持乳房外形的患者;④拒绝参与此次研究者。
对照组患者年龄25~52岁,平均(31.9±3.1) 岁。观察组年龄26~50岁,平均(33.3±1.8)岁。据资料统计显示,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符合对照研究的客观要求。
1.2 乳腺癌诊断标准
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史、影像学检查和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乳腺癌进行诊断与鉴别。症状:具有边缘不规则的乳腺肿块,其多单发,质硬;非妊娠期有非正常乳头溢液;乳头乳晕有异常形态;形成腋窝淋巴结转移。检查方法:使用乳腺彩超、磁共振(MBI)检查可对早期乳腺癌进行检查。在临床检查发现异常的基础上依据细胞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对肿瘤进行活检,进而确诊乳腺癌。符合该诊断标准者为乳腺癌患者。
1.3 方法
1.3.1 乳房局部凹陷诊断 患者坐位或站立双臂交叉于颈后或前俯上半身。检查者用手抬高其整个乳房,可观察到乳房皮肤局限性凹陷甚至小窝则为乳房皮肤凹陷。若用手将凹陷周围乳房皮肤向前方轻轻捏起凹陷则更明显。
1.3.2 资料收集 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治疗时间、保乳术与腋窝清扫切口数量、切除范围及术后放化疗进行检测。统计方法一般使用问卷调查法。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类和汇总处理各项记录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时,如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如因变量为有序多分类变量,则采用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患者保乳手术后乳房局部凹陷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切除与腋窝清扫切口数量、切除范围是影响患者保乳手术后乳房局部凹陷的危险因素(P <0.05),而患者年龄、术后放化疗不是影响患者保乳手术后乳房局部凹陷的危险因素(P >0.05),见表1。
2.2 影响患者保乳手术后乳房局部凹陷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切除与腋窝清扫切口数量、切除范围是影响患者保乳手术后乳房局部凹陷的危险因素(P <0.05),而患者年龄、术后放化疗不是影响患者保乳手术后乳房局部凹陷的危险因素(P >0.05),见表2。
表1 影响保乳手术后乳房局部凹陷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影响保乳手术后乳房局部凹陷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乳腺癌保乳手术后乳房局部凹陷状况
作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乳腺癌已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由于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患者重视,一旦发现则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往往要承受更多痛苦。保乳手术是一种可以局部切除乳腺肿瘤以达到治疗目的且对患者乳房美观影响较小的乳腺癌治疗方法。过去,乳腺癌的治疗方式(经典术式、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都以切除乳房为代价达到治疗目的[4-6],术后在患者胸口留下较严重的瘢痕,对患者影响较大[7-8]。此外,其在腋窝淋巴清扫过程中也给患者带来较多的手术后遗症[9]。有专家发现,随着手术范围的扩大,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同时以保乳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却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10-11]。保乳手术能够保留乳房外形完整性及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具有低风险高效率及微痛苦的特点[12-14]。本研究中纳入本院进行保乳手术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中乳房局部凹陷患者43例,占35.8%。
3.2 保乳术治疗后乳房局部凹陷相关因素分析
研究表明,对需进行腋窝淋巴清扫患者一切口的乳房局部凹陷率明显高于两切口者。用一个切口进行肿瘤切除与腋窝清扫增加了缝合张力以及对乳房皮肤创面有所增加,导致乳房局部畸形凹陷。肿瘤切除范围过大肿瘤切除后残腔过大,不能靠单纯缝合拉拢腺体以缩小残腔,从而导致乳房皮肤局部凹陷。对保乳术治疗后患者乳房局部凹陷状态进行预测,根据诱发因素及时给予干预措施有助于保证患者乳腺癌治疗效果和术后乳房正常形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对保乳术治疗后乳房局部凹陷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切除与腋窝清扫切口数量、切除范围是影响患者保乳手术后乳房局部凹陷的危险因素(P <0.05),提示保乳术治疗前对肿瘤切除范围、肿瘤切除与腋窝清扫切口数量进行检测评估有助于保乳术后患者乳房形态美观。本研究中患者年龄、术后放化疗及创腔处理不是保乳术治疗后乳房局部凹陷危险因素(P >0.05)。本研究中,纳入样本较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临床上应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并应量化各标准,使其更加规范化。
综上所述,保乳术治疗过程中肿瘤切除与腋窝清扫切口数量、切除范围均与乳房局部凹陷有关,临床应加强其影响因素监测评估,以便及时有效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