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
——《测量力的大小》一课两教对比反思

2018-07-20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世纪学校张紫娟

学苑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弹簧秤测力计先学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世纪学校 张紫娟

我校提出了构建“能动善思”的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理念的引领下,每个教研组开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组内老师们多次课堂观摩、理论学习,交流心得,找到了一个适合科学课,又能很好体现“能动善思”这一理念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它比起传统的“先教后学”会更有效吗?在教研课上我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上《测量力的大小》一课,两次不同设计,产生不同效果。

一、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的区别

先教后学,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教师先教一教,学生跟着学一学,然后练一练。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堂课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模仿。

先学后教,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模式,“先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让学生先自学。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课堂实践

我校提出了构建“能动善思”的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理念的引领下,每个教研组开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在教研课《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教学中,我们尝试用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两种不同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对比思考选择哪一种教学方式更有效。

1.教学片断描述。

(1)先教后学。

①导入:引出弹簧秤。

②认识各部分的结构。

现在我们就用1分钟的时间来比赛认识一下这位新伙伴,看看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又有什么作用?教师边说边演示:这是提环,这个部分有什么作用呢?在测量的时候要用这个提着测力计,并且要提着测。

③学习弹簧秤的正确使用方法。

④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

⑤交流测量中发现的问题。

⑥测一测周围物体的重量。

流程:先教——后学——再操作。教师先以讲解和演示的方法教会学生使用测力计,然后让学生根据正确的使用方法去使用测力计。教师花了很多时间来讲解,想让学生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以最短的时间学会正确的方法。可实际上,不管老师讲解如何规范细致,学生操作中依然会出现很多错误。由于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学习效果较差。

(2)先学后教。

①导入:引出弹簧秤。

②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单,玩一玩弹簧秤:认识弹簧构造;观察:弹簧秤的变化,测出一个钩码的重量(教师及时抓拍学生的测量的过程)

③交流玩中发现和遇到的困难。

④教师根据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补充介绍。

⑤交流一个钩码的重量,发现每一组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秤和自己测量的过程,发现问题出在操作方法上,一起调整得出正确的使用方法。

⑥测测周围更多物体的重量。

流程:先学——后教——再操作。整个学习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提供的学习单的引导下开展进行。先玩一玩弹簧秤:认识弹簧构造;观察:弹簧秤的变化,再试着测出一个钩码的重量。五年级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生借已有的经验完全可以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并尝试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在测量中去发现问题。在交流总结时,同学们会发现同样一个钩码的重量,每一组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秤和自己测量的过程,发现问题出在操作方法上,老师再和学生一起寻找得出正确的使用方法。最后再展开操作训练。这种教学方法的精彩之处在于,教师先不教,而是引导学生先学,给足学生充分的学习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主体得到很好的发挥,学习积极性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2.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 先教后学 先学后教教师的授课时间 约为23 约为15学生的活动时间 约为16 约为24课堂活跃程度 基本活跃 活跃学生课堂表现 学生纪律很好,有点沉闷活跃、积极参与学习效果 操作正确率低 操作正确率高

三、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课堂实践对比反思

小学科学新课标中指出:“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先学后教更适合这一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习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1.先学——学生学得更主动。

科学课是从三年级开始开设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让学生先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充分的暴露问题,老师在进行点拨释疑。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听、学为主动的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的激发出来。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平台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长期坚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单的提示,自已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先学测力计的结构,也可以先测一测一个钩码的重量,不用像“先教后学”的教学中,手拿测力计,想玩却不能玩,还要耐着性子听老师枯燥的讲解。

(2)自主选择学习方式。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自学,可以互学,学习更自主。对于学习单中较容易的问题,可以选择自觉独立去完成。如测力计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完全可以借助书本独自完成。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则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完成。如对于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这一新的学习内容,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和小组组员一起来探讨完成。小组合作学生中,往往是采用“优差生搭配”的原则,在先学的过程中,先学会的优生可以充当起“小老师”的身分,近距离辅导后进生,后进生的学习困难减轻了,优生在教的过程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如《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就是很好的证明。教师在认识和使用弹簧测力这一教学环节中,改变以往“先教后学”的模式,而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出示一张导学单,明确自学的任务,学生有目的开展学习。学生课前先借助教师提供的导学单、教材和已有的相关材料,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可自由选择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可以选择自学或是和组员互学。

导学单:

活动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观察弹簧测力计,在下图中写出各部分的名称。

测力计一大格是代表多少?

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范围是多少?

活动二: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并记录。

借助教师的导学单,学生学得更主动。

2.后教——教师教的更轻松。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教,而是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做出评判,在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后,对于个别不会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指导。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意味着老师的“后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后教”中的老师不再需要一味的讲,满堂灌。努力减少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教师根据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地讲解。只讲重点、教错点、补漏点,把课堂让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深度,让科学课堂回归本色。

(1)教重点。每一课总有一个重点,它的突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如《测量力的大小》一课中测量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需要教师教的。但是这里的教也不是一味的讲,直接的传授,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先学的过程中,学生已尝试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通过各组数据的比较,学生发现同样的钩码,却测出了不同的数据。教师适时的出示同学们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同学自己去发现思考,最后整理出正确的使用方法。

(2)教错点。学生虽然具有一定学习能力,但是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科学学习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并及时的纠正,形成正确的科学方法、科学概念。如《测量力的大小》中读数的一个环节,学生就很容易犯错。在后教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练习读数。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拉动弹簧秤,让其他组员快快速读数;课件出示不同的刻度,让学生学会不同刻度的读法。

(3)补漏点。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总是会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较容易的内容,有的内容可能会被学生忽略,这就需要教师后教中及时地补充。如《测量力的大小》有关牛顿的介绍。这一环节中采用了微视频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视频的学习中认识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认识“重力”概念,力单位的来历,补充学生的课外知识,在故事中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从《测量力的大小》一课两教中我们可以发现,先学后教更有效,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充分的还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长期坚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以学生先学为主。但是,教师的后教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及时关注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的引导,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先教后学”的优点,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猜你喜欢

弹簧秤测力计先学
例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用弹簧秤探究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实验的思考与改进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先学后教探索数学课堂新模式オ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方法、技巧、探究与提高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先学后教在图像与性质教学中的有效性对比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