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儿童体校中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的探究

2018-07-27宋丹

魅力中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田径运动

宋丹

摘要:体校是选拔和培养体育人才,从而为未来竞技体育储备力量的重要“阵地”。在新时期随着竞技体育规则的不断调整,体育人才在培养模式和方法上也要做到创新和发展,本文将以儿童体校田径业余训练为例对于体育教学的发展进行具体的探究。

关键词:儿童体校;田径运动;训练探究

体校顾名思义就是以培养体育人才为主的教学学校,通过在社会和普通学校中选拔具有可发展潜力的学生进行潜力挖掘和技能培养,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而众做周知,我国的竞技体育尤其是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中的运动员基本都是国家统一培养,所以自我国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人才培养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由国家承担,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为了上我国的竞技体育迅速实现和国际的接轨,我国开始重视从青少年时期进行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因此于1995年颁布《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草案)》为青少年业余体育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青少年业余体育教学也从此开始了不断发展,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体校教育中一种基本的人才培育模式,在普通学校教育之外为众多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田径是竞技体育运动中基础的组成部分,并且在竞技体育中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而对于儿童体校来说,因为针对生源是青少年儿童,所以重点在于学生基本身体素养的培育,在塑造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进行田径类运动潜能的挖掘和激发,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很多儿童体校在体育生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我看来作为体校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结合时代环境,对体育教学大方向有一个整体的掌控,从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方向和教学模式的把控和创新,进而真正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培养出具备高超体育素养的储备力量。

一、加强对于教练员的培养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一定程度上来看就是知识传输的渠道,并且对于体育这一类技能型的教学内容来说,教师本身体育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学生体育能力的高低,所以要想做好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工作,就必须从教练员出发,做好源头上的质量把控。

首先,从教师自身素养的培育来看,要从学校和教师自身来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教师作为知识的输出者和技能的示范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具备持之以恒的学习意识和动力,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竞技体育处在一种因时而动不断发展的状态,所以学生的训练方式、训练内容都会有所革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做到自己对这些内容都了若指掌,才能给与学生更好的示范。另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说,要最大限度的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例如教学培训,学习交流等活动让教师在与其他教师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思维丰富,进而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方式的推陈出新。

其次,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教师要做到合理安排,计划性补充。虽然体校更加倾向于实践类的教学,也许没有语数外等理论性学科那样需要备课中将教学内容呈现的事无巨细,但也需要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学大纲,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教师一方面要将练习和训练做到合理的搭配,尤其是丰富教学内容,因为对于青少年来说本身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旺盛,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

儿童体校是为专业体校或者国家下设的专业体育单位挖掘和培养人才的地方,在学生培养方面基本和专业运动员有着近乎无差别的要求。所以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符合学生个性特点,且能取得高效教学效果的训练方式。

首先,在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因为对于儿童体校来说,接受体育训练的大部分还是处于身心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学生,而体育本身就是一个身体素质的锻造过程,苦和累是必须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情绪、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立场出发,在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尽可能的贴合学生的意愿和要求,在确保学生达到预期训练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训练动力。

其次,在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到“因材施教”。少儿学生因为个体方面的差异在体育的擅长方面也会有所区别,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发掘学生的特长所在,从普通的田径全方位训练中找到学生最擅长的部分,进而通过训练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身未来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在体育训练这条道路上做太多的无用功,尤其是田径技巧性训练方面事倍功半。

三、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体育训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学生日复一日有计划的坚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在此过程中不论严寒酷暑都需要学生通过毅力来进行克服,而青少年学生所缺少的恰恰就是自我约束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心。因此就需要教师从中做好教学计划,督促学生有节奏、有步骤的完成每天的训练任务。

首先,在教师在训练之前就要做好学生心态上的调整,让学生心理上认同教师的教学计划,从而保证教学计划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的高效推进。从教学实践来看,对于田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是存在一定的惰性心理甚至是抵触心理的,因为田径训练是针对于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上的培养,所以需要学生不断地对同一个动作内容进行掌握,相对枯燥、乏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之前就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动员工作,通过教学计划分析,让学生明确自己每一步的目标是什么,总体的教学进度是什么,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向着目标不断努力,催生学习的动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做好训练准备工作,对于运动来说最可怕的就是受伤,严重的直接断送学生的运动生涯。所以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一定要包含训练准备方面的内容,并且教师做好引导和示范工作,确保学生田径训练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总之,青少年体育训练担负着为我国竞技体育输送人才的重任,作为体校教师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培养出体育素养和田径运动技能兼具的體育储备人才。

猜你喜欢

田径运动
田径运动对中学生的健身价值研究
浅议田径运动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预防
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普通大学学生参与田径运动兴趣调查与分析
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标准器械在中小学足球游戏中应用
学校开展少儿趣味田径运动的实效性探究
田径运动教学激趣创新设计研究
关于高校教科书“田径运动”定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