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2018-07-23杨斌高策理吴志勇
杨斌 高策理 吴志勇
摘 要: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要从多形式、大规模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需要从理念、质量、结构、制度等方面分析:随着高校继续教育所处的时代环境的变化和高校继续教育职能的演变,高校继续要重新定位;继续教育要在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架构下与全日制学历教育统筹协调发展;要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基于需求导向的继续教育质量变革;要优化高校继续教育供给结构,实现继续教育供给机构、产品结构、资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使其与国家需求、组织和个人需求紧密贴合,精准供给;要完善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制度体系、执行体系、价值体系等,保障继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高质量;供给侧;教育制度;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判断,并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作为高等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的高校继续教育,全面把握新时代脉搏,审时度势,科学定位,实现从多形式、大规模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转变,是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本文基于对新时代继续教育的认识,从战略、质量、结构、制度等方面对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再认识
1996年,加拿大教授比尔·雷丁斯在《废墟中的大学》一书中提出一个命题:“大学在这混乱而又充满竞争的世界中该担负怎样的使命”。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新时代的到来,高校继续教育同样面临着新挑战、新要求、新使命及重新认识、重新定义的问题。
(一)高校继续教育所处的时代环境变化
1.新时代对高校继续教育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的特征作出了科学判断,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制定了行动指南和实施方略,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新时代人们的消费升级,消费品质提升,学习需求也面临着升级换档,继续教育面临着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对美好继续教育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国家、组织和个人的学习需求,成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成为新时代对高校继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技术与教育的快速融合催生继续教育新生态
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社会媒体技术、可视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在继续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继续教育发展生态变革源源不断地提供创新基因,改变着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促进了学习认知的升级,将原来彼此孤立的学习价值点不断连接、创新、生长、增值,形成一种线状、面状乃至多维的网状的新学习生态,深刻地推动了高校继续教育业态变革。只有更加热情地拥抱新技术,积极把新技术与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相结合,才能有效促进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
3.VUCA时代给高校继续教育带来了不确定的新挑战
苏联解体后,美国陆军军事学院(U.S.A r m y War College)提出了VUCA一词,以此来形容世界环境处于一种新的状态下: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在這个时代,客观世界以及人们的主观理念都处于快速的变化中,纷乱复杂的现状让我们很难再用简单化的范式来处理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信息大爆炸以及随之而来的信息碎片化让我们更难以清晰地认识到客观世界的全貌。VUCA时代产生了道德、伦理、社会失范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组织发展也面临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互联性、动态性和多目标性……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办学模式如何变革才能适应不确定时代的新挑战?
4.终身学习理念提供了引领高校继续教育变革的新规则
自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出版《终身教育引论》后,终身教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潮。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体系,更是一种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指针,终身学习理念引领下的高等教育变革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2008年,欧洲大学协会制定并发表《欧洲大学终身学习宪章》,明确提出在大学发展战略中应植入终身学习理念,大学的使命和发展战略中应包含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规划,为营造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发挥关键作用。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2030行动纲领》,确立了“确保全纳平等优质的教育,促进终身学习”的宏大目标,标志着全球教育进一步迈向了终身学习的新时代。
终身学习理念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教育思想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2013年9月9日在教师节致全国广大教师慰问信中,习近平特别要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2013年9月25日在“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贺词中,他指出“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2014年5月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时,他向世界作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庄严承诺。以终身学习理念作为主要支撑的高校继续教育,如何构建未来的发展蓝图?
(二)高校继续教育职能演变
推进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首先要把握好继续教育的功能内涵和定位。对高校继续教育功能内涵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继续教育肇始于19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大学推广(University Extension)运动,是大学从“象牙塔”走出,主动为社会大众成员提供教育机会的一种形式。1858年,伦敦大学首创校外学习制度,面向社会成员开设函授课程和校外课程,被誉为世界范围内大学继续教育的开创者,伦敦大学是世界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历史起点。随后,剑桥大学(1873年)、牛津大学(1878年)、哈佛大学(1910年)等世界知名大学也纷纷建立继续教育部门,面向社会普通大众开放大学资源,提供终身学习服务。早期的继续教育主要体现了大学社会服务的职能和使命。随着大学功能的不断拓展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日益普及,高校继续教育从最初的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发展成为终身学习视野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继续教育,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反复强调继续教育,十九大再次作出“办好继续教育”的重大决定。
从实践上说,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夜大学,1979年5月,清华大学水利系张宪宏教授作为我国唯一代表参加了首届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并将“继续工程教育”概念引入中国,继续教育的概念在国内逐步得到推广。1985年全国第一所继续教育学院——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立,服务社会是其成立和发展的最初动因。1996年,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指出:“继续教育应当成为我校培养各种类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沟通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的桥梁。”2002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后,提出了“教育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随着继续教育的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才发展、服务高校发展战略,成为高校继续教育主要功能。
(三)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职能定位再定义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判断,为我们重新认识和定义高校继续教育功能内涵和定位提供了历史新方位。十九大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战略举措。而人力资本准备不足成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因此,十九大报告提出“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战略要求,并明确了新时代人力资本的三大战略任务:一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以及“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二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三是“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也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继续教育的三大战略任务,高校继续教育成为国家、组织和个人持续发展的赋能者和创新动能的提供者。
基于新时代对继续教育的战略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功能内涵可从三个维度理解:继续教育是国家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日制教育共同构成我国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习)制度。继续教育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人才资源开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才培养,集聚国家发展战略优势,提高国家战略竞争力;面向各类组织(政府、企业等)提供学习服务,提升组织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面向成人提供学习服务,提高人的创新力、职业发展力和岗位适应力。继续教育是国家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汇聚各种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让广大社会大众充分享受到教育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二、在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架构下推动高校全日制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均衡发展
由于受传统观念、体制机制、办学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影响,高校继续教育存在不少问题、矛盾和挑战,从学校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来说,存在着全日制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不协调、不均衡、不同步的问题,部分高校没有把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忽视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缺少有效的沟通衔接,学校各种教育资源不能够互通有无,影响了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水平和效率。从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现状来说,还存在着观念陈旧、定位不准、地位边缘、抓手不足、创新不够、特色不明、质量不高等问题。进入新时代,急需在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框架下,解决高校全日制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发展不协调、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看,主要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是在终身教育(学习)理念指导下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大学进一步开放,普通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间的边际逐步模糊并且相互融合,形成基于终身学习理念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这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美国将继续教育摆到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几乎每所大学、学院都办有继续教育项目,进一步扩大社会成员的学习机会成为大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国颁布了《继续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大学推进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责任,成立了隶属于总理的常设小组,负责制定与实施继续教育政策,政府各部委代表组成全国继续教育理事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成立继续教育管理机构。英国号称“继续教育王国”,2006年其教育与技术部公布继续教育白皮书强调了“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部门之间的更加强有力、更为系统的整合”。
《欧洲大学终身学习宪章》在强调大学终身学习使命的同时,对于大学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进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如:“为不同学生群体提供教育和机会……这些群体包括高中毕业生、成人学习者、在职专业人员、追求丰富文化生活的老年学习者以及其他群体,针对他们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贯穿终身的优质教育”“调整学科,使其更具开放性并吸引更多的成人回流学习者”“大学应向所有年龄段以及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各类学习者提供学业和专业指导以及心理咨询”“认可传统教育之外的各种学习形式,大学应认可正规高等教育以外的各种教育形式”“在终身学习框架下加强研究、教学和创新的关系”“将大学自身建设成终身学习的典范”,等等。
我国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也有基本的规划和设计。《教育法》第十一条“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衔接融通,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主体结构。第二十条“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把继续教育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中共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关于教育工作指示精神也勾勒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的基本架构。具体概括为“四个融合”:一是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二是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三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四是网络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2015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贺信中对终身学习理念和教育信息化进一步作出深刻阐述:“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习近平的论述不僅回答了为什么要“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并且清晰地指明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特征。在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框架下推进新时代高校全日制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均衡发展,既是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在终身学习理念引领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也是国家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要求,它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有利于教育均衡化、民主化、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国际化发展,将是我国未来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全日制学历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还要有一流的非全日制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学校的发展战略中,二者相互协调,统筹发展。清华大学十分重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统筹协调发展。2002年8月通过的《清华大学2001-2005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在描述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格局时提出:“根据‘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的原则,坚持以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打基础,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上水平,以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增活力”。2014年9月国务院批准的《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大学人才培养结构布局,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继续教育“秉承服務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的宗旨,坚持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办学目标”,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一体两翼”,与学历教育一同履行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职能。
三、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需求导向的继续教育质量变革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继续教育也要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距离最近、联系最密切、感知需求最敏捷、对需求反应最快速的一种教育类型,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从国家、组织、个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和重视高校继续教育质量,树立需求导向的继续教育发展新型质量观,推动高校继续教育质量变革,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
(一)回归教育本质,明确育人标准
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应该是新时代教育,包括继续教育发展的根本宗旨。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成人性、应用性、职业导向性等特点,其实质是学习者根据职业发展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会学习;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学习者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动学习者职业素养养成,提高职业发展核心竞争力。高校继续教育要不忘初心,回归教育本质,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明确育人标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求真育人”“立德树人”,“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加强对学习者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价值塑造,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完善质量标准,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实现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建立标准。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形式,高校继续教育标准应该是以学习者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社会服务标准。其质量标准建设应坚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立足中国国情相结合、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相统筹、统一标准与彰显特色相支撑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建立以先导性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指标,以机构标准、教学标准、评估标准为主要内容的高校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继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
(三)遵循规律,满足需求
高校继续教育需求具有多源性特点,既有国家战略引导的明确需求,也有市场导向的隐性需求;既有问题导向的现实需求,也有应对普适性需要的需求;既有学习者基于组织发展的需求,也有基于学习者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等等。简而言之,高校继续教育的质量就是更好地满足国家需求、组织需求和个体需求等各种学习需求。要更好地满足国家、组织或者个体的各种学习需求,必须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合理配置学习资源和教学要素,不断提高满足各种学习需求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学习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同时,继续教育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特别是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终身学习规律;作为服务人的发展的终身学习的教育形式,继续教育又必须以人的发展、人才发展为核心,以人的能力建设和素质提升为核心,遵循人才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高校继续教育应是教育规律、成人学习规律、需求导向规律(市场规律)、人才发展规律四大规律相统一的新型教育形式。
(四)升级专业能力,提高学习项目设计感
继续教育需求变化不仅受国家战略、政策的影响,也与经济社会发展、学习者需求变化紧密相连,应对这些动态性需求,要求继续教育从业人员提高应对需求变化的敏感性、洞察力,及时响应需求,优化学习,优化项目设计。近年来,学习技术正在迅速改变着继续教育的业态,成为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质量变革的动力之一。迅速掌握并应用学习技术,推动高校继续教育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这就要求高校继续教育从业人员从忙于“组织师资”“安排课程”,帮助客户匹配“课程需求”的培训事务专家向组织学习专家(学习工程师、学习设计师)转变,提高继续教育专业服务能力,像工程师一样来设计学习,为组织战略落地、绩效提升提供基于人才发展和业务需求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用独特的学习内容、方法、方案帮助客户获得学习价值。
(五)拥抱新技术,变革质量管控模式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给继续教育质量管理变革带来了巨大助力,为变革继续教育质量管理理念和方式,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高校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继续教育质量监控平台,构建新型继续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从关注继续教育办学机构的空间、设备、人员等公共服务设施达标情况的监管转型到继续教育服务质量的监管;从对继续教育质量阶段性检查(如督导,督导属于抽查性质)的结果监管转型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伴随式、实时性质量监管;从事后补救型质量监管转型到实时信息采集分析的实时预警;从继续教育管理职能部门的单一监管转型到基于互联网的老师、学习者、委托方、第三方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综合性质量监管。
四、优化高校继续教育供给结构
结构是高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的组合与比例构成,是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依托。优化结构,促进继续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性支撑。当前,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新时代,以终身学习理念为经,立德树人为纬,通过对需求侧的深入研究和把握,实现继续教育机构结构、产品结构、资源(师资)结构“转型升级”,是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所在。
(一)优化高校继续教育供给机构结构
高校继续教育供给机构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从宏观层面来说,主要包括在高校设立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和区域继续教育基地,它反映了高校继续教育的区域布局结构,如: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一些省市也在高校设立了多类型的继续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发挥高校继续教育基地在事业发展中辐射、引领和骨干作用。从微观层面来说,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结构包括高校内部设置的继续教育学院等专门办学机构和各院系的培训中心等,优化高校内部继续教育办学机构,主要是各办学机构要定位准确、分工明确、业务清晰、优势互补。
(二)优化高校继续教育的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主要是以项目为基础的项目结构,它反映了某一高校继续教育的项目类型和布局。从高校继续教育产品供给结构来看,存在着千校一面、结构趋同、同质严重、特色匮乏的困境。
进入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产品供给侧要与国家、组织和个人的学习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建立需求导向的高校继续教育产品结构调整机制。
学历继续教育方面,要聚焦学历继续教育升级提档。目前,我国学历继续教育产品主要停留在专科、本科层次,社会上许多人几乎把它看成是“低质、低端”的代名词,而面向在职人员的研究生教育,一般不纳入继续教育范畴。从国外高校来看,学历继续教育产品线比较完整,从专科到博士层次都有,我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也应按照学历层次完善产品结构,升级提质。要处理好四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要统筹协调处理好全日制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全日制学历教育与学历继续教育的关系;三是要根据学校定位,完善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在内的学历继续教育项目层次结构;四是要破除政策和体制机制的制约,积极发展国际合作的学历继续教育项目。
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一是聚焦国家战略,发挥高校综合优势,大力开展国家战略引领的高层次继续教育;二是聚焦组织需求和个体需求,突出其市场化、专业化、终身化、全民化的发展趋势,开展特色鲜明、定位准确、与高校发展战略、规模、优势相适应、相衔接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三是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组织学习需求,提供人才培养方案、学习技术、学习平台、咨询产品等多元化继续教育产品;四是聚焦十九大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开发体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继续教育项目,从而找到高校继续教育“走出去”的契合点、发力点,力争做到“一带一路”项目走到那里,继续教育项目、资源和服务就跟到那里。
(三)优化高校继续教育资源结构
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是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核心竞争力。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既包括课程、师资及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科研、实验室、校史馆、艺术博物馆乃至留学生等校内资源,也包括校外资源,需要建立开放共享的继续教育资源整合机制。要树立“教师+”和“课程+”的概念,鉴于继续教育的职业导向性,继续教育师资来源应该是多元、开放的,高校理论型师资与来自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党政机关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师资,应该有适当的比例。而从课程体系来说,要加大开发复合型、交叉型的新课程的力度,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要加强与政府、企业、区域学习需求对接,建立市场导向、对接供需、精准服务、规范运作的继续教育产教融合服务机制,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继续教育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高校的学习服务。
五、以完善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保障高校继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完善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高校继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是高校继续教育实现功能、提升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关键。
(一)完善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包括政府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高校内部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与规则等。从政府职能划分来说,目前,教育部、中组部、人社部等各部委都有继续教育管理职能部门,行使各自行业、业务领域的继续教育管理职能,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进入新时代,要重点推进制度完备、办学规范、监管有力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而从高校来说,完善继续教育内部管理体制,重要的是管理体制要与高校发展战略、继续教育定位、规模、学科等相适应,与继续教育办学开放性要求相适应,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继续教育质量变革的要求相适应,从而形成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布局优化的高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二)完善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的制度体系
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的制度体系,既包括继续教育管理运行的規则体系,也包括继续教育治理运行的组织体系。高校继续教育治理体系要重点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建章立制,完善继续教育政策、制度和规定,确保继续教育有法可依,有制可循,依法治教。二是完善继续教育的组织体系,建立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继续教育治理的责任主体,高校党政主要领导为学校继续教育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建立由高校主要负责人牵头,相关管理和办学部门负责人及部分教师参与的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按照管办分离、权责明确的要求不断完善继续教育治理体系。
(三)构建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的执行体系
完善高校继续教育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形成高校继续教育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高校继续教育执行体系。一是明确高校继续教育服务供给的决策主体。继续教育服务供给的决策主体不仅包括职能部门和专家,还应包括办学委托方、组织者、学习者、社会机构等多元主体。二是增强继续教育学院(办学机构)的办学自主权。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和继续教育学院(办学主体机构)应该是继续教育规则、标准制定者与执行者的关系。三是建立多主体参与的继续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应该由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办学机构、委托方组织、学员乃至社会第三方中介组织组成,继续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主体参与的评价。
(四)强化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的价值体系
所谓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的价值体系,是高校继续教育治理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理念、价值规范和道德规范。高校继续教育的价值体系往往体现了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校风校训、教育规律、办学规律、市场规则、人才发展规律,体现了国家意志、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组织发展的要求等。在高校继续教育治理中,要特别强调继续教育本身所蕴涵的价值理念、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美国]德里克.博克著.曲强译.大学的未来——美国高等教育启示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吴坚.全球教育发展新趋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张德祥,林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本质的历史变迁与当代意蕴[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1).
[5]杨斌.专业学位教育的再认识与再进军[J].中国高等教育,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