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参总碱对2,4,6—三硝基苯磺酸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探讨

2018-07-28肖迅张燕李良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9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肖迅 张燕 李良平

摘要 目的:研究苦參总碱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对核因子-K B(NF-K B)及其下游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TNBS处理组,苦参总碱低、中、高剂量治疗组(100、200、400mg/kg),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n=10)。将大鼠处死后留取结肠组织标本,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变化,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TNBS模型大鼠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a的含量、白介素一8(IL一8)和白介素-1(IL-1)的含量。结果:给药14 d后,苦参总碱(200、400mg/kg)组及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大鼠体重均高于TNBS组(P<0.05);结肠黏膜大体形态评分及病理评分低于TNBS组(P<0.05)。血清细胞因子的测定结果显示苦参总碱(200、400mg/kg)能抑制细胞因子TNF-α、IL-1、11-8的表达,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TN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总碱(200、400mg/kg)能减轻大鼠TNBS结肠炎炎症。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苦参总碱;核转录因子-KB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肠道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1,2],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研究表明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NF-KB起关键作用,在肠道炎症、肠上皮细胞凋亡,甚至肿瘤中常常发现NF-K B有着高表达[3-5]。

苦参总碱作为一种总生物碱,它来源于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这种豆科植物的根中,按干燥品计算,以氧化苦参碱计,参考国家药品标准中苦参总碱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酸碱回滴法测得苦参总碱含量89.23%。苦参总碱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痛杀虫等作用,民间常用于肠炎和菌痢[6]。苦参总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已被文献报道,包括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病毒[7],但针对NF-K B信号转导通路影响作用却较少有研究结果。本实验拟观察苦参总碱对大鼠TNBS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测定大鼠TNF-α、IL-8、IL-1和NF-K B的表达水平。通过本研究,我们拟初步探讨苦参总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相关在TNF-α、NF-K B等因子中的信号通路中的治疗机制,为苦参总碱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资料与方法

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大鼠50只不禁水禁食24 h,10%水合氯醛(300mg/kg)于腹腔进行注射以达到麻醉的作用,用硅胶管将大鼠插至距离肛门约8cm深左右,缓慢向肠内推人造模液0.25mL(50%乙醇+100mg/kg TNBS)。缓慢注入造模液后采用提尾的方式将大鼠倒置,时间30s,以保证在肠腔内的造模液能弥散均匀地分布。造模后将大鼠人为仰卧归笼,随机平分5组,即柳氮磺胺吡啶组,苦参总碱低、中、高剂量组,TNBS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大鼠10只。分别于造模第2天开始给药,采用灌胃的方式。100、200、400 mg/kg分别是苦参总碱低、中、高剂量组的灌胃剂量,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片(Sulfasalazine,柳氮磺胺吡啶)水溶液670mg/kg灌胃作阳性对照,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和TNBS组的大鼠灌胃,连续治疗14d。3种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将3项结果相加的总分除以3即得到DAI值。DAI=(体重指数+大便形状+出血情况)/3。大鼠在末次给药后禁食24h,将大鼠处死,采取的是颈椎脱臼的办法,将结肠剖腹取出,沿肠系膜在肛门处向上将肠腔沿纵轴剪开,取结肠5-8cm,冲洗,利用冷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记录水肿、充血发红、溃疡以及糜烂等情况,这是通过肉眼对大鼠结肠大体形态进行观察而得出的,评估结肠黏膜损伤评分。常规进行包埋、切片,做HE染色,对溃疡大小、炎症浸润和组织损伤程度等情况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对大鼠血清TNF-α、IL-1、IL-8的表达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给药14d后,将眼球摘除取血,待血样放置4h后用离心机进行离心,置20℃将模型大鼠血清备用。临用前将标本取出,待标本达室温。操作应遵循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之试剂盒说明书的步骤方法,加入PBS液后匀浆器匀浆,以3000 r/min离心3min,留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中上清液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含量,测定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的水平。

结 果

大鼠一般情况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情况:①一般情况:造模后第2天,TNBS组大鼠出现体重降低、喜贴边扎堆、体毛光泽度降低、厌食、懒动和半稀便,造模后3—4d上述情况最明显。在用苦参总碱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l周后上述情况有所改善,大鼠的大便渐恢复正常,活动增多,无论体重还是进食量均增加,毛色渐有光泽。而直至处死前,TNBS组部分大鼠仍存在稀便或半稀便,体重下降。给药14d后,苦参总碱200mg、400mg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组DAI值高于TNBS组(P<0.05),而苦参总碱200mg、400mg组与柳氮磺胺吡啶组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②体重改变:给药14d后,苦参总碱200mg、400mg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组体重高于TNBS组(P<0.05),而且苦参总碱200mg及400mg组与柳氮磺胺吡啶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肉眼结肠黏膜大体形态评分:TNBS组大鼠结肠黏膜广泛充血水肿,呈点片状糜烂,肉眼可见肠壁增厚,结肠黏膜出现大小不一的溃疡,肠道粘连,皱襞僵硬消失,肠腔积气,质地脆而易破裂。经苦参总碱治疗后,200 mg及400 mg的苦参总碱组结肠病变较TNBS组减轻,充血水肿减轻,溃疡数目及范围比TNBS组明显减少,无明显粘连现象存在于肠道,肠腔内亦无明显积气,与柳氮磺胺吡啶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秩和检验,大体形态评分,苦参总碱治疗200mg、400mg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组这两组与TN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柳氮磺胺吡啶组对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病理组织切片:在正常对照组中大鼠结肠黏膜肌层呈现完整的结构,未见炎症和溃疡。TNBS组大鼠结肠黏膜可见炎细胞浸润,结肠腺体消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黏膜溃疡形成。苦参总碱治疗200mg、400mg组、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大鼠结肠黏膜炎症与TNBS组相比病变明显减轻,病理评分改善(P<0.05)。而苦参总碱200mg及400mg组与柳氮磺胺吡啶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炎性细胞因子的测定:与正常组相比,血清TNF-α、IL-1、IL-8的表达水平在TNBS组大鼠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炎性因子TNF-α、IL-1、IL-8的表达在苦参总碱(200、400mg/kg)干预后出现明显降低,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TN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柳氮磺胺吡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目前认为与环境、遗传及免疫等有关。本实验结果表表明,血清中TNF-α、IL-1、IL-8含量模型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苦参总碱(200、400mg/kg)及柳氮磺胺吡啶均可使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8的水平显著降低,且苦参总碱(200mg及400mg)组降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与柳氮磺胺吡啶组相比,无差异。说明苦参总碱可通过降低结肠炎模型大鼠的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从而使肠道炎性反应和黏膜损伤减轻,进而起到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作为一种转录因子,NF-KB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能对众多炎性反应的相关基因进行转录调控,此外,在细胞因子网络平衡失调的复杂状态中,其中的一个中心环节便是NF-K B活化,对其他炎性反应的促进和炎性因子的释放起到关键作用。在静息状态时,在胞质中,NF-K B与其抑制物是以无活性复合物的形式存在的,当受到胞外免疫信号刺激时,可以使IKB激酶激活,从而引起IKB抑制因子的磷酸化和解离,令NF-K B的核转位结构域暴露,从而造成NF-K B进入核内,使各种致炎因子(如TNF-α和IL-12)的转录激活,介导肠道黏膜的天然免疫反应,通过信号转导途径一系列激酶被激活,迅速移位到胞核,调控相对应的靶基因及细胞的增殖、活化、凋亡,调节基因转录。体内对NF-K B活化进行调控的主要路径如下:①TNF-α和IL-1 β的基因转录通过NF-K B活化而增强,增加IL-1 B和TNF-α的产生、释放,再次使NF-K B激活;②NF-K B活化,产生和释放的IL-8增多,导致最初的炎症信号得到进一步的放大。研究表明NF-K B活化可能是UC发生发展的关键点基于NF-K B对炎性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通过研究,可认为对NF-KB活化进行抑制,从而使复杂促炎因子TNF-α、IL-1、IL-8的水平下调,可能是苦参总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这一结果与既往文献一致。研究发现IK B-a蛋白水平可通过氧化苦参碱获得下调,使NF-K B活性受到抑制,使促炎因子IL-2、IL-6、TNF-a、11-1 B、IL-8等释放减少,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范恒等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100mg/kg)可通过促进淋巴细胞β-抑制蛋白2(β2AR)和淋巴细胞β-抑制蛋白2(B-arrestin2)的表達,使β-arrestin2对NF-K B活化的抑制作用增强来达到缓解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作用。柳青等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可抑制NF-K B mRNA和TLR9的表达以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的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苦参总碱能改善TNBS大鼠结肠炎症状,降低结肠大体形态评分,减轻肠道炎性反应和黏膜损伤。苦参总碱能抑制炎性因子TNF-α、IL-1、IL-8的分泌。苦参总碱能下调NF-K B的表达。

参考文献

[1]沈洪,刘智群.朱荃,等.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NF'-kB/Tolls通路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9):1216-1220.

[2]桑力轩,刘汉立,姜敏.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20):2249-2254.

[3]Su Q,He J,Wang Z,et.al.lntestinal anti-in-flammatorv effect of the thizffrne extracts ofMenispermumdauric um DC.On trinitrohen-zene sulfonic acid in(lucd ulcer ative colitisin mice[J].J Ethnopharmacology,2016,193(7):12-20.

[4]王怡薇,张会会,王彦礼,等.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NF-k Bp65调控作用研究[J]药学学报,2015,50(1):21-27.

[5]朱磊,沈洪,顾培青,等.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N—k B表达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 16,32(5):447-450.

[6]和欢.尚新悦,宋少江.苦参碱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16,18(7):1099-1107.

[7]张祺嘉钰,郭琦,吉延慧,等.小檗碱与苦参总碱不同配比对DNCB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1):66-68.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三重免疫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研究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有效性
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血清抗体检测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血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活动性判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