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的设计及应用

2018-07-20福建省屏南县实验小学梁发珍

学苑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师生文本小学生

福建省屏南县实验小学 梁发珍

对话式教学模式不仅注重课堂语言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追求师生、生生之间思想和情感等的碰撞与共鸣,以及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和谐联通。下文将谈一谈如何设计有效对话形式,探寻对话应用策略,提几点自己的教学见解和感悟。

一、优化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激发课堂动力。

对话式课堂是充满动力的学堂。优化实施对话式教学,能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提高小学生参与数学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和对话交流,充分激发课堂动力。

2.有助于指引激趣学习。

对话式课堂是充满趣味的学堂。教师紧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利用多样丰富的对话话题,创设愉悦的对话情境,优化实施对话式教学,能有效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指引他们不断探究和解决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促进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

3.有助于提升课堂实效。

对话式课堂是富有效率的学堂。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巧借有益教学资源,设置对话秩序和进程,来引领学生参与对话互动学习,能促使他们在和谐互通中开展探讨交流,激发更多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质疑精神,有效突破重难点,逐步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二、优化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的教法设计

1.创设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就是教师引导小学生对照文本教材,进行主动学习、思考、反思的过程。如为了有效激励学生开展自我对话,教师除了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还可以通过选设鲜活的、开放的课内外数学案例来激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情绪,或设计直观的数学教具来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培养自觉观察思维能力,或借助数学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探索、争取进步。设计自我对话既是促进小学生自省自悟的需要,也是培养他们个性化学习的前提,还是促使他们积极激疑、质疑、释疑、悟疑的重要学习环节。

2.创设生本对话。

生本对话即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共鸣过程。小学生参与数学文本学习,经历了探究学习过程,同时获得了体验、感受和成果,展现出对数学文本素材的个性化解读和见识。为了有效指导生本对话,教师必须聚焦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生成的疑难问题,引领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初步学会解析文本,表达自己的学习观点,实现与数学文本中的知识原理、题例题型、问题情境、训练技能、解题技巧等的和谐对话,从而真正有效解决文本中的疑难问题。

3.创设生生对话。

生生对话是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设计生生对话,必须引导学生通过组建学习小组、采用分层合作、开展交流学习等途径,开展同伴对学和小组群学活动,加强互动、交流、分享,激扬合作探究的热情,共享数学学习心得、成果和成功的喜悦。但生生对话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和点拨,恰当的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能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瞄准数学话题,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

4.创设师生对话。

小学数学对话课堂要求师生之间需建立和维护一种默契协调的对话情态,以和谐对话来不断丰富师生的课堂感受。如教师积极利用有趣的话题、直观的媒体、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问题等,来创建富于动态的对话课堂模式,有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细致把握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增添学习体验和感悟,拓展数学思维。

三、优化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1.启思导疑,激励自我对话。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提高自主对话能力是对话式教学的重要要求。在小学数学课中,教师紧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着重设计有利于启思导疑的课堂环节,来指导、激励他们开展自主学习,激活数学想象与思维能力,实现有效的自我对话。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新课教学前,在课堂导入时,这样启发学生:“同学们,请先回顾下已学的长方形面积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情况,说一说你在本节课最希望解决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学生们认真思考,纷纷举起手来,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平行四边行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呢?如何才能转化成长方形?”有的学生提出:“我想知道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还有的学生提出:“什么是空间观念?我有点乱,老师能不能教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图形来学会观察和比较?”这些疑问充分体现出他们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积极思考,是他们自主参与数学学习、自觉思考、主动质疑的良好表现,对启发他们学会自我对话、带着学习问题走进新课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在教师的巧引妙导下,学生身处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能更加自主地尝试学习方法,激发思索想象,舒展学习个性,养成自我对话的良好品质,生成学习问题,为新课学习准备了必要的问题。

2.巧聚焦点,指引生本对话。

数学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文本中蕴含着海量丰富的、精选设计的知识精华。教师适时关注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做好课堂观察,引领学生巧妙聚焦课堂中的难点疑点、争论焦点和思维触点,对促成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互对话,实现有效学习,逐渐提升数学素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数学课中,我们总是想方设法为小学生创设一种温馨的对话氛围,鼓励互帮互助,让他们在亲切融洽的学习环境中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在互动中激起参与解读、探究文本的积极性。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一开始,有的学生就认为:“这太简单了,现代电脑技术这么先进,我们只要用电脑就可以把任意的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教师适时捕捉了这个学生的“质疑声音”,并说道:“真的就那么简单吗?”在此,顺势设计了以下问题情境,利用追问形式来启发学生进行思索探究,促使他们与数学文本的有效对话。首先直接利用多媒体设备,链接入网络,搜索获取一张人物图片,并在屏幕上将原图分别进行三种操作:(1)把图片的长边放大;(2)把图片的宽边放大;(3)把图片的长边和宽边以相同的倍数同时放大。于是,设问道:“大家想一想,在操作(1)(2)(3)中人物图片分别有何变化呢?”孩子们都争相发言:“第一种操作中的人物变扁了”“第二种操作中的人物变瘦长了”“第三种操作中的人物变大了,但没有变形。”接着,追问:“以上放大操作,哪一种才是数学意义上的放大呢?”他们很快指出了是第三种操作。此时,继续追问:“那么,你们知道怎样把原图放大成第三种图片吗?能不能利用已学过的‘比’的知识来描述一下呢?”此时,学生之中提出的观点可谓千奇百怪,他们虽然有直觉的感受,但对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与缩小的区别还不会理解。看到学生们都无法统一观点时,进而追问道:“同学们说的这些观点,到底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何不一起看一看课本中是怎么说的呢?”很快,他们通过认真阅读课本,找到了答案。

在此,教师利用创设问题情境、不断追问的有效形式,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热情,使他们与数学文本进行着循序渐进的对话,领悟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本质。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优化导学设计、激励对话行动、分享交流增进对话实效等多种途径,指引学生巧聚课堂焦点,实现与数学文本的深度对话。

3.合作共享,力促生生对话。

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对话课堂的基本形式。教师优设互动合作、交流共享的课堂情境,能指引学生积极参与对话活动,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疑难,激活数学学习思维,从而促进数学对话课堂的教学实效。

如在开展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学时,教师指导各小组一起学习“平行”概念。先让各小组画出几种在同一平面内由两条不同位置关系的直线构成的图例,然后引导他们自主开展分类。当到了平行线分类时,不少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这两条直线永远都不会相交,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这两条直线延长了肯定会相交。此时,教师并不急着帮学生讲解,而是指导他们组建起正方和反方两个阵队,正方支持“两条平行直线不会相交”,反方支持“两条平行直线会相交”,让他们通过辩论交锋来充分表达不同的观点,进行对话探究。他们在通过分组辩论、比拼对抗,经历了由主观直觉判断、形象举例论证、巧用学具测量、到逐渐认识理解、达成学习共识的互动合作学习过程,最后他们很好地掌握了平行线的含义和特征,以及掌握了如何判断平行线不相交的方法,理解了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直线的这种特殊位置关系。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激起了许多富含思维含量的问题,充分展现出对话学习的良好效果,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了观察、比较、归类等学习技能,在对话共享中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

4.活设话题,深化师生对话。

叶澜教授认为,教学本质上就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意的过程。师生一起围绕特定的话题开展交流、探讨和沟通,将有利于构建对话课堂,促进有效对话教学。

恰当的话题是数学对话课堂的重要主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联系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等活动,设计生活性、叙事性、探究性、评价性的对话话题,让孩子们在贴切、亲近、融洽的话题情境中拉近师生距离,走进数学世界,在师生对话中潜移默化地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教师紧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求知心理,可以开设“数学家的故事”话题教学,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激发他们的对话积极性。又如在中年级数学课中,小学生已经形成和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叙事性对话话题,激励学生在写数学学习日志、讲自己的学习故事等平凡的叙事场景中充分融入对话课堂,在教师的积极鼓励下总结收获更多的数学学习心得。还有,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有所增长、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就可以设计“我的数学课我做主”对话课堂情境,引领学生一起开展学习座谈会、玩数学游戏、好经验分享、学习疑难交流等有益活动,激励他们参与启发性、诱导性的思辨对话活动,在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对话中发展数学思维,促进探求真知、获得知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中,创新设计对话式教学,教师应重在应用实施,应密切联系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合作学习、互动探究等课堂学习环节,来创设与应用多样化的对话活动形式,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为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提供更多有益的帮助。

猜你喜欢

师生文本小学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是小学生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