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栏目的创新发展
2018-07-23郭勇鸿
郭勇鸿
【摘 要】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电视媒体是党委政府宣传工作的主要窗口,具有极强的公信力与权威性。面对网络等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冲击,传统的电视栏目不断找寻着新的发展契机。本文以《道德观察》为例,就电视媒体所发挥的社会作用进行探讨,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电视栏目要打破传统模式,勇于创新,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借助新媒体的长板,扩大传播范围,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 电视栏目 创新 道德观察
电视媒体是传统媒体的一种,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以电视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是党委政府宣传工作的主要窗口,具有极强的公信力与权威性。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冲击,媒介融合的趋势更是无法阻挡。因此,在舆论宣传方面,传统媒体要牢牢把握自身的特点,利用新媒体这个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本文以《道德观察》为例,就电视媒体所发挥的社会作用进行探讨,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一、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优势
《道德观察》创办于2003年12月,是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主打节目之一。该栏目创办的宗旨并不是为了教训人,也并不是一个道德法庭,而是通过身边的故事,让受众体验世间百态,感受人间冷暖,共同筑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它已成为“深刻反映中国道德现状、深入进行道德思考、促进中国道德建设”的电视互动平台,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1.节目内容权威客观。《道德观察》栏目主要报道那些体现社会正能量或是有悖社会道德底线的新闻事实,通过一个个真实新闻或策划专题引导舆论的大方向,长期以来,在受众心中形成了权威性。《道德观察》的报道内容是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每一期案例都是通过群众来信、节目组走访调查,采访当事人并听取知情人士等第三方声音,更有资深专家进行权威解读,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记得有一期节目,在3月5日雷锋日这天,《道德观察》栏目特别策划一个专题“永远的雷锋”,讲述了两个家庭两个故事,阐述了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在这期专题中,其中一位主人公在一次意外中不幸下身瘫痪并身患褥疮,面对困难,他没有低头。他开始写作,由于双手不能握笔,他用嘴叼着笔写出了一本书还清了家里的债务。而且他还借助互联网做公益事业,用写作出版的稿费帮助和他一样身患褥疮的人,他的事迹深深打动了身边人。《道德观察》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外加主持人在微博上与网友的互动,让大家认识了这个特殊的“雷锋”。在雷锋日,这样的系列报道,加深了受众对于“雷锋精神”的认识,并且给遭受同样病痛的人們传递温暖,奉献爱心,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道德观察》节目大都是围绕道德问题展开,可分为家庭伦理类、社会公德类、职业道德类、个人品德类等。每当发生重大事件,公众就会尤其关注电视媒体的报道,不但期待在电视媒体上能够获得充足的信息,更是深信它的权威性。
2.从业人员经验丰富。作为电视媒体,有着严格的行业规范。而在网络平台上,人人都可以是舆论的创造者,在信息的传播方面没有严格的规范,传播者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而电视媒体的传播者有着严格的要求,其媒体人都是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文化素养,对于舆论的导向有明确的方向性。如《道德观察》记者、编辑、主持人都是持证上岗,经过实习培训考察。如主持人路一鸣毕业于西安交大,主持风格独特,言辞犀利,直击人心。他们在编辑报道时,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及极强的执行力。在“信仰与力量”系列报道中,有几期是采访法医这一职业。《道德观察》栏目组的记者追随到各种案发现场,甚至到解剖室进行记录、采访。因此,他们眼中的新闻以及报道的视角都是独特的,其阐述的观点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的。他们所引导的舆论是弘扬正能量,谱写主旋律,是一种主流思想。在媒体从业人员的自身条件以及队伍建设方面,电视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存在的问题
在21世纪,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交往方式也深受其影响。由于互联网革命愈演愈烈,舆论的表现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逐渐冲击着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
1.互动滞后,受众参与度低。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传播方式和习惯,在信息的传播方面,它可以通过互动,完成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以及传播者对受众的舆论引导。电视媒体报道某一事件时,无法及时与受众进行交流,电视媒体只是单方面地向大众传输信息,得不到受众的及时反馈。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相比网络媒体,审核更为严格,制作周期也更长。无论是央视还是地方电视台,从采编、剪辑到最后播出,都需要层层把关。《道德观察》栏目通过群众来信、热线电话和网上平台互动,了解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由节目组记者、编导和其他工作人员采访当事人,走访有关部门,最终策划新闻专题。节目组的记者采访某个事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节目组不刻意回避焦点问题。如今养老问题是社会热点,在有关“赡养的纠纷”一期节目中,姐弟俩都不愿赡养老人,上诉到法院,双方争吵甚至动手,调查采访过程极其曲折,但为了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栏目组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到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种传统模式下,单向舆论传达很难形成规模化的探讨。
2.一些电视节目娱乐化色彩浓重。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栏目不能为了吸引受众,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就偏向娱乐化,传播与受众利益不相关的内容。《道德观察》在早期节目中,情感纠葛问题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标题也是“耐人寻味”,如“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离开他还是嫁给他”“为什么背着我爱别人”等等,这些明显吸引眼球的标题会让受众产生反感情绪,尤其可能会让当事人受到二次伤害,使得报道失真。作为电视媒体,其肩负的社会责任重大,要对社会负责,对受众负责,否则会直接导致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下降。因此,《道德观察》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侧重点放在社会道德、法制、民生问题,情感事件的报道也是多围绕家庭、亲情,不再一味地利用标题吸引眼球,而是将重点放在素材的选择和整个节目的策划格局上。
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创新策略
1.发挥自身优势,弘扬社会主旋律。首先,《道德观察》栏目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新闻素材选择上注重那些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要想百姓之所想,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其次,紧盯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体现人文情怀,对群众反映、关心的问题,要尽可能地去寻找解决之路,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
2.借助新媒体,实现传播渠道多元化。首先,借助新媒体平台,电视媒体要实现“单向表达”到“双向互动”的转变,提高受众参与的积极性。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极大的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会,电视媒体由传统的单一传播发展到电脑、电视、手机联为一体,受众观看节目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广阔。《道德观察》在这一点上有了尝试,节目首播后次日凌晨在网络平台央视影音上播出,受众可以在视频下方评论栏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此外,《道德观察》开通了央视微信公众号,节目主持人开通个人微博,对每一期节目的内容进行宣传互动。
其次,借助新媒体的营销渠道,进行电视节目的运营推广。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主播朱广权在节目中说:“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风里雨里节日里,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这段视频在微博中一经传播立刻引起极大反响,获得巨大的正向关注。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快速了解受众需求并完善节目。通过互联网的多方平台,受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歡看的内容,节目组制作人也可以通过视频的浏览量和点击量了解公众对某一类事件的关注程度,可以掌握受众的心理,更好地为受众服务。在新媒体时代,传播信息的形式改变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多了,但精神内核没有改变,都是为了弘扬正能量,构建文明社会。
3.加强行业自律,抵制“媚俗化”倾向。作为电视媒体人,要充分发挥“把关人”角色,电视传播者要根据自身的职业素养对电视节目进行把关,要坚决反对庸俗、媚俗、低俗的作品。“把关人”职责必须始终贯穿于节目创作的整个过程。电视媒体“媚俗化”是与经济利益紧密挂钩的,电视“把关人”一旦被利益侵蚀,便很难保证公正性。由此,只有在经过层层把关后,才能保证电视节目质量的提升。《道德观察》节目从最开始的素材收集方面,就进行筛选把关,选择关注度高,与受众利益相关的新闻事件,而过滤掉那些恶意举报等不实信息;在进行事件调查时,更是有专业团队协作,互相监督,杜绝受贿、虚假报道、买卖新闻等不良现象。《道德观察》从记者、编辑、制片人到主持人,都严格恪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了节目的质量。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要打破传统模式,勇于创新,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借助新媒体的长板,扩大传播范围,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王姝叶. 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017-02-25;[2]谢华. 关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反思[J].视听,2016-03-15;[3]游丽英. 电视媒体“泛娱乐化”现象的社会学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05-27;[4]刘璐. 新媒介情境下电视深度报道栏目发展思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5]楚钊. 新形势下电视媒体如何发挥好价值导向职能[J].新闻传播,2017-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