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地区409例皮炎湿疹类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2018-07-28冯萍萍普雄明康晓静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斑贴硫酸镍变应原

胡 雯,冯萍萍,普雄明,康晓静

皮炎、湿疹类疾病为皮肤科常见的疾病,因病因复杂,病情易反复发作,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接触外源性变应原是主要病因之一[1-3]。斑贴试验就是人为地将可能的致敏原配置成一定浓度,放置在一特制的小室内敷贴于人体遮盖部位(常在后背、前臂屈侧),经过一段时间,根据出现的反应来确定受试物是否系致敏原。斑贴试验是确定皮炎湿疹类患者致敏原的一个较为安全、简单、可靠的方法[4,5]。本研究对新疆地区409例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检测过敏原,并分析其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自新疆南北疆各地区在我院皮肤性病科确诊的皮炎、湿疹类患者409例,其中汉族312例,维吾尔族97例,男108例,女301例,男女比例为1:2.78,年龄11~73岁,平均年龄32.08岁。病程3个月~16年,其中确诊的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阳性患者223例,湿疹斑贴试验阳性患者为125例。皮损为反复发作的红斑、丘疹、脱屑或湿疹样皮损为主,部分皮损有苔藓样变,伴有瘙痒。皮损分布多见于手足、前臂、头面、小腿及躯干。所有斑贴试验患者停用糖皮质激素2周,停用抗组胺类药物2~3 d。

1.2 方法

采用标准筛选系列抗原诊断试剂盒[北京百亿怡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批准号:冀沧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1640044号],包含有硫酸镍、甲醛等38种接触性变应原。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去除斑室器的保护纸,将变应原按序从注射器孔挤出约25µl,均匀置于斑贴试器芯室,液体被试物则将滤纸浸湿放入芯室,贴于患者背部脊柱两侧(避开活动度大的部位)正常皮肤上,同时逐个轻压药室以驱除空气,压紧密封使过敏原与皮肤密切接触。48 h后除去斑室器,30 min后(待因压迫造成的非特异性红斑消退后)判读结果,72 h后再次判读结果,必要时可推迟观察时间,密切注意有无迟发型反应。在斑贴试验结果的判读中,需注意假阳性反应和假阴性反应的判别。409例皮炎湿疹类患者均按照此方法对38种致敏原进行检测。

1.3 斑贴试验判定标准

结果判断参照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ICDRG)的标准判断[6]判读结果,阳性反应强度在(+)以上有诊断意义。阴性(-):皮肤无改变;可疑反应(±):皮肤仅有微弱(不清楚的)红斑;弱阳性(+):皮肤出现红斑、浸润、小丘疹;强阳性(++):皮肤出现红斑、浸润、丘疹非小水疱;极强阳性(+++):皮肤出现红斑、浸润、丘疹、大水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皮炎湿疹类疾病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种类及百分率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斑贴试验变应原阳性分布

图1 皮炎湿疹类疾病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斑贴试验阳性分布图

409例皮炎湿疹类患者斑贴试验变应原阳性者348例,阳性率为85.09%,其中汉族266例,维吾尔族82例,阳性率分别为85.26%(266/312)和84.54%(8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斑贴试验变应原甲醛阳性率最高,为42.86%,其次是硫酸镍、白降汞和硫柳汞,阳性率分别为26.69%、22.56%和18.80%。维吾尔族患者斑贴试验变应原硫酸镍阳性率最高,为39.02%,其次是甲醛、硫柳汞和氧化钴,阳性率分别为34.15%、14.63%和13.41%。硫酸镍和氧化钴阳性率汉族明显低于维吾尔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356,P<0.05),甲醛和白降汞阳性率汉族明显高于维吾尔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83,P<0.05),汉族和维吾尔族硫柳汞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2,P > 0.05)(图 1)。

348例斑贴试验阳性患者中,对1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汉族110例(41.35%),维吾尔族20例(24.39%),对2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汉族48例(18.05%),维吾尔族24例(29.27%),对3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汉族35例(13.16%),维吾尔族4例(4.88%),对 3种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汉族73例(27.44%),维吾尔族34例(41.46%)。

2.2 斑贴试验过敏原阳性反应程度

皮炎湿疹类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斑贴试验变应原主要集中在甲醛、硫酸镍和白降汞,反应程度在(+)的主要为甲醛和硫酸镍,阳性率分别为28.95%、19.55%和24.39%、26.83%,硫酸镍阳性率汉族(19.55%)明显低于维吾尔族(2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53,P<0.05),白降汞阳性率汉族(19.92%)明显高于维吾尔族(8.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97,P<0.05)。反应程度在(++)的汉族患者主要为甲醛(11.28%)和硫酸镍(9.40%),维吾尔族患者主要为硫酸镍(1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05)(表 1)。

2.3 斑贴试验阳性结果与性别的关系

在348例斑贴试验阳性患者中,女259例,阳性率74.42% ,男89例,阳性率25.57%,男性患者中阳性率居前5位的致敏原是甲醛、白降汞、硫柳汞、橡胶Ⅳ、硫酸镍。女性患者中阳性率居前5位的致敏原是甲醛、硫酸镍、白降汞、硫柳汞、对苯二胺。男性患者对橡胶Ⅳ的阳性检出率比女性明显增高,分别为12.36%(11/89)、4.25%(11/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6,P<0.05)。

2.4 斑贴试验阳性结果与年龄的关系

在348例斑贴试验阳性患者中,年龄≤20岁者23例,21~40岁者212例,41~60岁者77例,>60岁者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3,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阳性率60.92%(212/348)。

3 讨论

斑贴试验是确定皮炎湿疹类患者致敏原的一个较为安全、简单、可靠的方法[6-8]。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地区409例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斑贴变应原阳性率为85.09%,与吴蓓玲等[9]报告相近,说明斑贴试验对皮炎湿疹类患者变应原检出率还是较高的,其中对3种或3种以上的变应原过敏者汉族占40.6%,维吾尔族占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皮炎湿疹类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均存在多重过敏现象。

本院就诊的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斑贴试验结果显示,汉族较维吾尔族更易对甲醛过敏,可能因为这些成分广泛存在于防腐剂、清洁剂、工业金属工作液、胶水、墨水、眼药水中有关。由于职业接触和人们生活方式水平的改变,上述物品正在被大量使用。维吾尔族较汉族更易对硫酸镍过敏,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本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不同的生活习惯所致。镍是一种合金成分,在很多金属制品中以杂质形式存在,金属合金和某些日用品、工业用品及某些食物中富含镍,如各种合金、电镀品、水泥、颜料、染发剂等,维吾尔族妇女大多常年佩戴各种饰品,以耳环、手镯、项链、戒指比较多见,因此提示维吾尔族患者应注意日常金饰的佩戴,避免再次发生过敏反应。维吾尔族不同于汉族,常见过敏原为氧化钴,氧化钴几乎用于所有的行业和工业,染发剂和眼镜架含有氧化钴,氧化钴又是瓷器颜料的主要成分,其原因可能是维吾尔族日常生活密切的陶器均被著以彩釉,如盛食物和饮料的各种型号的罐,所有的碗、盘、碟、小盆等,长期接触可能是导致其过敏的原因。

表1 皮炎湿疹类疾病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斑贴试验阳性比较 (例)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女性患者较男性不同的主要过敏原还包括对苯二胺,因其存在于染发剂中,具有较强的致敏性,可能与女性患者为其主要使用群体有关。男性较女性更易对橡胶过敏,橡胶主要用于运输业,其他见于乳胶、橡胶手套、鞋、水管、电线电缆、粘结剂等。由于已有成百种橡胶添加剂在应用,所以同时对实际应用的橡胶做过敏原试验是重要的[10]。综上所述,皮炎湿疹类变应原多种多样,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针对该类疾病及时应用斑贴试验,查找过敏原以明确病因,从而对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斑贴硫酸镍变应原
铜电解脱铜后液冷冻结晶法除镍制备硫酸镍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硫酸镍煅烧的实验研究
硫酸镍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斑贴试验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
武汉地区54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谱检测结果分析*
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特异性IgE变应原引起的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变应原分布特征研究*
N2018067 硫酸镍市场正在进一步拓展
药物斑贴试验对儿童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诊断的探讨
复方甘草酸苷对皮肤斑贴试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