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灶玄珠一唾轻 客卿新以玉泉名—说说古墨那些事
2018-07-16李静
□ 李静
文房四宝中的墨历史久远,它不仅是实用品,也是精美的艺术品,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成为收藏家眼中的珍宝。特别是一些文人、书画家,更是对古墨收藏情有独钟,往往因为得一佳墨而诗兴大发。因此,一锭上好的古墨,其价格极其昂贵,甚至是黄金的数十倍,自然也出现仿制古墨的现象,那些制墨名家的作品,更是泛滥成灾充斥市场。为此,学习掌握一些古墨鉴赏的知识和方法,就非常必要。笔者根据自己的体会,谈几点古墨鉴赏的常识。
一、知历史
中国人用墨的历史可谓相当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便在岩石和陶器上进行彩绘。其中的黑色,便是原始的墨。之所以称之为原始墨,是因为那时候人们用的是天然的石墨,或者用燃烧过的木炭,并非人工制造的墨。人工制墨始于何时,目前尚不能确定,但是,从长沙出土的战国竹简上的文字墨色至今漆黑来看,秦以前有墨是可以肯定的。
现存最早的人造墨的实物,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四号古墓中出土的墨块。此墨块高1.2厘米,直径为2.1厘米,呈圆柱形,墨色纯黑。同墓还出土了一块石砚和一块用来研墨的研石。石砚和研石上均有研磨的痕迹,且遗有残墨。说明早在秦朝以前,中国已经有了人造墨和用于研磨的石砚。
从考古出土的石砚看,直到西汉时期,石砚多带有研石。到东汉时研石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因为东汉出现了不需要研石,即可直接手持研磨的块状墨。一般为简单的柱形,到东汉晚期出现了松塔形这样带造型的墨块,海昏侯墓也出土了多块汉代的墨锭。
曹魏时期,出了个制墨名家韦诞,字仲将,官终光禄大夫。韦诞能书善画,又能制笔,尤精于制墨,享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韦诞墨与张芝笔、左伯纸并称“三绝”。韦诞之后,很长时间,中国无论书写或印刷,都用韦诞所创的制墨方法制墨,难怪后人都误将韦诞作为制墨的发明人了。
图1 明 罗小华 凤凰纹墨 济南市博物馆藏
图2 清 叶公侶天孙云锦墨 济南市博物馆藏
图3 清 曹素功八卦墨 济南市博物馆藏
二、明工艺
墨是典型的传统手工艺制品,制作工艺极其讲究,传统的制墨程序,有配料、做墨、修墨、晾墨、描金等十一道工序。而现代的墨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所以整个生产过程便分为:选烟、和胶、制墨、晾墨、修墨、填彩、包装、墨模制作这八道工序。在这里简单讲几个主要的工艺。
1.选烟
制墨用的烟是动植物未尽燃烧而生成的气化物,烟遇冷而凝固生成烟炱,烟炱有松烟炱和油烟炱之分。烟是制墨的重要原料。中国制墨所采用的烟料,可分为松烟和油烟两大类,另有一种漆烟比较少见。其中尤以使用松烟历史最为悠久,是宋代桐油烟被用于制墨之前的主流。其方法是将松木在一个密封的拱形建筑中燃烧,因为燃烧不充分而产生大量的烟,这些烟遇冷而凝固生成烟炱。墨工会根据烟炱距离火源的远近,分类选择采集,距离火源越远的烟越好,因为越是细、轻的烟飘得越远。
到了宋代,松烟墨长期大量生产导致松树日渐匮乏,沈括等人尝试用石油制墨,结果非常成功,颇受文人推崇。后来,各地的制墨工匠根据当地情况,采用桐油、豆油、菜籽油、动物油、或者几种油混合在一起用。
采集油烟的方法最早也是在一个拱形封闭的房子中,点燃上百盏油灯,其实就是在瓷碗中加上油,再放一根灯心草。等到瓷碗中的油燃烧完之后,然后全身裹严实,连口鼻也要蒙上,才进入房中,轻轻收集墙壁上的烟灰。其中,拱顶的烟质量最好,称作顶烟。这个方法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采集烟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扫,这些极其轻飘的烟灰,就满屋飞扬。这不仅会将采烟者弄得浑身烟灰,狼狈不堪,还会损耗珍贵的烟灰。
所以后来,有聪明的墨工就改进了烧烟的方法。就是在原来的灯盏上,再扣一个大瓷碗,与灯盏稍微留一点缝隙,这样既不影响灯盏的正常燃烧,又能将灯盏燃烧所产生的烟笼罩在上方的瓷碗内。这样收集烟灰的时候,就比较方便了。
2.和胶
将采集好的烟经过细选后,就可以和胶了。这里所用的胶是用牛皮或者鱼鳔,经过长时间熬制,再反复过滤后得到无色透明的胶液,然后再按比例加入细筛过的烟灰,并反复搅拌直到像蒸馒头的面团一样。就可以放置到厚重结实的木墩上,进行反复捶打。在制墨行业中有“十万杵”的说法,也就是说,上好的墨锭,要捶打十万次。这种说法虽有些夸张,但是要想制好的墨锭,没有上万次的捶打是不行的,否则,会出现瑕疵。
那些著明的制墨名家,往往在捶打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入一些名贵的药材,虽然各家有各家的秘制配方,但大体上有:牛黄、麝香、熊胆、珍珠粉、蟾酥、金箔、朱砂等。不仅能够防腐、防电,研磨时幽香阵阵,颇有情调和趣味。
图4 清 曹素功薇露浣长方形墨济南市博物馆藏
图5 清 汪节庵造书匣形墨济南市博物馆藏
图6 清 汪节庵惜如金漆烟墨济南市博物馆藏
图7 清 胡开文描金扇形墨济南市博物馆藏
除了以上功能外,加入这些中药还有让墨的色泽更光亮、更厚实及具有渗透的作用。
3.模制成型
模具是用坚硬细密的枣木或梨木雕成,分成多块拼合而成。制墨名家用的木模,一般都请当时的书画名家画图,再请雕刻高手雕制模具。
当墨团捶打的非常细密,硬度合适时,制墨人将墨团称重,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搓成长条状,按入木模中,最后将木模合并,用杠杆压实。等压实定性后,就可以拆开木模,将成形的墨锭取出来。
因为模具是多块合并而成,所以在压成后墨锭的棱角处会留下合范的痕迹,这就需要用刀或剪子修整墨锭的边缘。修理整齐后,摆放在晾晒架上阴干,过一两天就要反过来在晾。这是因为光凉一面的话,会因为两面干的不一样快,而发生变形弯曲,直到墨锭干燥,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
4.彩绘 描金
为了墨锭的美观漂亮,在晾干墨锭后一般还要在其纹饰或字迹上进行彩绘,绘制完成后,有些还需要涂上金彩。是纯金制成的,这样描绘过的墨锭就非常精美,算是成品了。当然在销售前还要配上精美的包装盒,包装盒有大漆的、有锦制的,不一而论。宣城日报记者拍照记录了安徽宣城市旌德县旌阳镇的安徽春林胡开文古艺墨厂的“灯盏碗烟”的制墨工艺。在此不做赘述。
图8 清 吴天章太素宫墨 济南市博物馆藏
图9 清 吴天章正翮博风墨 济南市博物馆藏
图10 清 詹大有青麟髓漱金墨 济南市博物馆藏
三、会鉴赏
1.晓名家
晓名家:之所以要晓名家是因为在所有墨锭中,名人制作的墨或者是名人定制的墨,其质量是最好的,其收藏价值也是最大的。当然了,假墨也是最多的、因为造名人的墨最挣钱。
自古以来,制墨名家人数众多。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人物。因篇幅所限,只将济南市博物馆有作品收藏的制墨名家作一简单的介绍。
罗小华是明代歙派的代表人物,曾官至中书舍人,善以桐烟制墨,墨品极佳,被时人誉为:“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罗小华的墨品传世稀少,且伪品很多,因此弥足珍贵。其主要代表墨品有“小道士墨”等20多种(图1)。
程君房,中国明代万历年间制墨名家。新安(今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歙县岩寺镇)人。名大约,以字行,又字幼博,号筱野。生卒年不详,活跃于万历年间。精于制墨,选料严格,注重图绘,并利用自创的对胶工艺制墨,其墨光洁细腻,款式花纹变化多端,深得文人士大夫喜爱,最有名的是“玄元灵气”墨。他是歙墨的集大成者,被誉为李廷珪后第一人。著有《程氏墨苑》,列墨品6部,约500余式,其中所收的墨程君房漱金狮子墨,从破损处能够看到气泡,因而断定为伪造。
叶公侣,歙县人,为清时制墨名家,墨肆名知白斋,制墨于康熙时期,其墨品传世较少(图2)。
曹素功(1615~1689年)原名圣臣,一作孺昌,字昌言庵,号素功。安徽歙县岩寺人。他原是一位秀才,由于一直未能走上仕途,便在家乡潜心经营制墨。早期他凭借明末著名制墨家吴叔大的墨模制墨,改“玄粟斋”为“艺粟斋”,创制了“紫玉光”“天琛”“千秋光”“天瑞”及集锦墨“豹囊丛赏”等名贵之墨,走上了徽墨之冠的宝座。曹素功墨庄乾隆年间迁址苏州,同治三年(1864年)又迁址上海。这个历经13代、绵延300年的制墨世家将其制墨业发展成为今天的上海墨厂(图3、4)。
汪节庵(1736~1820年)为歙派制墨业代表人物,也擅集锦墨。上海博物馆有其“西湖十景诗图”彩珠等集锦墨数套,为世间珍品(图5、6)。
胡开文,徽墨休宁派制墨业的后起之秀。胡开文的原店在休宁,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他在安徽海阳、屯溪两处开设墨肆,交由长子、次子主事。同治三年(1869年)四世孙在芜湖创设“沅记胡开文”。光绪年间五世孙胡祥均在上海开设“广户氏胡开文”。尔后,胡氏后裔又在歙县、杭州、广州等十多座城市分设墨店。至清末,胡氏墨风靡神州,行销世界,胡氏的“苍佩室墨”是其代表作(图7)。
吴天章,名倬,以字行世,号暗然室主人,生于明末崇祯年间,是清初徽州休宁派的制墨高手,尤其擅长制作集锦墨(图8、9)。
詹大有,詹成圭之后,善制墨。流传于世的以詹大有、乾行世为标识者居多(图10)。
2.品书画
您可能看到品书画感到可笑,说鉴赏墨锭和品味书画有什么关系?其实两者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上面笔者谈到名家用的墨模,都是清代书画家绘画书写,如丁南羽就为许多人画过墨模,然后再请雕刻高手依样刻制,所以说名家制造的墨上面的绘画都有大家风范,不仅是画得细美,仔细品味就会感觉到,气韵生动,格调高雅。笔画细看,起笔转折,顿挫收笔,都非常有法度,就如同欣赏一幅名人的书画作品一般。名家制墨的书法也是这样。不论字体多小,每一个笔画都起笔、运笔、收笔交代得清清楚楚,毫不马虎。
而那些造假的人,为了节约成本就不可能去请名人绘画、书写、刻制。因此,仿品墨锭的雕刻纹饰,要么模糊不清,要么生硬呆滞,层次不分,格调庸俗,毫无趣味可言。
图11 仿程君房漱金狮子墨 济南市博物馆藏
图12 清 宝笏斋漱金清玩墨 济南市博物馆藏
3.听声音、辨味道
好的墨锭,在和胶时,讲的是轻胶重锤。胶质含量低,锤击次数过万次,这样的墨锭质轻而坚,敲击时会发出很清脆的声音,决不能出现沙哑粗浊的声音。而那些质地粗劣的仿制品,从选烟到和胶都不可能像真品那样精益求精,因含杂质,大多数用胶过重,捶打次数又达不到标准,墨锭中就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气泡。所以,结构不够紧密,往往会发出沙哑粗浊的声音。当然,这种声音的变化,是比较细微的,需要长期不断的比较,慢慢地就能找出其中的不同。
辨味道就容易理解,因为好的墨锭中加了麝香、龙涎香、牛黄、冰片、熊胆等名贵中药材。而且是纯天然,新鲜优质的原料。所以会有天然的淡淡的芳香,当研磨时更加明显。仿造者的目的是牟利,所以,他们会尽可能的降低成本,绝不会舍得加这么多贵重的东西。即使添加香料,要么用劣质的香料,味道太刺鼻。近代的造假者,更是添加人工合成的香料,没有那种天然纯正的气息,而且时间久了就会消散无味。
4.看外形,观装潢
看外形是指看墨锭的外貌是否规整,棱角是否锋利。因为名家使用墨模是高手制作,非常精致,所以压制出来的墨锭外形规整,绝不会出现变形弯曲、膨胀收缩等情况。棱角呈现锋利的形状,据说用墨的棱角可以切开纸。正因如此,好的墨锭可以千年不毁。
而造假的人不可能去花大钱请高手制模,再加上配料偷工减料,也不会去锤几万次。所以他们制出来的墨锭,徒有其形。而细看则整体外形不够规范,甚至有的变形,棱角处也达不到那种锋利程度。如果,一锭名人制造墨锭,出现了气泡,那基本就可以定位仿品。如程君房的漱金狮子墨(图11),在破损处发现有气泡,就可以定为仿品。程君房作为一名制墨大师,绝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图13 现代墨锭的金色
看金色也很重要,名人或者老字号用的金,都是纯金,而且有一定的厚度,色泽黄中泛红(图12)。那些作伪者是不舍得用纯金的。他们往往用化学金,色泽黄中泛白,没有厚重感(图13)。
所谓看装潢,是因为古人做事都很严谨,特别是那些老字号,对自己的名声品牌看得很重,除了自己的产品严格把关外,产品的包装也不马虎,有的包装甚至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制墨专家的墨锭,在包装时也不含糊。有的用金丝楠木制成盒,有的用大漆制成盒,做工讲究。而伪造者则偷工减料,漆的厚度明显不够,到了后来,已经有人用塑料仿制大漆了。
鉴赏古墨是一项非常严谨和繁琐的事情,既需要渊博的知识,还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