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盟两翼”产教融合机制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07-23谭素娴

继续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会计专业

谭素娴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的深度转型和升级,产教深度融合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组建会计产教联盟,搭建“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两翼平台,对产教融合机制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研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编制适应产教融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技能为要求进行课程体系和实训教学的改革,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路径选择,达到校企一体化培养人才的共赢局面。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的深度转型和升级,产教深度融合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指向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将“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角度再次提出:“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基本原则。

产教融合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又不是完全一样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都强调教育与职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的结合,但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校企合作中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企业只是配角,只有当高校和企业同为人才培养主体,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时,校企合作才质变为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指行业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为了各自的发展需要水乳交融地合为一体,因而产教融合是一个双向发力、双向整合的过程,企业和高职院校都是产教融合的主体,只有二者组成一个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文章立足于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主要是瞄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缺口大的目标,构建“一盟两翼”产教融合机制,把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为适应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会计核算与审计检查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一盟”是指以广州工程技術职业学院为主导,构建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为一体的“会计产教联盟”;“两翼”是指以企业合作与校校合作为两翼,两翼是“盟”的发展动力,在校企、校校双方结合的区域,基于行业发展需求,依托优势,找准定位,共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共建课程体系、共组教学团队、共研科技项目、共商教学内容、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管理、共享资源、合作育人。

二、“一盟两翼”产教融合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1.需求导向原则

需求导向是指“会计产教联盟”内各主体应以需求为动力,并以协同创新为机制制订标准。无论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指导参与、企业的工学结合,还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都以需求为导向。以需求带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运转是机制构建的重要保障。

2.资源互补原则

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行业和企业是高职人才的需求者,同时也是众多社会资源的拥有者。行业企业既掌握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又是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企业拥有的资源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必需的,也是高职院校所缺乏的;相反的是,高职院校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培养是行业企业的短期培训无法达到的。因此,资源互补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同时,中高职院校之间的校校协作机制,也应充分兼顾各方的利益诉求,各展所长、各得其所,使校校协作不断走向深化和完善。

3.责任共担原则

责任共担原则是“一盟两翼”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原则,也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风险机制。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承担各自的责任,尽到自己的义务。由于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和获得的收益有所不同,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也各不相同。责任共担原则作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原则,在维护和保障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组织架构

“一盟两翼”产教融合机制是一个整体,科学揭示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架构和基本任务,建立会计产教联盟,打造“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两翼平台,构建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基本任务包括课程共同开发机制、实训基地共建机制、师资共同培养机制等。

“会计产教联盟”:会计专业将依托实习实训基地和专业优势,联合5-6家重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并由重点企业联合与其有业务关系或上下游产业链的多家企业参与;同时利用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招生优势,联合5-6家中职学校,成立“会计产教联盟”。通过“重点企业深度合作,其他企业广泛合作”的指导思想,职业院校能更好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好联盟的主导者,更好地就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办学、专业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校企合作”:借助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会计专业在校内成立“会计产教联盟”基地,由参与联盟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专业联合经营、联合办公,对外承接财务咨询、审计业务,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管理。

“校校合作”:是指会计专业与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达成“三二”分段共同培养学生的协议,会计专业与对接的中职院校相关教师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高职衔接”专项培训。推动中、高职院校之间的深度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分段实施、合理组合、不断提升和完善。

三、“一盟两翼”机制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一)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岗位导向、任务引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不断探讨专业与行业的对接机制、专业与企业的互动联动机制,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协同育人教育机制,成立了由多名企业财务专家、事务所专家组成的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多次与行业、企业共同讨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最终提炼形成了“岗位导向、任务引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与行业岗位无缝对接。

会计专业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明确本专业人才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对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岗位工作职责,最终确立以“岗位导向、任务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考试标准纳入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形成体现岗位技能、知识和素质要求的岗位模块化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考试相互对应与衔接,实现课程内容能够覆盖岗位技能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岗位导向、任务引领”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职教模式,构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会计专业开拓性地提出由学院出资成立财税代理记账公司,实现“校企合一”。代理记账公司向社会公开承揽代理注册登记、代理公司账务、代理纳税申报等业务,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员工的身份在真实岗位进行工作式学习,使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与真实代理记账融为一体。学生在第三、四学期以准员工身份进入代理记账公司实习,提前接触企业的真实凭证、真实业务、进行真实的纳税申报、了解企业与各行政部门之间的真实關系,从而实现“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的结合,详见图1。

(二)校企双方共同编制课程标准,构建“课证互通、学做互促、技能递升”的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资源平台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因而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将充分吸收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一线优秀管理人员的建议,按照政策需要和企业需求来设置课程,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的工作过程,编制融入职业资格考试以及职业素养的课程标准,深化“岗位导向,任务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中高职院校教师共同商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会计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此课程体系将体现“234”特色:一是课程融入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等考试标准,体现高职“双证书”制度;二是理论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三个模块互相促进,构成教学做一体的“三重教学”;三是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逐年递升,培养学生职业教育过程的“四种能力”。同时,将以专业为基础构建会计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构造一个能够满足教学资源建设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将资源的建设、存储、管理、教学应用、评价等进行有机整合,建设满足企业用户、教师用户、学生用户、社会人员用户的会计资源平台。

(三)校企合一,探索“校中企”和“企中校”模式,打造教学做一体化实践平台

借助会计产教联盟,寻找校企双方的合作项目,会计专业借助校内企业——广州麒瑞教育文化服务有限公司这一平台,增加代理记账经营范围,建成财税代理记账工作部,与企业共同对外承接代理记账、税收申报、报表审计等业务,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真实业务。在校内成立“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与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分所校企合作教学基地”,由参与联盟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专业联合经营、联合办公,对外承接财务咨询、审计业务,优势互补、共同管理;同时,在学生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学院将课堂搬进企业,由企业师傅、专家担任校外指导老师,讲解工作流程。会计专业开拓性地建成校企合一的“校中企”和“企中校”,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资源平台,既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促进了校企双方深度合作,使会计专业学生真正做到“在真实环境下,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

(四)建设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作为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者,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产教融合的实施效果,因而要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打造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为了更好地建设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将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加会计职业相关的各种论坛与会议,及时了解会计行业理论发展的动向,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去校外挂职顶岗,参加实际的会计工作,以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将通过广开人才引进渠道的途径,将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或者一些大中型企业中既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是企业一线优秀的管理人员引进到学校中,担任课程实训指导老师,不断优化充实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实践成效

(一)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充分体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以“政府引导、行业协调、校企互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为指导,通过探索和构建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协同育人平台,从机制上将高职院校办学实践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为一体,使校企双方实现共生共赢,共同发展。

(二)建立会计产教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校企联合建立教育联盟,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互补,通过校企共同教学、共建实习基地、共研技术项目等多种形式实现校企联合教学和协同育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长效机制,从而破解校企协同育人在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与困难。

(三)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强调专业要面对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和必备的知识,构建出合理的培养框架及相应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对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变化的适应性,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把握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体系建设上注重把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学生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把专业感性实习与职业岗前培训和综合能力培训相结合,把毕业实习与就业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共同探索和构建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乐崇年.产教融合:“专业教学工作室”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

[2]周丹.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20).

[3]朱仁良,王浩.建设类高职“一体两翼”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6(20).

[4]杨频.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8).

[5]韩春燕.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院校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9).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会计专业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