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教学激趣创新设计研究
2016-08-06袁府
袁府
摘 要:体育课堂教学引入田径运动项目内容,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的实际诉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做好学情调查,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运动训练效果。
关键词:小学;田径运动;兴趣;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1-0097-01
田径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但由于田径运动形式较为单一,运动机械性特征比较明显,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感。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体质、心理、运动习惯等因素,在田径运动教学时展开优化设计,精选田径运动项目,对教学引导方式和训练形式进行创新,引入多元激发手段,才能够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
一、做好学情调查,引入体育游戏内容
田径运动是体育课程重要内容,教师在展开相关教学设计时,需要做好多重调查。学情调查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条件。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单一性较为敏感,如耐力跑运动,这是学生最为头疼的运动项目。学生之所以不喜欢田径运动,受多种因素制约。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意志力欠缺,缺少支撑力量是一个方面,而运动本身机械性太强,学生感到乏味,应该是更重要的制约因素。教师精心选择游戏介入田径运动之中,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参与运动的主动性。教师适时介入游戏内容,能够改变田径运动单一性,为课堂教学增加更多亮点。如跳远运动,传统教学是教师先讲清技术要领,作出示范,然后是学生试跳,最后是监督学生反复训练,教师在学生运动时纠正动作。学生参与兴趣不高,运动效果较低。如果教师介入游戏,其运动效果将发生重要改变。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划定标准距离,小组两两结成比赛对子,每组每人试跳三次,达标次数代表小组成绩。优胜者有权选择其他运动,失败者继续展开下一轮竞赛。教师将体育游戏引入跳远运动之中,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会大增。为获得理想的成绩,学生会主动探索技术要领。同时,同伴之间的相互鼓励,能够生发更多的内驱力,对提升运动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游戏常常带有竞赛意味,学生大都有好胜心,谁也不愿落后失败,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教学设计,自然能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实效。
二、创新教学方法,凸显学生主体意识
田径运动教学方法众多,教师在教法选择和创新时,需要考虑增加学生兴趣的激发点。新课程标准倡导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育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田径运动教学实际操作时,要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运动训练的时空条件。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并非要放任教学,而是要围绕学生运动实际作出教法调整。引入多种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改善田径运动环境,介入体育游戏,设计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优化设计,都可以为田径运动教学注入更多的兴趣激发点。短距离跑能够提升学生的爆发力,为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教师在引导学生短跑时将百米跑缩短为80米、60米、50米、40米等多种距离,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为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在不同距离上放置了篮球、排球,谁最先拿到篮球、排球,可以减少训练次数。教师之所以设置不同短跑距离,是充分考虑了学生身体承受能力,因为有些学生难以完成高速百米跑,缩短距离能给学生增加更多的信心。在跑道上放置篮球、排球作为胜利标志,激发了学生的斗志。虽然获胜者只有免除一次训练的奖励,但学生看重的是荣誉,其激烈竞争自然带来好的运动效果。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其中,田径运动中的跑步也成为学生最想参与的项目,这当然是教师教法调整创新的结果。
三、强化多元互动,提升运动训练效率
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群体性特征,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强化多元互动,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提升运动训练品质。课堂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在具体优化设计时,要对互动形式进行创新。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吸收学生参与运动设计,在训练内容选择、运动形式、训练评价方式等方面大胆借鉴学生的意见,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够极大提升运动效率。体育课堂生生互动是最常见的学法应用,如果教师能够参与其中,和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互动,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运动的积极性,还能够改善师生关系。如在垒球投掷时,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互动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为六人小组,最后剩下的学生与教师一个小组。由教师组成的小组为种子队,直接参加决赛。其他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活动,每一轮竞赛时,以小组成员成功投掷总距离为评价参数,最后获胜小组与教师参与小组争夺冠军。比赛开始后,为获得与教师同场竞技的机会,各个小组都想尽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掘潜力。在最后决赛时,不管是直接参与者,还是旁观者,都显得非常兴奋。比赛场面热烈,学生运动充分,课堂教学顺利。
四、结束语
总之,田径运动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进行田径运动教学设计时,需要对运动方式、训练手段进行优化处理。教师只有增加更多的情趣点,提升运动趣味性,才能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学生只有主动参与田径运动,其训练效果才有保证,塑造强健体魄才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沈杏芳.新时期田径教育教学的创新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2]关吉臣,李真真.对田径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02).
[3]秦波.田径短跑教学的创新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