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缠绑夹板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应用研究
2018-07-30吕海波樊培新李郑林王国林高彥平周大鹏胡学军
吕海波, 樊培新, 李郑林, 王国林, 高彥平, 周大鹏, 胡学军
1.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急诊科,广东 深圳 518001;沈阳军区总医院 2.骨科;3.干一科,辽宁 沈阳 110016
桡骨远端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7%[1],多由低能量损伤引起,以老年患者多见[2]。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局部正常的解剖关系[3]。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式,需要综合考虑骨折类型、合并伤、患者年龄、骨质疏松程度及患者对于腕关节功能的要求等因素[4-7]。中医传统小夹板外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常用方法。但传统夹板固定技术仅采用3~4条布带扎紧夹板固定,夹板极易滑动移位,甚至脱落,造成固定失效,需频繁复诊调整。分层缠绑夹板固定法在传统夹板固定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有效防止夹板滑动移位,增加固定可靠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自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13例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8]中A2、A3、B1、B2、B3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n=58)和B组(n=5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郭氏缠绑夹板法治疗,骨折闭合复位后,放置掌背侧压垫及掌背侧夹板,用绷带缠绕包裹掌背侧夹板,松紧适中。再放置桡尺侧压垫及夹板,继续缠绕包裹夹板,在中间打结。通过绷带分层缠绑使4块夹板之间隔离固定,形似肌间隔,实现“深筋膜稳固效应”,提高夹板固定骨折的可靠性及疗效。然后,用2条扎带在夹板远近端扎紧固定,方法同传统小夹板固定。最后用绷带缠绑覆盖夹板及扎带。三角巾悬吊患手于胸前。固定后3 d内强调要抬高患手高于心脏以利消肿,建议床边悬吊患手于水平约60°。骨折后3 d、1周、2周、4周分别复诊,4周后解除夹板。期间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见图1。B组给予传统小夹板治疗,骨折复位后,放置压垫及夹板,用3~4条布带扎紧夹板固定(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夹板上下移动1 cm),三角巾胸前悬吊患肢。夹板松动及时复诊调整,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见图2。
图1 肌间隔及分层缠绑夹板法操作图示 图2 传统夹板固定及松脱夹板图示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记录整复固定后3 d、1周、2周、4周患者桡尺侧板相对掌背侧板位置移动数值(在桡尺骨茎突处测量,取平均值)、扎带滑动距离以及患肢肿胀情况(测量中指近节指根周长法,与健侧对比取差值)。观察骨折后1周、2周、4周X线骨折移位情况(与首次复位后X线对比)。观察骨折3个月内患肢功能情况。采用Batra腕关节评分标准[9]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整体评价。
2 结果
A组夹板移位、扎带滑动、肿胀及骨折移位等情况均显著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A组Batra腕关节评分平均为94.5分,高于B组的90.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夹板移位、扎带滑动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骨折移位及患肢肿胀情况比较
3 讨论
固定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和基本手段[10]。其中,中国接骨术(Chinese osteosynthesis,CO)学派[11]是“弹性固定法”的经典代表。国际骨伤界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弹性固定是较合理、有利于骨折愈合的治疗理念和技术[12]。CO技术源于中国的小夹板技术,是应用现代结构解剖、功能解剖及生物力学对传统小夹板技术进行整理和提高的结果;其以“弹性固定”理念为精髓,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13]。夹板外固定技术通过平衡布带的约束力、夹板的杠杆力及压力垫的效应力以引起骨折再移位的肢体重力及肌肉张力,具有取材容易,使用方便,简单易学,患者痛苦少,医疗费用低等优点,且符合动静结合的骨折治疗原则,适用于城乡医院及差异化经营的专科医院[14]。
固定的有效性是影响骨折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对于A、B型Colles骨折,小夹板外固定可有效维持复位后骨折端的稳定,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15]。传统夹板固定技术的不足主要是夹板易松动致固定失效。笔者认为,尺桡侧夹板的滑动移位是致夹板松脱、制动失效的主要原因。因为尺桡侧夹板在设计上较掌背侧板细窄短小,与扎带接触面积小,因此容易在掌背侧板间隙内滑动失位。调整夹板首先要调整夹板位置,然后调扎带松紧,使夹板位置保持相对恒定,是扎带维持有效束扎力的基础和前题。人体的深筋膜又叫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在四肢,深筋膜厚而坚韧,包被于肌肉的表面并向内伸入直抵骨膜,形成筋膜鞘,将作用不同的肌群分隔开,叫做肌间隔。深筋膜除对肌肉具有保护作用外,还对肌肉起约束作用,保证肌群或单块肌的独立活动。分层缠绑夹板固定法即是借鉴深筋膜对肌群的约束稳固生物力学作用,通过绷带分层缠绑包裹夹板,使夹板之间隔离固定,形似肌间隔,有效防止夹板滑动移位,提高夹板固定骨折的稳固性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夹板移位、扎带滑动及骨折移位数据均明显优于B组,A组临床疗效亦优于B组。这说明郭氏缠绑夹板法融合深筋膜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原理,改进夹板外固定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夹板固定技术中夹板易滑动移位致外固定松脱等难题。笔者要求患者术后3 d内抬患手高于心脏,以利消肿,建议床边悬吊患手于水平约60°。此法简单实用,消肿效果佳。本研究中,A组患者复位固定后其患肢肿胀情况均无明显加重,且无一例压疮。
综上所述,郭氏缠绑夹板固定法改进了夹板固定易松脱滑动的不足,提高了固定可靠性及疗效,具有操作简单、夹板不易松脱且复诊调整次数少及治疗费用低等优势,疗效较好,值得向基层社区医院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