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长效热点,构建多维立体知识体系
——以“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为例

2018-07-20江苏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1期
关键词:赋税商业发展

江苏

通过对全国各地历年高考考点分布的梳理,我们会发现有些考点几乎年年考,常考不衰,有些考点几年一考,极少涉及,这也充分体现了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以“古代商业的发展”为例,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近六年五次对其进行考查,新课标全国Ⅲ卷也是两年两考(2016年才开始命制),江苏卷更是年年必考,2017年江苏卷更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对其进行考查。所以,“古代商业的发展”属于典型的高考长效热点,也是高考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长效热点,在高考复习备考中要重点聚焦,剥茧抽丝,条分缕析,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并通过纵向和横向之间的联系,厘清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做到宏观构建与微观探究相结合,从而形成多维立体的历史认识。

仍以“古代商业的发展”为例。在高考复习中,首先,要注意章节内的整合,明确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紧密关联,并受到经济政策的影响;其次,还需要注意不同模块之间的整合,明确经济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之间的紧密关联。以上是属于宏观构建的问题。微观探究方面,则要深入分析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等。本文中笔者以“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为切口,并选取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示例,进行多维度地解读和整理。

古代商业的发展由于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所以发展过程艰难曲折。但古代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古代商业还是突破重重阻力日益发展起来,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古代商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流通领域的变化

古代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扩大,带来了流通领域的新变化。一方面,流通领域出现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如隋唐时期,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的问世;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另一方面,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如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此外,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还促进了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高考链接】(2014·全国Ⅱ卷·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赋税制度的变化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从而也推动了赋税制度的变革。最初,赋税的征收要求缴纳实物,以粮食、绢、布匹等为主。唐宋时期,赋税征收变成货币与粮食、绢布并收。至明代,以“一条鞭法”为标志,赋税征收从以实物赋税为主向以货币赋税为主转变。货币赋税的征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高考链接】(2013·安徽卷·5)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 A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三、城市功能的变化

宋代以前,一般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市设在特定的位置,市与坊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贸易。商品交易活动有严格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宋代以后,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日中为市的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连,商品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总之,从商周到隋唐,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高考链接】 (2015·北京卷·1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B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四、工商业市镇的涌现

古代商业的发展,最先集中在城市,后向城郊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宋代以后,商品经济日益繁荣,社会分工扩大,专业化的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宋代,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明清时期,国内市场扩大,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全国尤其是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高考链接】(2017·天津卷·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 (B)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五、经济格局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隋唐时期,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工商业大都会。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超过前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影响力也逐步增大。杭州、南京、扬州、苏州等都市商业十分发达。工商业的发展,还催生了一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尤以南方居多。海外贸易空前繁荣,广州和泉州等南方城市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从而改变了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经济格局。

【高考链接】(2017·全国Ⅱ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C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六、社会结构的变动

伴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工商业的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市民人数不断增加,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民工商业者已经具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明清时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作“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高考链接】(2012·全国Ⅱ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B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七、社会习俗的变迁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日益繁荣,还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明清以后,由于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经商致富日益受到人们的认同,尊富崇利意识成为社会风尚,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市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尤其是一些富有的大商人追求享乐、生活奢靡。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茶坊、酒楼、瓦肆等也大量兴起。以上这些,都冲击着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并迫使封建政府在政策上做出一些调整。但在我国古代,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未改变。

【高考链接】(2014·全国卷·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D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八、生产关系的变动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其显著标志就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和机工之间形成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一种进步的趋势,实质上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但由于明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因而中国未能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高考链接】(2016·全国Ⅲ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九、思想领域的变化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已具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在此情况下,黄宗羲、顾炎武等先进知识分子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代表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提出“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思想,要求冲破理学束缚,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早期启蒙思想。他们对理学的批判继承,促使传统儒学重新焕发了生机。

【高考链接】(2013·山东卷·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十、文学艺术的通俗化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文艺创作越来越直接地反映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也成为文艺作品的主人公。同时,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文化娱乐生活提出了要求。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文艺创作日益通俗化、平民化、生活化,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市民文化逐渐崛起。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体裁和北宋画坛的风俗画就属于市民文化的典型代表。

【高考链接】(2012·全国大纲卷·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 C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在高考命题中,这样的高考长效热点还有不少,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道路的选择、现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苏俄(联)经济政策的演变、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在高考复习备考中,要着眼于宏观构建与微观探究相结合,注重章节内的综合、章节之间的综合和不同模块之间的组合,运用纵横联系的方法,对这些考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并注意结合高考试题研究高考命题的方向和一般规律。

猜你喜欢

赋税商业发展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变化中的若干关系
唐玄宗开天时期宫廷的赋税性供给物资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