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角度构建思路,多途径探究函数
——以一道反比例函数综合题为例

2018-07-31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

中学数学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反比例平行四边形思路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 吕 琴

一、试题呈现,解题分析

1.试题呈现

已知一次函数y=x-2,设其与y轴的交点为点A,与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点B,B点的坐标为(m,2),如图1所示.

图1

(1)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将一次函数的图像向上平移几个单位长度,与反比例函数图像相交于点C,若组成的三角形ABC的面积为18,试求平移长度n的值.

2.解题分析

试题的第(1)问是较为简单的基础题,点B为两函数的交点,则点B的坐标必然分别满足两函数的解析式,可以采用“一次函数解析式→点坐标→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解题思路,即首先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来确定点B的坐标值,再将点B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则可以确定k的值,实现求解,解得的解析式为y=

对于试题的第(2)问,由于条件简单,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转化.已知的关键条件是△ABC的面积为18,求一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距离,实际上就是求其解析式,确定点C的纵坐标.求解过程需要建立起三角形面积与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则需要利用面积公式,将面积值转化为平面内点的具体坐标,需要用到数学上的构造和转化思想,下面进行思路探究.

二、思路构建,多解探究

针对本题目的第(2)小问进行思路构建,探究多解途径,下面将从三角形不同构建方式的角度进行探讨,并对解法进行相应的评析.

思路1.构建图形的面积和差

通过观察可知△ABC是一般的三角形,如果直接利用三角形底和高求面积的方式很难求解,可以考虑构建特殊图形,通过几个特殊图形之间的面积加减来表示△ABC的面积,进而确定直线的平移单位长度.可以首先过点C作y轴的垂线,设垂足为点D,再过点B作y轴的垂线,设垂足为点E,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ABC的面积就等于梯形BCDE的面积加上△ABE的面积再减去△ACD的面积,即S△ABC=S梯形BCDE+S△ABE-S△ACD,设出点C的坐标,分别求出规则图形的面积,即可建立面积与点坐标的关系,就可求出直线的平移长度.

图2

根据上述构建思路,设一次函数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x+b,点C的坐标为(a,a+b),则S(DC+EB)·DE·EB·AE,·CD·AD,其中DC=a,EB=4,DE=a+b-2,AE=4,AD=2+a+b,则×(a+4)×(a+b-2)+×4×4-×a×(2+a+b)=18,解得b=7,则一次函数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x+7,平移长度n=7+2=9.

评析:初中阶段对于一般图形的处理就是通过分割、补充的方式构建特殊的基本图形,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几个特殊图形的拼接图形,此解法尤其在求解一般图形的面积时更为实用.上述求解思路实际上就是建立面与点、线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元素之间是依靠点的坐标来进行衔接的,是构造思想的应用.

思路2.构建公共底的面积之和△ABC为一般三角形,同样采用转化为特殊图形的方式,考虑到具有共同底的两个三角形在求解面积时较为简捷,即可以直接表示为底与两个三角形的高之和的乘积,可以将△ABC化为具有共同底的两个规则三角形.过点C作y轴的平行线,使其与线段AB交于点E,如图3所示,则△ABC的面积就等于△ACE的面积与△BCE的面积之和,即S△ABC=S△AEC+S△BEC,且两三角形具有公共边CE,可以作为公共底来求面积.求解时只需设出点C和点E的坐标,表示出公共底的两三角形面积,就可建立面积与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实现求解.

图3

根据上述构建思路,由于点C和点E分别位于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上,故满足对应的解析式,分别设其坐标,C(a,),E(a,a-2),S=S+S,则S=·△ABC△AEC△BEC△AECCE·+·CE·h2=1 2·CE·xB,即=18,解得a=1或a=-8,由于点C位于第一象限,则a=1,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x+7,平移长度n=7+2=9.

评析:上述在对一般三角形进行分割处理时,考虑到同底三角形面积计算的便捷性,将其分割为两个具有公共边的三角形,则直接构建了三角形面积与点坐标之间的关系,该思路是三角形分割转化的常用思路,在中学的解析几何中应用较多,可以极大地精化解题步骤.

思路3.利用等面积转化三角形题目给出了△ABC面积的值,但由于三角形较为一般,其边长没有位于坐标轴上,难以直接利用面积公式求解.考虑到求解过程只与三角形的面积大小相关,而与三角形的其他性质无关,因此对三角形进行等面积转化并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故可以构建一个存在一边位于坐标轴上的等面积三角形.由于一次函数图像进行了平移,设平移后的一次函数与y轴的交点为点D,则有CD∥AB,可以根据同底等高构建等面积三角形,连接BD,如图4,则△ABC和△ABD具有相同的底AB,且底上的高相等,即面积相等,表示△ABC的面积就可以通过构建△ABD的面积来实现.

根据上述构建思路可知S△ABC=S△ABD=18,过点B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点E,则BE就是△ABD底AD上的高,即S·AD·BE,其中BE=4.设点D(0,a),则AD=a+2,有×4×(a+2)=18,解得a=7,即D(0,7),平移后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7,所以一次函数向上平移的长度n=7+2=9.

图4

评析:该思路的依据是等面积转化,通过构建新三角形使得面积关系建立变得极为容易.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构建思想基于的仅仅是面积相等,忽略了三角形的其他性质,因此这样的构建方式只能研究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切不可将其用于性质研究.

思路4.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

在直角坐标系中存在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即平移前后的一次函数图像.而需要研究的△ABC的一边AB位于原直线上,可以考虑依托两条直线和坐标y轴来构建一个平行四边形,设平移后的一次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为点N,过点B作BM∥AN,与平移后直线的交点为M,如图5,结合平移性质可知,MN∥AB,则四边形ABMN为平行四边形,分析可知其面积应为△ABC面积的两倍,则可以通过建立与平行四边形ABMN的面积关系来求解.

根据上述构建的思路,过点B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点E,可知,S四边形ABMN=2S△ABC,而S四边形ABMN=AN·BE,设点N(0,a),则AN=2+a,从而有4×(a+2)=36,解得a=7,后续求解同上.

评析:该解法思路是构建一个面积较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研究其与三角形的面积关系,涉及到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等面积转化相比,都是建立了新图形与原三角形的面积关系,所不同的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加入,使得分析过程更为清晰.

图5

三、解后反思,教学思考

1.回归教材内容,强化基础知识

本题目详细讲解了解函数题的四种构建思路,综合来看,思路为:首先构建三角形面积与坐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关键点的坐标,然后求解直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最后确定直线向上的平移量.可以说综合题实际上就是各个小问题的有机结合,解题过程就是逐个破解小问题.解题时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确定、函数解析式的求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相关图形的基本性质等.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基础,充分掌握数学的基础内容,使学生达到理解、掌握、活用知识的境界.

2.挖掘问题本质,学习基础方法

虽然上述的解题思路有所不同,但都是向着一个方向进行的构建转化,即建立图形面积与坐标之间的关系,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这是求解的本质,其中涉及到的构建转化方法都是为了建立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需要指出的是求解的核心就是面积法和待定系数法,所有的解法都是在上述两种方法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在学习解题时,除了需要把握问题本质外,还需要对基础方法进行深入学习,理解方法的精髓,掌握方法的变形方式,灵活变形,合理选取.

3.学习数学思想,提升思维能力

本题的四种解法涉及到了数形结合、构造转化、方程思想等.数形结合的方式使得问题的分析更为准确、具体;而基于构造转化思想开展的思路探究,使得解题过程更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最后的方程思想是指导数学关系建立的核心思想,是整个解题框架构建的基础.整个解题的分析过程都渗透着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思想方法解题的优越性,学习和使用思想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而后者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写在最后

函数综合题的解法有很多,虽解题思路构建不同,但都是对问题的一种恒等的转化变形,都是为了将问题转化为较为直观、具体的形式,是构建转化思想解题应用的充分体现.在探索问题的解法时要立足问题的条件与结论,通过构建两者的联系来获得解题的思路,不应拘于固定的形式,要大胆猜想,合理求证,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为一体,实现问题的高效求解.

猜你喜欢

反比例平行四边形思路
上期《〈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参考答案
不同思路解答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反比例函数相关的隐含结论及其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