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2018-07-16余昌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肝段肝叶复杂性

余昌连

在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时,大多数患者都会选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该病。不同手术方案其治疗效果也不相同[1-3]。现在选取86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依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个治疗小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选取实施肝断或肝叶切除术的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6例,经常规检查与临床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诊断标准相符。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两个治疗小组。试验组43例均实施规则性肝断或肝叶切除术,其中男21例,女22例,为21~79岁,病程1~21年。对照组43例实施非规则性肝断或肝叶切除术,男19例,女24例,均为20~78岁,病程2~22年。回顾性分析两个治疗小组一般资料,具备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试验组实施规则性肝切除术,第一步为解剖肝门,参考肝内胆管解剖学分布实施肝切除术,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实际病情来确定切除位置和大小,或实施规则性肝段或肝叶段切除术。具体过程如下:对患者实施全麻,仰卧位,肋缘下2横指做反“L”型切口,进入腹腔之后,将肝脏四周的韧带进行完全游离,完全暴露病灶部位,然后将第一肝门进行解剖,使用止血防止大出血情况发生。沿患者的肝叶划分标准肝脏,在进行肝门阻断后切割肝,并在肝胆管处实施结扎处理,断面进行喷凝止血,使用止血纱布将创面进行覆盖,肝断面下留置引流管,缝合固定。对照组患者实施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大体步骤如下:全麻、仰卧位、切口、游离肝周韧带然实施后肝门阻断,上述步骤均与试验组相同,完全暴露肝脏后,沿病灶周围约1.5 cm处实施切肝,后续步骤也与对照组相同,注意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术后半个月内进行T管造影,检查是否存在残留的结石[4-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个治疗小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的结石清除状况,术后6个月之后统计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试验组的术中出血情况、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当前我国肝胆结石患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占胆道结石的25%左右。其常见于老年人群,发病因素较多,主要有胆管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等[6-7]。临床表现为疼痛、黄疸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引起肝脓肿甚至是肝硬化,最终丧失肝功能[8-9]。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现在临床确诊手段主要依赖CT、B超检查、胆管镜等。大多数患者都会选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该病。不同手术方案其治疗效果也不相同。传统的手术没有结合解剖学分区实施切除术,可以达到一定的治愈效果,但是手术康复后患者的肝功能受损伤,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具有高风险,术后并发症较多、易复发,难以治愈[10-13]。所以,提高该病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状况

本实验为了研究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选取86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依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试验组的术中出血情况、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均优于对照组。所以,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实施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能够达到理想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对肝的影响较小。

猜你喜欢

肝段肝叶复杂性
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探讨
ERAS理念下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腹腔镜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规则与非规则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对比分析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1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