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完全川崎病1例

2018-07-28马金岭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9期
关键词:川崎病治疗诊断

马金岭

摘要 川崎病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可发生严重的心血管病变,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近年来,不完全川崎病有增多趋势,本文介绍不完全川崎病1例,为临床提供探讨。

关键词 川崎病;诊断;治疗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本病可发生严重的心血管病变,已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近年来,不完全KD有增多趋势,如何早期诊断不完全KD,防治冠状动脉病变(CAL)是临床医师重视的问题[2]。因其临床表现不全,故常漏诊或延迟诊断,错过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最佳时段,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危险更大[3]。本文就近期收治的l例不完全KD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儿,男,3岁,主因“发热4d”入院。患儿入院前4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2℃,不伴咳嗽及呕吐,无抽搐及意识障碍。家属给予口服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仍频繁反复,乡医给予口服及灌肠药物等治疗(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明确诊治入院。既往疫苗按时接种。查体:T 39.0℃,P118次/mm.R32次/min,W12.5kg,神清,反应可,皮肤黏膜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口唇红润明显,无干裂,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118次/mm,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脊柱及四肢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入院后完善检查,血常规示WBC8.3×l09/L,Hb 95g/L,L 26.l%,N70.8%,PLT 298×l09/L,降钙素原0.70ng/mL(O—0.5 ng/mL); CRP 65mg/L(O—10mg/L),血沉55 mm/h,肝功能:TBIL5.8υmoI/L, ALB 30.6 g/L, ALB/GLB1.15(1.2~1.4:1),ALT 137 U/L, AST 75/L,GGT 232/L;腎功能正常,心肌酶谱正常,EB抗体(一),肺炎支原体(一),尿常规:WBC(+);肝胆脾双肾彩超未见异常。胸片:双肺纹理增多。

诊治经过: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入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呋辛、喜炎平等抗感染治疗,48 h后,体温无好转,仍波动于38.0~39.2℃,未诉不适。再次查体:意识清,反应好,双侧眼结膜稍有充血,口唇充血明显,无干裂,咽部充血明显,无杨梅舌表现,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散在红斑及丘疹,无明显痒感。复查血象示WBCll.2×l09/L, HB 96g/L,L 23.60/0,N 73.5%, PLT332×l09/L,降钙素原0.9 ng/mL(O—0.5ng/mL), CRP 105mg/L(O~10mg/L),血沉85 mm/h。分析病情: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热,咽峡炎,肝功能有损害,但是无淋巴结肿大,EB抗体(一),血象中性为主,诊断依据不足,暂不考虑。②泌尿系统感染:尿WBC(+),但无尿路刺激症状,且应用抗生素无效果,降钙素原无明显升高,考虑为疾病伴随症状。③川崎病:反复发热已经>5d,眼结膜出现充血,口唇充血明显,白细胞分类中性为主,CRP及血沉较前明显升高,血小板较前增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腹部散在红斑及丘疹,虽然未出现口唇干裂及杨梅舌表现,颈部无肿大淋巴结,无四肢末端硬肿,但不能排除不完全川崎病可能。立即查心脏彩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管腔不规则伴有局部扩张。确诊为“不完全川崎病”,给以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第2天,体温恢复正常,治疗第7天出院,带药随诊。

讨论

KD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儿童中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冠状动脉损害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KD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甚至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未经治疗的KD患儿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20%~25%,大剂量静脉注射IVIG应用于KD急性期治疗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4]。典型KD容易诊断,发热>5d,伴随下列5项临床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KD:①四肢变化: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②多形性皮疹。③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④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⑤颈部淋巴结肿大。如5项临床表现中不4项,但超声心动图有冠状动脉损害,亦可确诊KD[5]。但在临床上,有的患者并不一定具备典型症状。此病例诊治过程中:患儿始终未见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及杨梅舌表现,也未出现颈部肿大淋巴结,也未见急性期掌跖红斑及手足硬性水肿。根据诊断标准,此患儿只具备②、③条和④条中的唇充血。但是结合化验:白细胞分类中性为主,CRP及血沉较前明显升高,血小板较前增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倾向于不完全KD的表现,最终查心脏彩超确诊,使患儿及时得到治疗。所以临床上,对于反复发热>5d的患儿,尤其是<5岁的男孩,要想到KD的可能,特别是当不具备典型KD表现,一定要注意排除不完全KD,结合炎性指标的变化,必要时及时查心脏彩超,做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降低CAL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廖静,田杰,白永虹,等.不完全川崎病136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1):692-693.

[3]王敏,蒋利萍,李秋,等.重庆地区不完全性川崎病调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1):1476-1477.

[4]段超,杜忠东.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6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37-40.

[5]王卫平,毛萌,李廷玉,等.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川崎病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川崎病诊治及护理
非典型川崎病临床护理分析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
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