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2018-07-31李上钊林琦戴心雨

科教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生为本

李上钊 林琦 戴心雨

摘 要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建构知识体系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能力和素养,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组合作教学 教学模式 以生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0 引言

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自身的感受和板书,关注学生是否听讲或记笔记,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其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教师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及特长,较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也没有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构建,导致学生缺乏新思维和新发现,使学生的潜力和创造性受到抑制,使得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利于学生独创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步伐。

当代建构主义指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建构而成的,这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而教师传授是辅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评价依据”。由此可见,小组合作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建构知识体系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推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践意义和实践意义。

1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内涵

合作教学理论指出,学生在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对事物理解和认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是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认为,教学只在有知识、有交往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中出现。小组合作教学正是基于这种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合围而坐,每个组的成员都是老师根据性别、性格、学习成绩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的,每一组中能力最强的同学会被选为组长,负责督促同学的学习,带动大家一起进步。“小组合作”这一新型学习模式,极大的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亲密交往,也加强了与老师之间的语言交际,使学习不再是一个人听课、读书、作业,而是大家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首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要成功地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科学分组是基础。我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建学习小组,确保小组是由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组成,而小组之间的综合素质又是平衡的。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为4~6人,必须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学生合理调配,力求均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个性、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同对学习小组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建,让小组内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让小组之间的同学开展竞争,激发他们超过另一组的强烈欲望,形成你追我赶互助激励的氛围,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其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在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提问题、与学生讨论交流等途径,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讨论和解决问题。

第三,在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以激发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学习成果都是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反复琢磨和讨论得出结论,是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呈现这些学习成果,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肯定,激励他们更加积极的开展小组讨论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共享学习成果,使全班学生充分学习到他人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小组合作教学以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核心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问题导向、合作探究、共同发展”为特点。它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小组合作教学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坚持“学生本位”的原则,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和主动构建获得新知识,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实现了学生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使得学生在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增进了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意识,促进了自身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首先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带学生,督促学生,通过组员之间的互相管理监督,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模式,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内化为态度习惯主动改善的意愿。

其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能交流、能写作、能犯错的充分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容错的环境、纠错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用于大胆发言,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取长补短,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共享,促进了知识容量的看扩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小组让组员们上课积极听讲,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得出一个最好的答案。平时互帮互助,互相学习面对难题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了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小组教学模式可以使成绩好的同学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好同学带头学习,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大家通过互帮互助,互相学习,从而使成绩更上一层楼。

第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深刻地钻研知识,企图通过说服对方以获得展示自己想法、观点或解题过程的机会,这无意中促进了新知识与就只是的想互融合,在借鉴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实现了自身认知的重构,推动了思维的深度提高,能力的提升。小组长甚至每一位组员就变成了一位小老师,当有组员课上讲的知识还未完全消化,组长就可以耐心地为他解答疑惑,帮助其得到解题方法,没听懂的题目组员之间可以相互讲解,在伴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了巩固,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

第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创新,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在遇到困难时并肩作战,在获得成功时分享喜悦。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懂得携手并进的重要性。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应当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从而形成“没有其他人的协作与合作,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就”的深层次意识,从而形成在生活中自觉地应用合作方式解决问题的处事习惯。

第五,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朝夕相处、共同学习和持续交往,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拉近了心理距离,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加强了与老师之间的语言交流,消除了彼此间的隔阂、泠漠,使班级的学习更加热烈,大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组员们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总结出最好的答案在班级进行交流,促进了成绩的不断提高。因此,合作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认知、思维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也有助于情感、交往、合作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提升。

小组合作教学可以使学生懂得了如何和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让他们知道了遇到难题可以与同学一起讨论解决,感受了与同学一起学习的愉快,使学习更会有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利用了学生的这种需求,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探索研究,通过小组内成员的互帮互助和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实现共同发展进步的目的。这样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积极的心态,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老师的动態管理,及时对学习情况的反馈,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及时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之中,以更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学习,使学习方法也变得更加有趣,使课堂焕发了生机,教学质量出现了转机,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且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起到了1+1>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唐瑞芬,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112-112.

[2] 马早林.小组合作学习中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J].知识窗(教师版),2017.2:1-1.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生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如何激发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