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感恩意识养成途径的探究

2018-07-30覃家焜

关键词:感恩意识中学生探究

覃家焜

【摘要】 感恩是指人受惠后表示的感激之情,感恩有利于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让人体会到人间温暖。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本文从校园文化、班级学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途径对如何养成中学生感恩意识展开探究,旨在养成学生的感恩意识。

【关键词】 感恩意识 养成途径 中学生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5-001-010

前言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孝道与感恩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感恩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感恩解释有:“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感恩意识是指:“感恩来自心灵,不假外求,近在咫尺,关键只在一念之间”,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中“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指的就是感恩意识。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是未来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他们肩负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肩负重任的中学生应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中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应培养他们对家人、社会的责任感,要学会知恩图报,这正是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的积极表现。从近年的媒体报道的“儿子殴打白发母亲”、“柳州学生殴打老师事件”等现象和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日常表现来看,中学生对感恩意识缺失较为严重。感恩意识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存在着各种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能力决定了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享受生活的质量,人们追名逐利风气更盛。人们对金钱和权力的追捧,迷失了方向,忽略了别人的帮助,缺失感恩的意识。因此在学校的教育中应加强中学生的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在学会知恩图报。社会与家庭的负面信息会降低学校的感恩教育效果,对学校的感恩教育做减法。为了让养成学生感恩意识,学校在班级和校园文化中开展感恩文化教育,积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了解社会动态,与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社会的宣传工作,共建良好的社会感恩文化。

一、打造底蕴校园,开展潜移默化的感恩文化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的阵地,在学校要打造出有底蕴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重点要打造学校特色文化、校道文化、教学文化、饭堂文化和宿舍文化等,在这些文化建设中渗透感恩思想,下面以点带面探讨校园文化中开展感恩意识的养成。一是出版感恩专题橱窗,根据中国的传统节日、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等定期更新有关感恩教育橱窗内容,以供学生阅读。二是开展“感恩每天一小事”活动,让学生在每天在校园中完成一件感恩的小事情,如:学校每天的清洁活动、随手捡杂物、帮助同学学习等。三是倡导礼仪与感恩行动,让学生讲文明、习礼仪,注意日常交流文明用语,在礼仪教育中学会感恩。四是在学校内开展感恩文化的宣传,宣传感恩的内容可以是从古到今、甚至从国内到国外,宣传的地点有:校道、教学区、饭堂、宿舍等地方,宣传的方式是张贴感恩标语、创建感恩小板报等。通过以上的各种途径,把学校打造成感恩文化高地。

二、建立温馨家庭,筑成血浓于水的感恩情怀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让家庭成为学校感恩教育的重要支持后盾,让学校和家庭的感恩教育同步进行。中学生作为家庭中的孩子,家庭是他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在家庭中有他们的亲人,特别是父母,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影响着他们发展的方向。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是每个人都期待的,家庭和睦之余,要培养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保证良好家风的延续,在家庭教育中要养成中学生的感恩意识,以下三方面是关键:

一是父母无私的付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付出而不要求索取。我国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把母亲对子女的恩情比喻为春天阳光般慈爱,是因为母亲对他深层的爱:他身上穿的衣服是母亲手中的线缝的,担心出行在外破损,而把衣服缝得密密的。二是父母以身作则,待人接物给孩子以示范,对人持平等与尊重的态度。孩子学习能力与模仿性很强,父母待人接物的态度会影响子女,作为父母要给孩子作榜样,待人态度要诚恳,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三是给予孩子的信任与自由的成长空间。孩子是不断发展的,他需要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发展的自由空间,这是孩子养成感恩意识的基础和前提。

三、营造和谐社会,创立感人心脾的感恩环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示了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和社会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中人的关系是复杂的,利用社会的资源,营造和谐的社会,给中学生创立感恩教育的环境是养成感恩意识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创立感恩教育环境。

地方教育部门应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合作通过媒体宣传感恩教育。相关媒体有:网站、電视台、报刊等媒体手段。感恩教育的内容有:中华民族的孝道与感恩文化,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相关的名人孝道的言论、孝道故事、孝道相关文化等。学校定期举行感恩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创建卫生文明城市活动,让学生打扫街道、清理杂物等。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到本地的烈士陵园参与扫墓,缅怀先烈。通过营造社会感恩教育氛围,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各种与感恩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感同身受,萌芽感恩的意识。

结束语

要培养中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中共同营造出感恩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从而养成学生感恩的意识。

[ 参 考 文 献 ]

[1]张爽.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大众科技.2016年10月,总第18卷206期:91-93.

[2]严加银.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探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7月第34卷,第4期:152-158.

猜你喜欢

感恩意识中学生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高中班主任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几种途径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高职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