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实践探究

2018-07-23梁金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鹅卵石生活化美术

梁金兰

摘 要:教育改革发展到如今,幼儿园更加强调对幼儿各个方面的培养,包括幼儿园要进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活动。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南纲要》,表现出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充分体现了生活艺术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将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对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的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化 美术教育探究

一、生活化美术教育意义

1.激发幼儿兴趣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写,它指出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并且由于3-6岁儿童身心稚嫩,所以不适用拔苗助长式的教学方法,应该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主。兴趣需要培养,教师要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能够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幼儿生活中可以发现的事物来培养幼儿的兴趣,利用幼儿对生活的好奇心来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幼儿将生活与美术相连,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领着幼儿去挑拣鹅卵石,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鹅卵石上涂上各种颜色,让幼儿想象这颗鹅卵石是什么东西,他们可以把一块鹅卵石想象成一只小猫咪或者一个苹果。这些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用这些事物来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

2.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育忽略了美术课程的特殊性,美术课程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综合性、开放性、生活实践性,这就要求幼儿美术教育不仅仅符合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并且要将幼儿的社会生活与之相结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用的资源,采用生活化的美术教育的方式。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引领,让幼儿进行对的生活观察,并且让幼儿描述出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这能够帮助幼儿增加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二、生活化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美术教育要适合幼儿,教师应该选择以幼儿的需求以及能够接受的内容。如果美术教育的内容与儿童生活进行脱离,如果仅仅是让幼儿单纯地按着教师的范画进行模仿,那么幼儿会觉得枯燥。并且幼儿大多没有自控能力,都是以自我的情绪来主导行动,所以让幼儿产生兴趣才是进行教学的第一步。幼儿在这种枯燥的学习中会受到严重的天性压抑、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选择美术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教师也可以选择生活中幼儿常见的事物作为教材内容。例如,妈妈是幼儿最熟悉、最亲近的人,选择《妈妈的头发》作为绘画活动的内容,幼儿很容易入手,活动中,有的说“妈妈的头发是卷卷的”,有的说“妈妈的头发是长长的”,“妈妈的头发黄黄的”……孩子们边说边画,画出各种各样的头发。因此,这些有关生活的内容更加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更能够帮助幼儿进行全方面的发展[1]。对于教学的内容教师应该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变,不能过于单调。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还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了解幼儿内心世界等。教师也要学会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幼儿生活中富有幼儿教育价值的教材。例如,巧克力的颜色、形状各种各样,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爱吃的东西,将巧克力作为小班泥塑教材,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在搓一搓、捏一捏、揉一揉、压一压中,制作出一盘盘与众不同的巧克力。可见,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各种审美能力和美术技能。

三、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指导策略

1.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1)从大自然中寻找

大自然里丰富多彩,拥有很多能够被利用的材料。它给幼儿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天然的材料,鹅卵石、沙子、果实、树叶、贝壳……这些都是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的材料,这能够与幼儿的生活进行联系,容易帮助幼儿提高自我的创造能力以及创造意识。因此,教师应该从大自然中寻找适合被利用在美术课程上的素材。这能够开拓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自然美中受到感染熏陶,为幼儿的艺术意识奠定基础。

(2)从生活中寻找

教师可以将幼儿生活的废旧物品作为美术素材,让幼儿进行再创作的活动,这能够帮助幼儿增加他们参加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想象力。生活中被丢弃或者忽视的生活材料,例如废旧包装盒、丢弃的器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幼儿绘制具有艺术性的手工艺品上的图案、色彩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精心的挑选,进行对废旧物品的加工、改造,让它们重新放射光彩,变成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新亮点。这不仅仅利于环保,还能够培养幼儿废物利用的良好品性,能够给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增加生活的气息[2]。例如,收集各种包装盒,引导幼儿经过重新改造,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楼房以及人造卫星等。

2.教师的指导策略

(1)利用环境的熏陶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

環境熏陶是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应该为幼儿营造美术氛围,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等各种途径,从而提高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美好的能力。例如,在“欢欢喜喜过年”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布置环境以此来渲染喜庆、热闹的氛围,也可以利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例如剪纸以及年画来布置教室、走廊[3]。

(2)利用主题活动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

利用主题活动也是进行美术生活化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主题活动“我自己”,主要是让幼儿进行介绍自己,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画家的自画像,介绍画自画像的步骤,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用各种各样的颜料进行创作手掌印画,多个手掌构建不同的造型。生活化的主题活动,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生活化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的一大创新与改变。这不仅仅能够帮助幼儿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并且将美术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菲.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3(14):155-156.

[2]沈颖.浅谈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250-250.

[3]郭志红.浅议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策略[J].教育界,2014(9):192-192.

猜你喜欢

鹅卵石生活化美术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会说话的鹅卵石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意美术
鹅卵石里的中国风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上庄村,在鹅卵石上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