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在原发性肝癌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16李春姗董芷辛张雅陈新立吴姗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原发性肝癌

李春姗 董芷辛 张雅 陈新立 吴姗燕

原发性肝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初期,极容易被忽略。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数周内即可恶化。如未及时治疗,患者通常会在1年内因肝衰竭而死亡。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的寿命。医疗卫生领域未来的人才是否能够准确全面的掌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知识,是决定着未来疾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进修的学生中随机选取37例作为观察组,观察了案例教学法在原发性肝癌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的实习生37例作为观察组,学生资料如下:性别:男21例、女16例。年龄25~30岁,平均(28.02±1.60)岁。同时选取2016年9月前本院的实习生37例作为对照组,学生资料如下:性别:男20例、女17例。年龄24~32岁,平均(28.11±1.69)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教学,由带教人员应用多媒体,结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进行教学。

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由带教人员为学生选择典型的原发性肝癌病例,以病例为基础,对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1]。教学方法如下:(1)建立原发性肝癌案例库:由带教人员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选取典型患者作为样本,建立原发性肝癌案例库[2]。案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转移情况、影像学资料、随访资料等,均应包含在案例库当中[3]。除此之外,还需将肝血管瘤以及肝脓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纳入到教学过程中,以供学生对疾病进行鉴别。(2)带教方法:教学开始时,带教人员可为学生讲解与原发性肝癌有关的知识。当学生掌握了相应知识后,需立即通过多媒体,为之展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4]。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对疾病进行诊断。带教人员则应根据学生的诊断结果,寻找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在接下来的讲解过程中,重点为学生解释该部分知识,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5]。(3)教学考核:带教人员可在每次课程结束时,均为学生展示一个新的病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自行诊断疾病,并提出治疗方案[6]。带教人员则需一一为学生指出其在诊断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原发性肝癌临床知识的掌握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考核成绩的对比情况,包括理论考核与临床考核2项内容。观察两组学生的教学质量评分,包括临床分期教学评分、诊断知识教学评分、治疗知识教学评分3项指标。

1.4 评分方法

1.4.1 考核成绩评分 包括理论考核与临床考核两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各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

1.4.2 教学质量评分 由带教人员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共100分,临床分期、诊断知识、治疗知识分别为40分、30分、30分。得分与教学质量正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比情况

观察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90.80±1.69)分、临床考核成绩(91.43±1.22)分;对照组学生理论成绩与临床考核成绩分别为(74.06±1.43)分、(72.58±2.3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的对比情况

2.2 两组学生的教学质量评分

观察组学生临床分期教学质量评分(38.01±0.97)分、诊断教学质量评分(27.89±1.02)分、治疗教学质量评分(29.00±1.00)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 2 两组学生的教学质量评分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发病与肝硬化及病毒性肝炎等有关,疾病的临床病象具有不典型的特点[7]。根据患者病变特征的不同,可将原发性肝癌分为肝硬化型、肝脓肿型、肝肿瘤型及癌转移型等类型。其中肝肿瘤型最为典型,患者发病时,可突发肝脏肿大及肝功能衰退等症状。及时治疗,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8]。

为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有效率,使患者的寿命得以延长,明确疾病的病理分型、提高诊断准确率较为重要[9]。作为未来原发性肝癌治疗领域的接班人,学生的学习质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疾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原发性肝癌常规的临床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带教老师虽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10]。但由于缺乏案例分析,因此学生很难系统性的掌握知识,学习效果往往较差[11]。除此之外,采用常规方法教学,学生通常很难参与到病情分析的过程中,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同样较低。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教学,学生理论考核成绩(74.06±1.43)分、临床考核成绩(72.58±2.39)分。表明学生对原发性肝癌理论与临床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通过对学生教学质量评分的观察发现,学生临床分期教学质量评分(30.26±2.63)分、诊断教学质量评分(19.74±1.88)分、治疗教学质量评分(20.01±0.30)分,表明常规教学方法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案例教学法为新型临床教学方法的一种,要求带教老师通过为学生提供病例的方式展开教学。进而使学生能够从单一的病例入手,从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方法等方面出发,全面、系统的掌握相关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升。与单独讲解理论与临床知识相比,案例教学的优势还在于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之能够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的观察,自行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这对于学生临床技能的提升,及其学习动力的增强,均具有重要的价值[12]。本文研究发现,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后,学生理论考核成绩(90.80±1.69)分、临床考核成绩(91.43±1.22)分。与常规教学方法相比,学生的各项成绩得分更高,表明教学效果更好。通过对学生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观察发现,学生临床分期教学质量评分(38.01±0.97)分、诊断教学质量评分(27.89±1.02)分、治疗教学质量评分(29.00±1.00)分,与常规教学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较高,证实了案例教学法在原发性肝癌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可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原发性肝癌教学过程中。通过为学生列举病例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对原发性肝癌临床知识的掌握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原发性肝癌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