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探究性课堂复习策略

2018-07-23徐更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归纳总结运用

徐更生

摘 要: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育人的重要目标,是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而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科学探究及创新意识、变化观念以及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及模型认知能力,还包括宏观辨识及微观探析能力、科学精神及社会责任。

关键词:设计情境 归纳总结 运用

近几年高考试题以化学学科最新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创设客观真实的试题情景,实现对化学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在高三化学复习中采用探究性教学,对学生各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对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

一、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设计情境问题,引导高三化学复习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出发点,在高三化学复习中采用“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在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将考点分解落实,设计富有层次性和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组,用问题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用探究性的情境设置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深刻领悟基本知识,培养问题意识,形成科学探究的学习品质。

比如在复习浓硫酸的特性时,讲到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一些气体。其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溶于水显碱性的NH3、常温下具有还原性的H2S、HBr、HI等。此时再抛出问题:“CO、H2具有还原性,它们能用浓硫酸干燥吗?”学生通过讨论,明白CO和H2在高温下具有还原性,在常温下不会被浓硫酸氧化。通过此环节互动,课堂气氛更活跃,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再如,进行“化学实验设计”的复习时,可以这样展开:

教师:“如果有一份NaHCO3样品,其中含有NaCl杂质,该样品的纯度应如何测定?”(只提出基本方案、原理思路,不用涉及具体步骤与装置)

学生经讨论得出——方案1:气体质量分析法;方案2:气体体积分析法;方案3:沉淀质量分析法;方案4:滴定分析法等等。这样的开始能够很快使各个层次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思路。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中创设的问题一要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二要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三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保证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从而促使他们去探究,进而对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升华。

二、指导学生联想,归纳总结,掌握规律,形成完整地知识网络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在引导探究、讨论交流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联想,实现知识的结构化、体系化、网络化和规律化,在探究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网络,把零散知识提升为规律,注重化学学科规律的形成教育。

如在复习有机化学时把握“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指导学生联想,归纳总结,掌握规律,把知识点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从而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渗透学科素养,提升学生运用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1.分类思想,化繁为简,探究知识的脉络性以构建知识网络

元素及其化合物种类多、反应杂,如果不能找出其中内在联系,就容易遗忘。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采用简单的知识点机械罗列、知识网络包揽构建和题海战术的方法,无益提升学生知识的应用水平。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引导学生应用分类法方法对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建构繁杂的元素及其化合物转化网,疏理零散的物质之间的反应体系,让学生在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同时,将反应原理与化学概念等学科知识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相融合,提升学生运用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从而高效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的复习。

2.指导学生构建微粒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在复习过程中重视构建微粒观,指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指导学生从微粒的角度去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一定同时有H+、OH-离子和H2O分子,电解质在这些微粒作用下其组成发生改变。如:强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发生完全电离,全部转化为离子;弱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发生部分电离,部分转化为离子;可水解的盐在水中发生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产生离子,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这些物质的水溶液中都存在离子、分子等微粒,因此,解决这类化学问题时都离不开微粒的观点。

四、引导探究,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究,贵在引导。高考化学复习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把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复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实现。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原电池教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铜、铁、锌、银、稀硫酸,导线和烧杯设计一个原电池,并写出电极反应式,引导学生从原电池原理、構成条件和电极反应等方面设计出形形色色的电池。然后讨论评价,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探究过程中由于学生能力有限,学生根本想不到或学生没有能力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教师要在学生探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分析推理、启发引导,从而得出结论。此外,在引导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结语

总之,在高三化学复习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猜你喜欢

归纳总结运用
回家的蚂蚁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谈数学教学中数学思考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