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学科本科生大学生涯规划探究

2018-07-31罗婧璇张曦王宁军

科教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就业

罗婧璇 张曦 王宁军

摘 要 鉴于目前正处于“互联网+”与全球一体化经济时代,管理学科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同时,诸多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没有做出合理的规划,在探索大学与社会的过程中浪费了许多时间,增加了时间成本。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帮助完善大学生活的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为学生扩大接触社会的平台,拓宽了解企业目前招聘要求的渠道,提高本科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本文首先分析了管理类学生的基本特点和大学生活,找出目前学生在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提出三种解决方案。

关键词 管理类 就业 生涯规划

1 管理类学生的基本特点

第一,扎实的专业知识。高等院校对管理类学生的培养要求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以会计专业为例,本科生在大学期间需要接受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和税法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多种行业,多种企业的经营规则,在不同的情况下用对应的处理方法,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较高水平。

第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通常决定毕业生进入职场后的发展前景。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应届毕业生进入职场后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是产品销售,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基层锻炼后,会被企业考核业绩,借以提拔至更高的岗位,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更倾向于从基层员工上升到企业管理层或成为部门经理。因此,可持续发展能力通常是决定一个学生能否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

第三,一定的社会实践。在研究企业招聘简章后发现,绝大部分企业在招聘本科生时对毕业生的实习经历有所要求。以某大学管理学院为例,本科生培养方案包含企业基础会计认知模拟,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社会活动与公益劳动,生产认识与实习等。除此之外,学生利用寒暑假的企业实习间接提供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机会,部分学生由于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直接与企业签约得到就职机会。

第四,较高的人文素养。理工类高校,综合性院校和专业性财经院校对管理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都有较高目标。相较于理工类学生,管理类学生在职场中面对更多接触他人的机会,除专业技能外,人文素养提高利于职业发展。对于管理类本科生,人文素养具体包括健康的身心,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环境适应能力,责任心,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表达,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协调,创意创新等。拥有较强人文素养的学生被优秀企业优先录取。

2 管理类本科生在大学生活中的分析

尤为重要的是学业规划分析。学业规划具体来讲,是指大学生通过发现自身特点,探索意向行业,正确认识职业,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确定学业发展方向,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学业发展计划。学业规划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可根据不同年级,将学业规划内容阶段化分析。

本科生在入学阶段的学业规划主要是适应调整。由于现阶段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是教育重心,学生往往按照学校要求必修通识通修课程和少量学院基础课程,在寒暑假进行以社会调查和走访革命旧址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学生开始利用教学资源了解专业特点以及专业的发展前景,对与本专业相关课程内容做系统了解。本科生进入大二,开始学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通识通修课程减少,学院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逐渐增多,培养方案还包括金工实习,专业实践类课程的集中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结合社会需要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学业发展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职业素养。大三期间,学习重点放在專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上。准备就业的学生将申请企业短期实习,准备继续深造读研的学生将复习考研。高等院校通常为学生打开市场,开放更多接触社会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四期间学业规划主要以求职与择业为主。学生首先在继续深造和就业间做出选择,深造的方向和择业的内容又需要进一步具体化。

3管理类本科生的大学生涯规划探究

虽然高等院校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健全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但是总体来看,学生对自身在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疑虑:

3.1 对自身的发展方向模糊

学生在入学期间往往还未明确自己本科毕业后的选择:读研,还是就业。通常,有出国深造想法的学生会在大二至大三期间进行相关准备,选择出国意向国家,准备社会经历和志愿者服务,考取雅思或托福成绩。虽然部分学生会在高年级期间确立读研还是就业,但是,存在学生在大四期间改变意向,放弃先前的想法,在读研和就业间犹豫不决,甚至有学生因为其他舍友都考研,放弃就业,加入考研的队伍。显然,学生们存在对自身的发展方向不够清晰,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模糊的问题。

3.2 对自身的能力特长不明确

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存在对自我认识的缺乏。学生处于青年时期,容易接受新的观点,养成新的习惯,调整自己的兴趣喜好,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形成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对自己的气质,性格,价值观,职业兴趣,生活方式,能力认识不全面,导致出现自我认识迷茫,不自信,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3.3 对专业的投入力度不够

由于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大多习惯于输入式学习,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在校学生对自己应该学习掌握的内容,在什么方面付出时间,提高能力,以及适应目前人才市场需求不了解,很多学生为学校要求的学分成绩和国家英语考试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偶尔去图书馆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仅仅满足于课堂,鲜有人有意识开拓自己的视野,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3.4 对专业在未来职场中的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一方面,从学生自身角度,学生对专业在职场中的定位不明确,本科生对于未来的职业构想大多来源于往届学长学姐和为数不多的生涯规划讲座或课程,但是真正对职场有深刻认识的是应届毕业生,已经毕业的学生和与人力资源管理交流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老师,这些人与学生的接触较少,因此,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专业在职场中定位不够了解,同时,很多学生仅仅依靠大四的学科前沿课程探寻专业在职场的方向。另一方面,从社会角度,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据统计,大学生选择工作与专业对口的不超过20%,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人毕业后将面临全新的未知的工作。

针对管理类本科生在大学生涯规划中存在的疑惑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注重生涯教育。职业生涯设计具体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评价,确立目标,环境评价,职业定位,实施策略,评估与反馈。这几个步骤不仅要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而且还要结合高校各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等院校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反思过去,思考现状,以更加理性,实际的态度对待生涯发展。某实验结果显示,经过生涯团体辅导,大学生普遍生涯定向形态上,自主决定型学生比例明显上升,而他主决定型,探索性未定向型比例明显下降,迷失方向型,焦虑性未定向型比例略有上升。经检验,辅导组学生在辅导前后的生涯定向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

(2)开展校企结合第二课堂。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环境,政策,教育等因素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修养等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学校师资力量有限,校园环境有限,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平台有限。学校可以将教育平台推广向社会,建立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培养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的人才。学校与企业合作,以直接与市场接轨的方式,引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全新理念,节约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学生提前与职场接触,较早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校企结合第二课堂对学生职业构想和生涯规划有促进意义。

(3)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一方面,管理类学生需要对社会,对市场有一定的认识。参加校外实习和社会调研可以帮助在校大学生锻炼自身能力,加深对专业的认识,有利于确认合适的职业,为职场过渡做準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从这个角度上讲,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对改善大学生生涯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管理类专业具有商科性质,高等院校更应该鼓励管理类学生了解,尝试,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根据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向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成为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

4 结语

生涯规划是一项动态、长期的过程,为给当代大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学校应尽可能多的接触市场,寻找更广的平台,引进新型理念,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了解最新就业行情,将更多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基于传统的团体生涯规划教学,给学生提供面向个人的生涯规划辅导,让更多的大学生完善自身的生涯规划,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 甘瑁琴.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培养路径研究.职业与教育,2011(12):712.

[2] 周围,李佳,赵霞.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与干预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就业
生涯指导课程的开展对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