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2018-07-30张献灶
张献灶
【摘要】 小学数学是开启学生数学之门的钥匙,小学的基础打不好,数学的学习思维就很难建立。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法与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数学的教学有效性。本文主要针对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展开讨论,论证其教学理念及有效性教学的方法,以期望对以后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有效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5-146-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成为教学任务的重点。新课改的理念,成为了老师教学的新方向,学生学习的新形式,特别是让原本循规蹈矩的数学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对于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低年级还有一定的差别,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级,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有一定的方法、也有一定的难度,下面针对本年级的数学有效性教学提供一些心得体会。
一、充分诠释新课标理念,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数学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以理念为基础,先进的教学理念来自实践经验,实践与理念完美结合,才能成功的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对于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没有一套成型的理念来指导实践,就没有好的课堂教学方式出现。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也就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有效性的教学。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最基础的因素就是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与运用。
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小学阶段对数学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打好学习基础、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打得牢,对以后的学习发展是相当有帮助的,比如,在小学六年级“分数乘法”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当中对乘法掌握得好,对于分数乘法就能够更快地理解,更好地掌握,这就是知识间的连贯性。第二,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清楚数学的本质,了解数学的特点,掌握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活动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一个互动过程,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老师由原来的主体转变为传播者、组织者、引导者,以配角的身份出现,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第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给高年级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研究、探索、推理、验证,通过一系列的自主行为,才能充分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将数学思维活学活用,为以后的升级学习奠定好基础。
二、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阶段,学习热情最为关键,不仅要求学生要把小学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将来升级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教師要注意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运用,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学生学习心态及情感的变化;既要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又要注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注重学生学到的知识、取得的进步以及具备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对于小学数学的基本要求。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上册“位置”这一知识点时,用数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我们依据这个原则,可以让学生排列成方阵式,并让学生理解自己的位置是怎样的,是哪行哪列的,学生对自己基本位置了解以后,可以让相邻的同学左右平移换位置,观察一下自己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再上下平移换位置,再观察一下有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的实际演练教学,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要想发展好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开展教学活动,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学生只有亲身感知了,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从而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获取知识。例如,在讲授小学六年级的“圆”这项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进行,首先让学生们认识圆,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圆,看看圆是怎们画成的,有哪些要点。其次要观察圆的特征,并分析圆与正方形、长方形等都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再次要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什么地方应用到圆形,为什么要用圆形而不用方形等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设计,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也充分地迎合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六年级的数学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准方向进行教学,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能力为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陆代科.分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4(8):142-142.
[2]付爱云.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模式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7(4):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