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研究

2018-07-23曲建平

继续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技能青年教师

曲建平

摘 要:醫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承担着促使医学生向医生的身份转换、培养其获得专业实践能力的重任。本研究目的是分析目前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现状及成因,探讨提高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将缩短医学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周期,有利于医学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呈跨越式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发生巨大改变,大量青年教师迅速充实到其中,成为高校教学及科研的新生力量。医学类高等院校是培养医学高等教育人才的摇篮,所以深入探讨医学类高校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规律,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将缩短医学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周期,有利于医学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与医学基础课程比较,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优劣,更能影响医学生的角色转变,直接反映其向社会输送的医务人员的质量。因此,了解临床课程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其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技能低下

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缺乏良好的导入、板书、讲授及教态变化等技能。合理的课堂导入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益于后面的授课。但当下许多青年教师理论授课时缺乏课堂导入,即使有也是三言两语,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准确精炼的板书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及难点的理解。可随着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应用,青年教师也越来越多依赖课件,课堂上仅口头讲授无板书,在遇到难点和重点时学生理解不透。运用恰当的口头及肢体语言,选择合适的讲授方法,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些青年教师虽具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但讲授技能及方法差,词不达意,照本宣科,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态变化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变化、身体走动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技能。许多青年教师因缺乏教学经验,课堂上焦虑紧张,忽视了教态变化,自始至终站在讲台上,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二)教学设计技能低下

大多数临床课程青年教师表现出了解学生、制定授课计划及编写教案技能低下。因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均为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缺乏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知识,只注重医学知识的传授,不注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医学高校课程内容繁多,课时有限,缺乏专业学习与指导的青年教师很难把握教学大纲,制定出合理的授课计划,编写出科学完整的教案,从而使学生系统完整地学习相关知识。

(三)教学研究及教学反思能力贫乏

接受过研究生阶段高等教育的青年教师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但其科研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真正立足于自身教学工作,深入思考本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撰写教学论文的青年教师很少。能够依据高校对教师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对教学课程内容、方法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教育教学改革的青年教师更少。

(四)临床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等医学教育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医学临床类教学有时需在现场进行,教师除了用大量符号性、公共性学科教育知识以外,还要用更大量操作性、个体化的实践知识。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目前存在将临床实践知识进行转化能力不足的现象。

二、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低下的成因

(一)临床工作繁重

医学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是各教学医院临床工作的主力军,既从事着繁重的医学临床工作,又肩负着医学生的临床理论及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因临床工作紧张忙碌,责任重大,风险高,故青年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及精力投入到日常临床工作中,无暇顾及教学工作的质量及教学技能的提升。

(二)重科研,轻教学

因教学医院人才济济,晋升职称的压力大,教学能力往往不作为晋级和晋职的参考标准,而科研在职称评选中所占比重较大,且奖励高,收益大,故青年教师不愿投入较多时间及精力放在回报较少的教学工作中。

(三)缺乏教学专业指导

首先,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均毕业于非专门性教师教育机构,因缺乏教师专业化训练,而当前医学院校教师岗前及任职后培训存在的不足,又无法弥补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知识的缺失,所以导致青年教师缺乏教学技巧,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不能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教学设计不理想。课堂教学控制及组织能力较弱,课堂教学欠生动,教学反思及研究能力差,致使教学质量不高,影响了自身的教育自信力及专业发展。其次,医学临床教学医院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都有指导青年教师的职责,但在现实中,指导教师忙于自身的临床及科研等工作,只是名誉上的导师,没有真正履行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的职责。最后,部分青年教师自己对教学工作要求不高,缺乏主动性,更使得导师的督导流于形式。

(四)缺乏教学技能培养的长期规划

指派青年教师参加一些教学培训、教学会议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培训为应景之作,往往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也较差,故收益较小。此外,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缺乏长期规划,培训不成体系,对青年教师综合教学技能的形成不利。

三、提高医学临床课程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的途径

(一)建立常态化培养机制

建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及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包括建立实习授课制、岗前培训制、教学导师制、集体备课试讲制、教学督导制等。为青年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短期进修的机会。定期组织观摩本专业教学名师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技能操作等临床实践工作。导师对青年教师要制定培养方案,真正发挥传帮带的指导作用,最终需经过目标考核及过程化监督得到具体落实。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承担数次实习生小讲课及生产实习等教学实践。要进行教学领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学监督考核等教学督导机制,帮助和引导青年教师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要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二)减轻临床工作压力

医学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既是帮助医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技能的桥梁,又是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优秀医生。因此在进行本专业临床课程教学时应适当减轻青年教师临床工作量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置于临床教学活动及教学的学术研究中,保证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真正促进其教学技能的提升。

(三)建立良好的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

改变以往重科研轻教学、重临床轻教学的观念,提倡临床、教学及科研并重,学校的发展定位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在执行政策时,要向教学工作倾斜。学校及医院对青年教师职称晋升评定、年终考核、效益工资发放等方面增加教学能力、同行评价、学生评教的比重,适当降低科研论文数量,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制定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技能比赛、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学科竞赛等活动,对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及奖励,并在年终评优或职称评定时给予加分。

(四)开展师德教风建设

师德教风建设是激发青年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及使命感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围绕育人的核心任务,开展相关主题的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以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方式,促进师德教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青年教师热爱教学工作,潜身于教学,研究教学,站稳讲台,站好讲台。

(五)青年教师应谋求教学技能的自主发展

青年教师应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及主人翁精神,通过努力学习,自主提高教学技能。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使得教学与临床、科研工作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保证自己的专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参加各类提高教学技能的培训班、观摩学习、考察、研讨及竞赛活动。主动联系教学导师,深入课堂及病房,进行教学观摩学习,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四、结语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其自身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未来,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医学高等院校的医学生承载着中华民族健康的重任,医学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承担着促使医学生向医生的身份转换、培養其获得专业实践能力的重任,故提高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是高校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参考文献

[1]车玮,曾智.教学技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点[J].医学教育新思维,2009(12).

[2]李梅.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养途径和方法探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9).

猜你喜欢

教学技能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工作坊”教学模式对高职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启示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微课对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探究如何高效推进小学体育教学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