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业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7-29张妍妍
张妍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业活动开始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看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大环境下,与创业活动成功与否息息相关的创业环境的研究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通过对河南省创业环境现状的深入分析,探究如何使河南省形成一种满足经济和文化要求的创业环境,从而为在河南的创业者提供参考,为河南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关键词】河南 创业环境 问题 对策
在我国,创业热潮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个十分重要而且活跃的现象,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此大环境下,与创业活动成功与否息息相关的创业环境的优化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良好的创业环境,可以为创业活动的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创业环境的好坏从各个方面影响到创业的全过程,也关系到就业的难易,影响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分配格局,从而影响到社公的和谐。创业环境是指围绕企业的创业和发展而变化,并足以影响或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称。一方面指影响人们创业活动的所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要素:另一方面指获取创业帮助和支持的可能性。
一、河南省创业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市场不发达,创业融资难
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根据数据显示来看,目前河南金融市场的投融资功能还相对滞后。从调查结果来看,河南绝大多数创业者的资金来自于个人及其社会关系,只有少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在政府融资并吸纳社会多元投资方面其他国内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河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经济度落后,尤其是民营经济不发达。从产业结构来看,河南省第三产业比重仅为29.32%。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应该是创业企业中的主力军,政府应该大力扶持此类企业。但从数据中可看出,河南省政府在科技类支出所占比例较低。河南省国有经济比重大,旧体制包袱重,政府很难一下子转变到为多种经济成分平等服务的角色上来。这就造成了很多民营企业承受着过高的设立注册条件、过严的资本要集方式以及过多的前置审批事项等设立与注册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创业热情,阳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创业服务与支持机构发展滞后
政府和市场都存在失灵的领域,而良好的服务与支持平台能够利用双方面的资源,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其中会计评估类、工商税务代理类、专利商标代理类、商贸信息资讯类、科技中介类等中介组织,是区域创新创业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会影响到区或创新的效率。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河南省中介从业人员数仅为10.87万人。另外,很多河南省内的中介组织缺乏专业性,服务质量低下。而政府监管也存在漏洞,出现了很多皮包公司和一些不符合法规的公司,这些无形当中增加了创业企业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难度。
为了给创办初期举步维艰的企业提供资金、管理等多种便利很多省份都有自己的企业孵化器。目前,河南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12家,省级以上22家。但这些企业孵化腊本身存在着很多诸如经营体制不灵活、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使得很多企业孵化器成了摆设,不利于创业企业的发展。
二、優化河南省创业环境的对策
(一)努力打造创新创业的自然成长的生态环境
政府围绕创新创业的自然成长的生态环境所需要素,不断解放要素约束,激活要素活力,各类创新创业要素的束缚不断消除,创新创业生态大幅改善。
(二)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识全面提升
纵向上从中央到地方,横向上各区域政府立足双创生态要素,全面树立起创新创业重要性的认识。全社会逐渐形成重视人才的社会性格。可以说,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潮流,俨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三)扩展创新创业渠道
为了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各级财政设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对引进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团队,给予科技项目经费资助。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创办企业提供启动资金。鼓励创新创业人才联手企业,形成横向和纵向产业链式发展,密切产业链环节衔接,提升创新创业规模效应。
(四)重点抓好高校创新创业高地
创新创业的重要目的是增强新动力,扩展经济体量,促进就业。
(1)支持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创新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最关键。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管理制度,规定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决定采用科技成果转让、许可、作价入股方式的自主转化活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共享”分配机制,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转化所获得的收益,全部留归单位,形成技术产权化、成果资本化、转让市场化、收益共享化的极其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氛围。
(2)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是其重要内容。多数省份都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众多措施。有的高校依托集成的创意、创新、创智、创造“四创”资源,提出创新创业鲜明的产业链,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理念;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高校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创建(共建)新型“双创”服务平台、构建高水平创新创业研究体系;通过制度层面的压力,倒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上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前荣.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宏观经济管理,2015,(6).
[2]杨凤.优化政务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黑河学刊,2015,(10).
[3]薛志谦.我国青年创业扶持政策的现状、价值及优化[J].中国青年研究,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