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语文教学法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有益尝试

2018-07-30苏军辉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苏军辉

【摘要】 当笔者诵读《诗经》、《论语》、《道德经》、《唐诗三百首》等中华文化经典时,笔者发现,语文承载了我们民族的生活、情感、对世界的态度,语文不仅是工具,更重要的是,语文是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民族的靈魂。

【关键词】 语文教学法 高中地理教学 有益尝试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5-111-01

地理学科作为文科,与语文一样,具有文科的一般共性,即它们都在传播思想、传播理念、传播价值观和世界观。

地理学科没有什么公式、定理、定律,它是用文字来表达的,所以就与字词句篇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与语文融为一体了,只是内容更有倾向性而已。

做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我发现,如果将语文教学法引入地理地理教学中,那么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呢?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探索尝试:

尝试一、用诗词创设情境

本人作为地理老师,由于经常要研究祖国的大好河山,所以特别喜欢旅游,有一种要去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冲动,我含情脉脉地看着世界,看到美景时,激情澎湃,思如泉涌,写下了大量诗作。例如第一节见面课介绍高中地理学什么,本人引入自己曾经作的一首诗词“南迦巴瓦兮,几度闻。挺拔之躯兮,万古存。隐约神秘兮,难写真。险峻难登兮,无一人。隔山相望兮,雪如银。谷底仰视兮,只见云。三六五日兮,日日阴。面容冷峻兮,难接近。沉默不语兮,似父亲。贡献难尽兮,爱无痕。藏人尊崇兮,视为神。”并提出两个问题,“南迦巴瓦峰挺拔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南迦巴瓦峰云遮雾绕雪如银的气候和冰川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都是地理学要研究的内容。

如果经常用诗意的语言进行教学,就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培养审美情趣,就会使学生学会带着感情去看世界,就会使学生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充满激情、灌注深情。

尝试二、用情境诱发深思

高中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他们对新鲜事物、新的表达方式特别感兴趣。严肃地灌输知识,就会使课堂变得死板,从而对学生失去吸引力。

如果学地理规律时,先引入一个个的小情境,再从小情境中抽象出一条条的规律,学习还会是那么枯燥无味吗?例如学城市化的影响时,我说,九十年代初,我叔叔丢掉了锄头把,握起了方向盘,这是由第几产业转向了第几产业?双汇公司在屈原管理区招了大量工人,工人在镇上买了住房,这是什么产业对城市化的推进?汨罗二中原来校园内学生叫,校园外青蛙叫,现在校园外高楼林立,这说明景观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的哥哥姐姐到城里溜冰,摔得手青脚肿,隔两天又进城玩,这是城市文化的什么现象?

人的大脑对图像和情景特别敏感,记得快、记得久,并且能在不同的事项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所以如果将理性的知识与形象的情景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就会变动生动,充满了变数,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出了挑战,下一刻老师又会来一个什么故事呢?学生被吊足了胃口,不敢有任何分神,以免错过最精彩的部分。整个教学过程变得异常的灵动,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所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尝试三、用说文解字法探寻内涵原因

汉字是音、形、意三位一体结合得非常紧密的美妙的文字。经过几千年的嬗变,虽然部分汉字的原始意义有所改变,但是大多数汉字的原始意义得到了保留,只是增加了新的意义而已。所以,汉字是可以望形知意的,将字形字义搞清楚了,词语含义也就搞清楚了。

例如学习“荒漠化”。“荒”是荒凉、缺少植物的意思,并不是没有一点植物的意思;“漠”由“三点水”和“莫”组成,意思是缺少液态水;“化”是变化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是,该地原来可能适宜于植物的生长,但是随着液态水的减少,变得难以适应植物的生长了,从而地表显得异常的荒凉。再分析为什么水少,可从“一下”、“一上”、“一平”三个方向来分析,“一下”降水少,下渗多;“一上”蒸发旺盛,“一平”来水少,去水多。

由此可见,将一个词拆成字,再将字按结构拆开,就能很好地理解词语所代表的概念的含义,就能找到形成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学生深刻领悟了词语的含义,就能很好地分析其前因后果,学习起来也感觉异常的轻松,兴趣倍涨、信心倍增。

尝试四、用一咏三叹法加深印象

中国语文教学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即反复吟咏。做人不能反复,但学习知识一定要学会反复,把同类型问题放在一起反复研究。

例如学习渔场的成因时,老师先带领学生分析日本北海道渔场的成因,其成因是“北上的日本暖流与南下的千岛寒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将海底营养盐类泛至表层,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吸引鱼群到来,形成渔场”。再学习纽芬兰渔场和北海渔场的成因,老师请求学生跟老师一起说,“北上的××××与南下的××××交汇,海水发生搅动,将海底营养盐类泛至表层,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吸引鱼群到来,形成渔场”。最后学习秘鲁渔场的成因时,改为“秘鲁寒流盛行上升流,海水发生搅动,将海底营养盐类泛至表层,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吸引鱼群到来,形成渔场”。

同类型问题,采取相同的表达方式,不要不断改变,让学生无所适从,这是抓住了问题的共性,与语文一咏三叹的学习方法完全一致。然后根据问题的差别略作改变,又注意了问题的差异性,达到了区分的目的,同时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下一次复习时,再将整个过程重新来一次,学生没有刻意地去理解记忆,却在快乐的参与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小、成效好,收获多多,信心满满。即使是只复习三个月的高三音美专业生,也能在短时间里获得优异的成绩。

综上所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巧妙地将语文教学法与地理教学法嫁接起来,并实现完美的融合,就会使地理教学充满了诗意,使地理学习变得轻松愉悦,使学生找到一流的学习方法,找到成功实现大学梦的捷径,这种人文素养也将使学生受益终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活动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析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例谈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