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

2018-08-02高淑君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6期
关键词:单用益生菌死亡率

高淑君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急诊科,河南 濮阳 457001)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从现代病理学的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进而导致患者血液无法正常流入脑组织,从而使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损伤[1]。根据临床经验分析,该病致死率以及致残率均较高,并且发病急、病情进展较快,对患者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胁[2]。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其机体长期处于高代谢的状态,因此营养物质很难正常摄入,而治疗过程中患者营养耗损较大,因此常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降低等不良症状,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发生器官衰竭等危险并发症[3]。因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而言,营养支持非常重要。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脑卒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改善预后,已成为共识,在临床治疗中,常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与益生菌进行干预,在本次研究中,将不同治疗方法分别对本院8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实施,根据治疗结果对比分析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干预的应用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80例,全部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4]。分组方式: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单用组与综合组,每组40例,单用组患者为早期肠内营养方案患者,综合组患者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方案患者。单用组患者男15例,女25例;年龄21~72岁,平均(51.1±2.3)岁;综合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22~71岁,平均(58.2±2.1)岁。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颅脑外伤患者;③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患者;④严重内分泌代谢障碍患者;⑤72 h内消化道出血和入院72 h内死亡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从一般资料方面分析,差异不构成统计学标准(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降颅压及控制血压等基本治疗原则,均在发病48~72 h内开始给予留置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单用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方案:根据患者每日能量的消耗制定营养供给计划并配置营养液,营养液中脂肪含量占20%、蛋白质含量占30%、碳水化合物占50%。每天为患者输注营养液3次,每次输注剂量为100 ml以内。随着患者胃肠道功能的逐渐恢复,将营养液的输注剂量提高到每天500 ml。持续治疗2周。

综合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方案,在上述肠内营养基础上给予益生菌制剂,取益生菌活菌对患者进行干预,干预方式为鼻饲营养治疗,每次治疗益生菌活菌剂量控制在250 ml左右,每天2次鼻饲,持续治疗2周。

全部患者按肠内营养要求常规处理,如出现腹胀、腹泻及胃潴留等肠道并发症且持续时间超过3 d,则更改其他肠内营养制剂或营养方式,并退出试验。

1.3 观察标准

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胀、便秘、胃管反流、腹泻及肠道出血);②并发症发生率(泌尿感染、胃肠感染及肺部感染);③住院时间;④卧床时间;⑤死亡率;⑥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包括4个领域(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得分。领域得分按正向记,即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综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单用组30.0%,综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例

2.2 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其中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10.0%,单用组27.5%,综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例

2.3 住院时间、卧床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时间,对比得知综合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显著少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时间(±s,d)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时间(±s,d)

注:†与单用组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 卧床时间单用组 40 32.22±4.21 18.66±3.66综合组 40 21.33±4.20† 8.12±3.55†

2.4 死亡率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其中综合组死亡率2.5%,单用组死亡率17.5%,综合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2.5 生存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综合组干预后明显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5。

表4 两组患者死亡率 例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s,分)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s,分)

注:†与单用组干预后相比,P <0.05。

组别 精神健康 躯体疼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生理职能 认知功能 总体健康单用组干预前 6.754±0.231 6.712±0.842 6.300±0.353 6.191±0.333 6.365±0.074 6.744±0.235 6.783±0.141干预后 7.854±0.331 7.751±0.572 7.194±0.272 7.781±0.072 7.692±0.141 7.251±0.782 7.761±0.013综合组干预前 6.651±0.232 6.642±0.883 6.215±0.341 6.111±0.531 6.442±0.025 6.785±0.213 6.777±0.318干预后 8.892±0.021† 8.891±0.032† 8.995±0.051† 9.112±0.032† 9.510±0.024† 9.681±0.055† 9.864±0.103†

3 讨论

急性重症脑卒中是一种突发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恶化快,发病后的致残率与死亡率都比较高[5]。这种疾病本身在我国是属于一种老龄化疾病,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种病例逐渐年轻化[6]。在我国老年病例仍旧占据大多数,也有少数的年轻病例。这种疾病在全球都有着比较多的患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人口死亡的第三大病因,成为人口致残的第一位病因[7]。而在我国属于人口死亡的第一大病因。

重症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胃肠功能障碍、吞咽障碍和意识障碍,原因是机体处于急性应激情况下的高分解、高代谢状态。而胃肠功能障碍重者可导致多器官衰竭,轻者也可以导致菌群异位、肠道黏膜受损、内毒素入血而加重感染,甚至引起全身炎症反应。营养维持治疗是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中一种重要干预方式,为患者治疗以及后期康复提供充足的营养,一般采用早期场内营养维持治疗[8]。故而对重症脑卒中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符合任何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的患者短期(4 周内)进行肠内营养的专家共识[9-10]。但根据临床经验分析,该治疗方法患者不良反应较多,集中表现为腹胀、便秘、胃管反流、腹泻及肠道出血,对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11]。而益生菌属于一种活性微生物,可在人体内肠道产生消化酶,对营养吸收有着较大的帮助,并且可以有效对肠内有害细菌的繁殖进行抑制[12]。益生菌制剂是用适当的方法制成的胶囊、片剂或活菌粉剂等,采用了益生菌如抑菌、营养及整肠等不同的益生作用的特性。口服益生菌及益生菌制剂主要通过3种机制发挥作用:①与肠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③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1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2周后,综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死亡率等指标均低于单用组,治疗2周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证明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和益生菌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这与杨玉梅[14]、Martindale[15]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提供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单用益生菌死亡率
复合益生菌在高蛋白日粮水产养殖动物中的应用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益生菌与水产动物肠道健康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血小板药单用或双联治疗短期并发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莫沙必利单用与联合黛力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