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思维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素养实证研究
2018-07-24焦艳芬
焦艳芬
摘 要: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缺失的不是智商、情商,而是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是职业素养的缺失。本文从互联网思维视角,针对大学生职业素养问题,采用网上问卷与实地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企业员工和高校教师进行职业素养问卷调查。通过构建大学生素养的培养平台、校企导师制、校企合作、新媒体跟踪测评,来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5B-0058-03
为了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现状,我们采用网上问卷与线下问卷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调查对象为呼和浩特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本文主要发放学生调查问卷750份,有效问卷743份;高校教师调查问卷130份,有效问卷125份;企业员工调查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42份。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性别、独生子女和所在年级调查显示:大学生性别显示男生所占比例为46%,女生为54%;在校大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比例显示:非独生子女的比例为49%,独生子女为51%;学生年级的调查比例显示:一年级42%,二年级32%,三年级28%。有效问卷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性别、独生子女和所在年级调查结果显示基本能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点,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
如上表所示,本文依据参加工作时间来选择参与调查的高校教师和企业在职员工,可以看出比较符合客观评价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一、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一)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现状
1.行业信息了解的途径调查。
行业信息获取途径的调查显示:如图1所示,大学生的行业信息获取途径相对较窄,对职业素质相关信息关注不足,工作经历比较少,参与相关的培训少,这些直接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高校讲师如何引导、开发学生的职业方向,高校组织企业走进课堂的相关培训少,都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方向,进而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2.对行业信息的关注度。
对于行业信息关注度如图2显示:高校教师与企业员工的关注度比较高,大学生关注度较低。行业健康发展离不开行业员工的职业素质的支持,高校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面临挑战,企业如何引导、留住新员工,职业兴趣与职业素养培养任重而道远。
(二)职业素养教育
1.高校职业素养课程承担者。
高校职业素养承担者方面,如图3所示:高校教师与企业专业员工是承担者的最佳组合,但是目前高校存在双师型教师缺乏的现状,同时企业专业人员承担高校教学任务的教师很少。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高校教师走进企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走进高校,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但校企结合却面临很多实际问题。
2.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
对于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方面,如图4调查显示: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缺失点高于学生本身。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需从根源上激发大学生的动力,这对高校管理层与高校教师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3.优秀的职业素质获取途径。
职业素养获取途径方面,如图5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企业文化认同的途径较多,高校与企业的讲座交流,以及大学生到企业的实习、学习都是非常好的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但是目前高校一些专业与企业的对接存在问题,学生实际到企业参观、学习存在诸多困扰。如何在高校课堂培养学生获得优秀的职业素质?走进企业,是大学生与企业员工获取优秀职业素养的途径。
(三)高职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
大学生就业障碍如图6调查显示:对学生好高骛远、能力不足、学校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的认同度比较高。如何改善大学生就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基于互联网用户思维视角,高校教师该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四)职场竞争优势
职场核心竞争力如图7调查显示:学生、高校教师和企业员工的核心优势是执行能力、学习能力,比较低的优势是职业定位、领导能力、创新能力。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能滿足企业发展需要,各类型的优秀人才是很重要的,此外确定员工、学生的职业定位与目标也很关键。高校如何个性化培养学生,企业如何针对不同的员工发挥其独有的核心优势,是职业素养培养面临的专业难题。
(五)职业素质整体评价
大学生职业素质总体评价如图8调查显示:当前,社会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满意度不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面临很多问题,如企业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职业素质,以及提高整体员工的职业素质?高校教师如何熏陶学生的职业理想,以及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动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这些都是我们当下面临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需利用互联网思维,自主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建议
(一)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平台的构建
高职院校利用现代新媒体构建网络平台,设置相关专栏,以及线上与线下的交流平台,专业教师、企业教师在线答疑,以及进行相关行业性交流,有助于隐形牵引,助推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企业文化走进校园,企业通过校园网络平台或者大型的校企交流活动,基于用户视角引领大学生认识职业、职业素养,以及适应当今人才需求大潮的职业需求。
高职院校管理机构针对高职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创新职业素质教育理念,确立不同的职业素养目标。一年级需奠定良好的的职业素养基础,二年级需注重职业养成,三年级需强化职业素养,转变教育理念,从高职育人的“工具理性”转向立足于“职业人”和“社会人”的培养。
(二)企业导师与校园导师的结合
目前高职院校缺乏具有实战工作经验的企业导师,因此,需要校企合作,高校聘请企业员工充实高校师资。培养学生实施双师制,即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企业导师与校园导师可根据各自专业优势,根据教学方案设置,定期指导学生职业素质的相关发展,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大课题,涉及专业课程设置、校内外实践活动设计、校园环境氛围营造等诸多方面,牵涉到多个部门,高校需组建专门的职业素质培养管理机构,综合研究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有效地针对培养路径进行分析与验证,以顺畅地开展素质教育工作。
1.职业素质培养组织机构构建。
组建校企合作的专职组织机构,组织机构需要有职业素质教师、专业教师、企业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等,根据校企课程开发、基地建设等需求,分工协作。每学期专业教师、企业教师、职业素质教师针对企业与学生开展调研,共同开发职业素质课程,同时三方面的教师对职业素质的培养侧重点需分工实施。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每学期的教育计划,以及修订、探讨职业素质培养的模式,落实工作任务。
2.校企合作的校园文化。
高职大学生对于企业文化认同度低,直接影响到职业素质教育,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问题。校企合作,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创设职业素质环境,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力与感染力,培养大学生树立职业精神。企业文化融入,也丰富、发展了校园文化,有助于校企职业对接。
3.职业素质共育机制。
校企合作,共同探讨适合“用户”的教学模式,开发教材,开展企业进校园,企业进专业的相关活动。可将企业新员工培训纳入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减轻企业员工培训压力,也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进入职业状态。
(四)新媒体跟踪测评
运用新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新媒体,将游戏式、体验式、移动互联网等应用到职业素养教学中,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激发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率,达到科学有效的育人效果。新媒体能够跟踪测评并及时反馈,此外,运用新媒体在完成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同时,可以真实记录学生素质能力的成长轨迹。形成全时空、全维度、全周期、全领域的职业素质能力数据档案,实现学生职业素质测评方式从定性、隐性评价向定量、显性测评转变,使得学生接触个性化培养,真正达到因材施教,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职业素质能力。
项目来源:《塑造互联网教育思维 创新职业素质教育研究》(编号NGJGH2017101)
内蒙古财经大学校级课题(编号JXYB1708)
参考文献:
[1]梁爱丽.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切入点 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7).
[2]李国艳,吴宝.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
[3]沈苏林.体系化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探析[J].江苏教育,2011,(4).
[4]肖称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多元治理理念与策略探究[J].职教论坛,2016,(25).
[5]姜淑兰,骆仲楠.职业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大學学报,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