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小班的奥尔夫音乐教学

2018-07-23包丽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小班

包丽芬

摘 要: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促进幼儿感官发展的同时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并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幼儿的人格个性、审美能力。本文主要阐述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特点以及教学优势,并根据教学经验提出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以改善当下小班音乐教学的现状,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奥尔夫 音乐教学 小班 教学模式

引言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当下闻名世界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尤其适合幼儿园幼儿的音乐启蒙教学。本文主要介绍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特点以及教学优势,并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所有教育的实施对象都是“人”,只有将教育的作用力发挥在“人”的身上,才能真正的展现教育的价值,达到教育的目的,激发“人”的潜能。如奥尔夫所言:“音乐始自人自身”,就好似自然界中存在腐殖质,才能够使万物生长,也只有依靠原本的音乐才能发挥幼儿身上的力量。音乐是知识,是能力,也是手段,是一种可以激发“人”的潜能的工具。因此,音乐教育必须秉承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理念,这也正是奥尔夫音乐教学原本教学理念的完美体现。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教学特点

1.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将说话语言、行为动作、打击乐融为一体。

说话的语气、语调与音乐中的音色、音调具有极大的关联。奥尔夫在原始民族音乐中受到启发,发现了语言通过音乐表达形式所展现出的价值。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选择演奏固定音高旋律的乐器进行教学,例如:钢片琴、木琴等,或者是无固定音高但是可以打击节奏的乐器,例如:沙锤等[1]。

2.参与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于回归自然,通过多途径让幼儿参与其中,感受音乐。在教学中,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的能力,音乐在该方面的作用在于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其中,音乐响起时,幼儿可以通过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种音乐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宣泄、抒发自身的感情。

3.即兴创造性

我国音乐教育的不足之处在于抑制了幼儿的想象力,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为他们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幼儿看到一幅图画后,可根据自身的理解用音乐表达,使用简单的乐器即兴表演、即兴演奏,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其充分的想象力。没有乐器时,幼儿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代替乐器演奏,充分展现了对于乐器的创造能力。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宗旨在于通过音乐教学活动,促使幼儿掌握音乐知识及技能,并且在促使幼儿掌握音乐知识及技能的同时获得身心愉悦的感受。因此,音乐教学的教学设计需要具有创意,利用不同表现形式使得幼儿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创造,学习如何将音乐与身体融合,促使幼儿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尝试,通过肢体语言和乐器打击获取知识,这正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魅力所在[2]。

2.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音乐教学常常将学习歌唱、学习音乐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和幼儿带来了压力,导致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成了一个难点。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认为音乐是人本身的一种需要,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幼儿需要的不是去掌握熟练的技巧,而是环境带来轻松和心理上的自由。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园小班的应用思路

幼儿园小班的学生受到年龄、身体机能、认知能力的限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无法完整的将音乐美的技巧、技能表现出来,甚至无法完整的将活动内容表演或演唱出来。但是,该阶段的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感受力、创造力以及身体各项技能都在迅速的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节奏、音律、动作等音乐语言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根据幼儿实际情况,采取最靠近幼儿心理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是最适合幼儿的音乐教学方式之一。

1.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游戏中,提高幼儿课堂参与度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将游戏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借助游戏调动幼儿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接受音乐学习,全身心参与其中,在音乐中寻找乐趣,最终转化为“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的音乐教学模式。以《七个半跳》的教学为例[3]:《七个半跳》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典型曲目,是AB音乐结构,A表示重复,B表示变化。曲目中,A段由两个八拍组成,节奏感强烈,朗朗上口,旋律和谐悠扬;B段由七个长短不一的长音组成:一个半、两个半、三个半、四个半、五个半、六个半、七个半,这些依次递增的音节长短是不固定的,促使曲目充满了悬念和神秘感。主要的教学思路为:为加强游戏的趣味性,可为拍打节奏取一个有趣的名字——拍蚊子,指导幼儿伴随A段节拍和旋律,双手拍腿,在节奏感强烈的音节处则拍手三下,例如在第13、13、14小节处。音乐进入B段时,指导幼儿仔细听长音的变化,根据音节长短“拍蚊子”,在长音开始时双手张开找“蚊子”,长音结束时做“拍打”动作。《七个半跳》整个曲目中,A段旋律、节奏变化不大,较为平稳,而B段,节奏变化较大,并且越来越快,由一个半长音变成后来的七个半长音,且每个长音的长短不一,这就需要幼儿全神贯注的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而作出对应的反应,跳跃性高的音乐游戏可有效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听辨能力,在培养幼儿旋律感、节奏感的同时,促使幼儿对音乐曲式结构产生更为直觀的感受。

结语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的是人本理念,以感性作为主导去传播知识和思想,有效弥补了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有效培养和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教师音乐善于使用奥尔夫音乐教法学,不断探索出更适合幼儿身心和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不断激发幼儿的潜能。

参考文献

[1]王楠.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7(14):19.

[2]文铭婕.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216-217.

[3]田立珺.奥尔夫教育理念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5):185.

猜你喜欢

奥尔夫音乐教学小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