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家庭电视仪式的消解

2018-07-23黄坤相

记者摇篮 2018年5期
关键词:消解融媒体

黄坤相

【摘 要】在传统媒体时代,深度渗透到日常家庭生活的电视媒介成为了家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家庭成员一起观看电视的生活形式组成了一种家庭电视仪式,这个仪式具备了在同一时空中的成员参与性、程序上日复一日的重复性以及在收看电视节目过程中进行的交流、行为也呈现出一定的象征意义。而在融媒体时代,信息接收终端的多样化、便携性以及丰富的信息含量极大地冲击了原生的家庭电视仪式。虽然家庭电视机拥有量保持持续上升态势,但家庭中的电视开机率明显降低,原生的家庭电视仪式正在慢慢消解,仪式的时空统一性荡然无存,成员分解并在新技术支持的虚拟平台中再次聚集,重复收看的程序性也已消失殆尽。

【关键词】家庭电视仪式 融媒体 消解

仪式指的是按一定的文化传统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集中起来的安排或程序,它是由传统习俗发展而来的,被人们普遍接受,并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活动执行。它有时空参与性、程式重复性和象征表演性的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一家团坐在电视机前的电视收视习惯已然成为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了一种家庭电视仪式,渗入至每一个家庭成员。电视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人们把收看电视这一行为作为日常生活秩序的一部分,嵌入到日常生活的范式与习惯中,每天通过电视开关习惯性地进入电视带来的日常仪式,从中获得认同感和安全感。电视仪式具有时空参与性等仪式的特征,在收看电视和互动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举行了家庭式的和社会化的仪式。

而在融媒体时代,PC、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接收终端的广泛应用以及实时视频点播的浏览方式,正在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家庭电视仪式。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虽然我国家庭电视机拥有量显著提高,但是电视观看行为却在不断减少。

一、家庭电视仪式消解的过程

正如工业社会逐渐代替农耕社会,传统群体仪式失去其存在的社会土壤一样,在融媒体时代,新旧媒体在信息源、内容产品以及传播手段等方面实现了共享,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完美融合,电视已不再是人们接收视听信息的唯一途径,家庭电视仪式也由于技术、观念等的改变而从流程、参与群体、内涵的改变而逐渐地消解。

1.仪式流程的消解。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在家庭日常生活的时间与空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依据电视节目的预报安排家庭生活的结构,收看电视是组成日常生活秩序的重要内容,收视行为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范式与习惯中,家庭成员通过每天的电视开关习惯性地进入到电视带来的日常仪式,并从中获得认同感和安全感。

每天晚间的黄金时段(19:00到22:00)是家庭成员集中收看电视的时间,下班、放学后,家庭成员开始按节目预报安排自己的收视行为,通过打开电视机进入到家庭电视仪式中。在仪式进程中,电视机播放的内容成为仪式参与成员们交流的话题,电视节目的内容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利用仪式将家庭成员集中起来的情景为家庭谈话及其他方面的交流提供了一种方便的社会环境。节目收看完毕,电视机的关闭也代表着这一天家庭电视仪式的结束。而如今,随着新的传输媒介技术日益成熟和推广、普及,手机、电脑等多样化、移动化的接收终端既可以为家庭成员提供海量的讯息、娱乐,也打破了原来电视为家庭成员安排好的相对固定的收视时间和观看场所。原本家庭电视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机,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摆设,家庭电视仪式的流程也逐渐地消解了。

2.仪式参与群体的消解。如今,传统的电视观众受到新兴媒介的分流,参与家庭電视仪式的群体成员也随之减少了,原始家庭电视仪式中所有家庭成员都参与的模式也随着电视观众的分流而逐渐消解。

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的视听优势使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获得娱乐的主要媒介,无论男女老少、各种职业,人们不约而同地享受着电视传递的准确信息带来的社会安全感和娱乐故事带来的快乐感。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熟和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新兴媒体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讯息和娱乐,传统电视观众不断转移到这些新媒体中,年轻、高学历的观众使用电视时长明显减少。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网民主要是10~39岁年龄段的群体,网民增长空间逐步转移向中年和老年群体,40岁以上年龄段的群体占比逐渐增加,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由青年群体向中老年群体蔓延。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家庭表示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而选择关掉电视机,转而选择利用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通过移动终端了解必要的信息和娱乐自己,以往家庭电视仪式参与群体之一——孩子也转而奋战学习了和应付课余补习培训了。

3.仪式内涵的改变。在传统家庭电视仪式的作用下,参与仪式的家庭成员一起收看由媒体预先安排好的电视节目,一起围坐谈论节目内容和家常,甚至在电视仪式为家庭提供的便利环境下讨论家庭要事,做出重要决定,既有娱乐消遣、获得必要讯息,也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增强家庭成员间的凝聚力,在观念上达成一致。而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机前的共享性逐渐向小屏幕的移动终端的独享性转变,家庭成员通过手机、电脑等渠道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择、独自偷欢,传统的家庭电视仪式促进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曾几何时,本身作为仪式而诞生的春晚拥有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和全民关注度,人们在大年三十晚上齐聚电视机前的情景也是传统春节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家庭成员各自抱着手机抢发红包,逐渐消解了春晚这一传统的媒介仪式,人们或者把春晚当做一种烘托节日氛围的背景设置,或者关掉电视,过起了虚拟世界的“红包节”,并不关心也不讨论电视节目中的内容,通过电视机集体庆祝春晚变成了集体抢红包,仪式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原来的内涵也荡然无存了。

二、融媒体时代家庭电视仪式消解的原因

电视节目内容的同质化、泛娱乐化问题突出,以及模式的老旧等是电视日渐式微的重要原因,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成熟的数据实时传输技术的成熟进一步加速了传统家庭电视仪式的消解。据统计,2014年家庭电视机的开机率已经低于30%,电视媒体的受众主体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

1.电视节目同质化、泛娱乐化问题突出。随着各级办台、频道专业化、受众细分化等,我国电视频道数量迅速上升,但节目质量却停滞不前,相互模仿同类型节目,甚至直接引进国外节目模式,从而使同类型节目泛滥,同质化现象严重。如在新闻类节目中,出于政治严肃性的考虑,各地省市级新闻联播千篇一律,给人的印象不过就是换了个地名,对新闻类节目的制作追求短平快的快餐式传播,并没有在创新上下功夫,反而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相互模仿抄袭。

不可否认电视节目之间通过相互模仿能够高效地利用文化资源,在节目创作上少走弯路,节省资金,满足受众某一时段的需要,但也使电视媒体丢失了文化创作力,对短期利益的追逐也使得原本具有的那点儿创造力因长期地模仿而失去了活力。

电视泛娱乐化表现在电视节目中娱乐节目的比例过大,节目质量难以保证,不惜牺牲电视的文化内涵,转而用低俗的娱乐吸引观众。在不少节目中,制作商片面地理解观众的收视兴趣,为了增加节目的看点,刻意营造冲突、制造话题,甚至戏说历史、消费历史。泛娱乐化不仅包围了综艺节目,就连真实至上的新闻节目也没办法幸免,一些新闻节目制作方会根据受众需求推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故事”,从“播”新闻、“说”新闻、“聊”新闻、“侃”新闻到“唱”新闻,甚至出现了“演”新闻。

电视节目的娱乐成分掩盖了文化本身的内涵,使得受众变得不思进取、沉迷娱乐。电视节目应当坚持娱乐化有度,让受众在辛苦劳作一天的情况下得到放松、调整心态,电视内容应当更加注重质量内涵。

2.技术进步带来的多种选择。电视媒体可以传播文字、图像和声音,可以提供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上两种体验,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在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视听优势都被新兴媒体完美融合,并且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介的时空限制,接收终端多样化、在线视频技术的成熟等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多种选择加速了家庭电视仪式的消解。

新一代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为各类媒体的相互融合提供了接口,从而使它们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进行资源共享。接收终端的多样化表现在移动化上,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iWatch和Google Glass等新型穿戴式智能设备使得互联网接收终端日趋多样化。此外,由互联网电视转型而来的智能电视向画质更清晰、加快网络融合、更加智能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电视单一的服务模式。在融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能够生产和传播信息,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时效性更强。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内容,新兴的内容提供商甚至根据受众的点击数据为其定制信息,进行精准推送。

智能电视具有开放式平台和智能操作系统,用户除了可以享受普通的电视节目,还可接入互联网,浏览各种网站和使用各种应用程序,同时,用户可以在智能电视上安装和卸载应用软件,继续扩展和升级其功能,手机、电脑、电视三个媒介互动的功能,可以为用户带来无缝的场景切换,让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延续高质量的娱乐生活。

三、家庭电视仪式消解带来的影响

在融媒体时代多功能一体化特点的冲击下,家庭电视仪式在仪式参与群体、仪式内涵、流程等方面逐渐消解,家庭电视仪式的消解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1.家庭群体分化与再融合。电视最初在单一的频道上传播着的单一信息,受众没有机会选择信息,是被动地获得相同的信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信息的需求和获取越来越迫切,家庭中有着不同性别、年龄、爱好、收入、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的家庭成员,对节目内容的选择各有不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媒体融合技术的革新,出现了以共同属性的受众为目标的媒体,社会信息传输的需要、信息生产者的成本及效率要求和广大受众对信息需求呈多元化分散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分众传播的形成,传统家庭电视仪式的参与群体逐渐开始分化。

融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允许我们通过延伸出去的眼睛、耳朵去进行社会交往活动,虽然一个人呆在家中,但只要有智能手机、联网的计算机等,社交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甚至在任何地方都可进行社交活动。家庭成员或者通过“实体组织的虚拟化”,将传统的人际关系在互联网上进行延续,实现家庭群体在互联网上的再融合;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络中找到自己的组织,将现实空间中没有丝毫关联的人聚集在一起。家庭成员的社会角色是多方面的,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成员对于信息的需求是有区别的,具有母亲角色的成员会关注如何教育孩子的信息,而具有父亲角色的受众会比较关注如何工作的信息,家庭成员根据自己的信息需要从传统的家庭群体分化出来,再在互联网上实现融合。

2.家庭群体价值取向多元化。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单元,家庭群体成员在电视仪式的约束下共同接受电视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使成员之间在价值观上保持高度一致。而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家庭群体成员根据各自社会角色发生的分化以及在互联网带来的虚拟世界的融合,原始的家庭成员分别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场接受各种不同价值观念的熏陶,原本依靠电视信息传播形成的那根高度一致的价值纽带分崩离散,群体成员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使家庭群体成员的知识结构变得更为复杂多样,家庭群体成员中高学历、年轻的群体和中老年群体之间的“知沟”不断扩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价值取向多元化带来的“双刃剑”效果愈加凸显:一方面家庭成员价值观念的分化加剧了家庭群体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家庭群体生活价值观的不一致也拓宽了家庭生活群体成员的视野,不同价值观的相互碰撞使人们以不同的视角观察生活,多角度地体验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融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原始家庭成员通过电视仪式进行的家庭交往活动发生了巨大改变,由传统媒体时代的电视媒介主导的家庭电视仪式逐渐地消解,或者已经被新兴的手机等移动终端主导的虚拟仪式所取代了。

(作者单位:梧州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晓群.古代希腊仪式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2;[2][英]罗杰·希尔弗斯通.电视与日常生活[M].陶庆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30;31;[3]喬维,薛楠.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电视技术,2012,36(S1):30-33+47;[4]赵冠闻,郭玲玲.论分众传播的产生及发展——从媒介的演变看传播的发展[J].理论界,2006(11):136-137;[5]徐昊,马斌.时代的变换-互联网构建新世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消解融媒体
试论索绪尔语言思维观中客观世界的消解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他者的异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