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掐丝珐琅 赏瑰丽之宝

2018-07-16张荣

收藏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景泰珐琅

□ 张荣

一、掐丝珐琅的历史渊源

图1 元 掐丝珐琅勾莲纹鼎式炉

珐琅,是一种粉状的玻璃质材料,以石英、长石、硼砂、瓷土为原料,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经粉碎、熔融后而成,习惯上称为“珐琅釉”。珐琅器就是将珐琅釉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固着于金、银或铜胎的表面,达到实用美观的功效。根据其制作方法的不同,将珐琅器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三大品种。珐琅器具有金属的坚固性、玻璃的光滑性和瓷的耐蚀性,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之一。

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是分别于不同时期在中国出现的,掐丝珐琅在这3种工艺中出现的最早,俗称“景泰蓝”,这个名字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实际上其原产地是地中海东岸的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为该地区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极盛时期,以制作宗教性器物为主。①约在公元13世纪,珐琅工艺传入中国。珐琅工艺虽是舶来品,但一经传入中国,即与中国已有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完美地融为一体,心灵手巧的中国工匠很快掌握了珐琅器的制造技术,所制作出来的珐琅器在造型、图案等方面完全民族化,甚至不留有任何外来影响的痕迹。

掐丝珐琅是一种复合工艺品,它由多道工序组成。一般以铜做胎(少数以金或银为胎),胎子成型后,再用细而窄长的铜丝,根据装饰图案所需,焊接在胎体表面;然后将五颜六色的珐琅釉填入凹陷的花纹之中,入窑焙烧;因其焙烧后凝结的珐琅釉会收缩,所以填釉、焙烧的工序需要重复多次,才能使珐琅釉完全充分地填充在盘丝的凹陷位置;烧好之后,还要进行打磨、镀金等工序方可成器。正是由于掐丝珐琅器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严格、成本高等因素,故其在中国诞生之日起,就被实力雄厚的皇家所垄断,秘藏深宫,非一般百姓所能享用。

掐丝珐琅工艺与我国历史悠久的陶瓷、青铜、玉器、漆器、玻璃等工艺相比,历史要短暂得多,见于文字著录则更少。中国的掐丝珐琅起源于何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明初曹昭《格古要论》中首次记录了珐琅工的渊源、特点和用途,说珐琅器“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盒儿盏之类,多为妇人闺阁中用,非士大夫清玩也。又谓之鬼国窑,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盏……内府作者细润可爱。”②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作者曹昭对珐琅器的认识颇有偏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珐琅器在文人心目中不够高雅,认为只可供妇人使用。但作者又肯定“内府作者细润可爱”,道出了皇家珐琅器的精美。《格古要论》明初已有刊行,记载内容应源于元代后期,是我们今天研究中国早期珐琅器唯一的一部文献资料,对探讨珐琅器的渊源十分必要。通过对现存的掐丝珐琅器的排比、研究,专家们推断出中国最早的掐丝珐琅实物为元代制品。

图2.1 元 掐丝珐琅兽耳三环尊

图2.2 元 掐丝珐琅兽耳三环尊(局部)

图3 明 掐丝珐琅缠枝花杯托

二、元代掐丝珐琅

日本正仓院收藏一件中国唐代银胎金掐丝珐琅镜,据此日本学者认为中国的掐丝珐琅工艺始于唐代。③但此镜仅是孤例,还有待于唐、五代和宋出土的实物进一步证实。据杨伯达考证,元代是中国掐丝珐琅工艺奠基和成熟的时代,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6000余件珐琅中有数件元代珐琅的标准器,代表作有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兽耳三环尊、鼎式炉(图1)、象耳炉等。元代珐琅器构图饱满,花朵舒展,花叶委婉;釉色艳丽纯正,红如鸡血,白如砗磲,其中的墨绿色、葡萄色如同宝石般晶莹剔透;掐丝流畅,鎏金光亮,具有大气、华丽、富贵的艺术特色,符合皇家的审美情趣。法国巴黎艺术馆收藏的缠枝莲纹直颈瓶亦是难得的元代珐琅珍品。通过对现存珐琅的观察,发现大部分元代珐琅都被后人改装过,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兽耳三环尊(图2.1、2.2),只有腹部的“罐”为元代器物,其余颈部、足、耳和景泰款为清代康熙时后加。

图4 明宣德 掐丝珐琅狮纹双陆盘

图6 明万历 掐丝珐琅灵芝圆盒(底款)

三、明代掐丝珐琅

明代的掐丝珐琅器开始大量出现,并有“御用监”作为皇家制作珐琅器的官方机构。纵观海内外博物馆、私人收藏的珐琅器可以看出,明代带有官方年款的掐丝珐琅只有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四朝的器物。

1.御用监

明王朝建立伊始,设立了内府衙门,总称为“二十四衙门”,负责明朝皇室各个方面的需求。其中直接为皇家制作日用所需的衙门有“御前作”“内官监”和“御用监”。“御用监,凡御前所用围屏、摆设、器具,皆取办焉。凡御前安设硬木床、桌、柜、阁及象牙、花梨、白檀、紫檀、乌木、鸡翅木、双陆、棋子、骨牌、梳栊、螺钿、填漆、雕漆、盘匣、扇柄等件,皆造之。”④御用监是明代官办作坊的总称,由于缺乏明确的制作记录,目前还无法知晓制作珐琅器的具体情况。

2.宣德掐丝珐琅

明代洪武永乐掐丝珐琅的面貌,因缺乏带有明确款识作品的传世,其风格特点目前还不好定论。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早于洪武永乐的元代珐琅和其后的宣德珐琅既已存在,那么两者之间也应有珐琅的制作,只是我们还无法从现有藏品中将其准确地分辨出来。

宣德款掐丝珐琅是整个珐琅工艺中最早带有官方年号款识的器物,器型与同时期的瓷器、漆器、铜器相似,有罐、碗、盘(图3)、盒、花觚、炉、尊等;掐丝以单线为主,大部分鎏金;珐琅釉色与元代珐琅相差无几,只是不再有透明珐琅釉;纹饰以勾莲花为主,并出现了龙、凤、狮及四季花卉图案,扩大了装饰内容的范围;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铸款、阴刻单线款和双线款。还有一部分无款珐琅器具有宣德时期的风格,如北京故宫收藏的掐丝珐琅狮纹双陆盘(图4),还有后刻景泰款的部分珐琅亦是具有宣德风格的器物,如法国巴黎艺术馆收藏的掐丝珐琅勾莲花纹尊、大英博物馆和瑞士乌氏收藏的掐丝珐琅云龙纹大罐,署有“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款,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藏品。

3.景泰掐丝珐琅

景泰款掐丝珐琅在明代珐琅器中数量最多、研究难度也最大,对真正景泰珐琅的确认始终是珐琅器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景泰珐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主要有三个观点,北京故宫杨伯达认为,“大明景泰年制”款掐丝珐琅觚是标准的景泰珐琅;⑤北京故宫李久芳认为,掐丝珐琅花蝶纹香筒是比较近似景泰珐琅风格的作品;⑥台北故宫陈夏生认为,掐丝珐琅番莲纹盒是景泰珐琅。⑦明末孙承泽著《天府广记》中载:后市“在玄武门外,每月逢四则开市,谓之内市。”交易奇珍异宝,“至内造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永乐果园厂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精巧远过前古,四方好事者,亦于内市重价购之。”从这段记载可知,景泰御前珐琅可与宣德之铜、成化之瓷、永乐之漆竞相媲美。景泰(1450~1456年)只有短短的7年时间,而且处于内忧外患的战乱时期,唯“景泰蓝”名声大噪,实属不可思议。从文献记载和“景泰蓝”之名广为流传的现象分析,景泰珐琅应确实存在,由于问题比较复杂,故在学界暂时还不能形成统一的认知。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大部分景泰款珐琅器是清人改前代器,如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尊,其腹部为元代作品,而颈部、耳、足、景泰款均系康熙时期后加,说明“景泰蓝”至少在康熙时期已声名远扬,故才出现署“景泰款”的拼凑器。还有一部分景泰款珐琅是清宫仿制,如清代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以下简称“清档”)记载“雍正四年正月初七日珐琅作,员外郎海望持出景泰掐丝珐琅马褂小瓶一件(随黄杨木座),奉旨:照此瓶大小款式烧造珐琅瓶几件,夔龙不好,改做。钦此。于六年五月初四日做得珐琅瓶一件,海望呈进讫。于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将原样景泰掐丝珐琅马褂小瓶一件,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持进交太监毛团呈进讫。”⑧“乾隆二十一年四月十二日珐琅作,接得员外郎达子押帖一件,内开本月初十日太监胡世杰传旨:要手内现做的活计呈览。钦此。于本日随将掐丝水盂一件、石榴贲巴瓶一件、甘露瓶一件、贲巴壶二件、景泰瓶一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景泰瓶再做一件,兽面上要有环子。钦此。”⑨又如“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九日珐琅作,接得郎中达子押帖一件,内开本月初六日太监胡世杰传旨:着做掐丝珐琅瓶二件,一件刻“大明景泰年制”,一件刻“大清乾隆年制”,先做样呈览,准时再做。钦此。于二十三日郎中达子押帖一件,内开本月二十二日将做得着色瓶木样一件,总管李裕持去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照样准做二件。钦此。于十二月二十七日郎中达子将做得珐琅瓶二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⑩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 景泰珐琅的许多问题尚待于深入研究。

4.嘉靖掐丝珐琅

景泰之后的天顺、成化、弘治、正德没有官方年号款识的珐琅器传世,其现象与明代漆器制作完全相同,原因至今不慎明了,还有待于新的史料出现。嘉靖皇帝笃信道教,迷恋方术斋醮。故祈福纳祥的图案在嘉靖时期风靡一时,如松竹梅组成的“福禄寿”图,群仙祝寿以及用吉祥文字组成的图案等在嘉靖时期的漆器、瓷器及珐琅器上屡见不鲜。嘉靖款掐丝珐琅北京故宫仅藏一件龙纹盘,故宫以外已发表的嘉靖款珐琅器有7件,即瑞士乌氏收藏的龙纹盘、凤纹碗,北京文物公司收藏的盘,法国巴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八方盒、云鹤纹罐、人物瓶和寿字碗。嘉靖珐琅器掐丝粗犷豪放,稍欠章法;珐琅釉基本不透明,其中蓝色由宣德时期的天蓝色变成了蓝绿色,娇黄色变成了柠檬黄色;装饰图案以道教题材为主,如仙鹤、寿字、祝寿等,与嘉靖漆器的图案基本相同;嘉靖款字体略显潦草,但风格与同时期的漆器、瓷器字体一致。

嘉靖朝掐丝珐琅总体处于变革时期,无论造型、釉色,还是掐丝、款识与明早期截然不同。

图5 明万历 掐丝珐琅甪端香薰

5.万历掐丝珐琅

北京故宫藏万历款掐丝珐琅器15件,其中盘3件、炉3件、盒3件、烛台2件、甪端(图5)4件;台北故宫已发表的万历珐琅器只有1件,即口径48厘米的双龙纹菊瓣式盘; 瑞士乌氏收藏一件口径10.5厘米的寿字纹圆盒; 香港万先生收藏两件盒,即缠枝菊花纹六方盒、缠枝花圆盒; 其他资料发表了4件,即口径44.8厘米双龙纹圆盘、直径49.6厘米花边口双龙纹盘,与北京故宫收藏的双龙纹盘基本相同,只是尺寸略有变化;高18.5厘米的双立耳三足炉;高8.3厘米的白色珐琅地缠枝莲纹朝冠耳炉。以上是现藏万历款珐琅器不完全的数据统计。万历掐丝珐琅在用途、釉色、图案、掐丝、款识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图7 明景泰款 掐丝珐琅双龙捧寿朝天耳兽足盂炉(款识)

万历珐琅器在器型和用途方面超越了前代,元代及明早期的珐琅器以炉和瓶为主,器型相对单调。而万历朝出现了尺寸在50厘米左右的盘、生活用具烛台和瑞兽甪端,特别是甪端的出现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实物。就目前所见万历珐琅器,即使是同一类器物,也没有完全一样的造型,或多或少都有变化,如掐丝珐琅盘,有圆形、菊瓣形与花边形之区别。炉则有方形、圆形之差异。千变万化的造型增加了人们视觉的享受。

万历珐琅器的颜色有红、白、黄、姜黄、深蓝、天蓝、松石绿、粉红等。其中的粉红色在放大镜下观察是在白色地上满布点状的红色,二者似乎没有完全融合到一起,而表面看又是柔和的粉红色,这种颜色的珐琅釉是明万历朝的独创。松石绿色珐琅釉也是从万历朝始出现的颜色。万历朝所有珐琅釉均失透,不再有元代及明初珐琅透明的光泽。万历珐琅器在装饰图案上,较之元代和明早期单纯地装饰缠枝莲纹有了突出的变化,出现了双龙戏珠、双龙捧寿、八吉祥、吉庆有余等吉祥图案,与同时期的瓷器、漆器的图案完全相同。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在瓷器和漆器中非常容易做到的笔下生花的图案,在珐琅中难度较大,珐琅器中最容易表现的是缠枝莲纹,而具象地表现龙、鱼等图案则需要高超的烧制工艺。元代及明早期珐琅器基本上以天蓝色珐琅地为主,而万历珐琅器出现了以白色、绿色和粉红色珐琅为地色的装饰手法,增加了珐琅器的美感和装饰效果;万历珐琅器的手感较沉,说明胎体厚重。掐丝从明早期细丝改为粗丝,加之镀金厚而光亮,愈显富丽堂皇。万历珐琅器在器物底部和主体图案的周围出现了掐丝勾云纹的装饰,成为万历珐琅的突出特点;在款识的处理上形成了有别于前后任何一个时期的风格。万历朝珐琅器的款识有两种作法,其一为在器物底部正中的长方形方框内掐丝填釉“大明万历年造”竖二行楷书款(图6),只有底色釉颜色的不同,字体均用红色釉,长方框外饰一周各色珐琅釉如意云头纹;其二为阴刻双线“大明万历年造”楷书款。有趣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3件万历款珐琅器的底部被后人动过手脚,在万历款上焊接上铜片,刻上“大明景泰年造”款(图7),以此冒充景泰珐琅。

四、清代掐丝珐琅

清朝统治者入关定国之后,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并形成了历史上的“康乾盛世”。清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有清一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大量制造和使用掐丝珐琅器。从现存的实物可以看出,清代最早的掐丝珐琅器为康熙时期的制品。由于雍正皇帝胤不喜欢掐丝珐琅器,而偏爱画珐琅,故雍正时期仅制作了少量的掐丝珐琅。乾隆时期珐琅器的制作,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掐丝珐琅的种类几乎是包罗万象。乾隆之后,亦如其他工艺品一样,掐丝珐琅的制作进入了衰退阶段,水平大不如前,带年款的器物仅有嘉庆、同治、光绪。晚清民国时期,北京民间有数家作坊制作掐丝珐琅,将这一传统工艺发扬光大。清代制作掐丝珐琅的地方主要有宫廷造办处以及广东、扬州、北京、九江等地,其风格和特点各不相同。本文述及的是清宫造办处珐琅作制作的掐丝珐琅的风格与特点。

1.造办处珐琅作

据《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清宫述闻》等记载,康熙十九年(1680年)始,宫中设立造办处,初名为养心殿造办处。康熙三十年(1691年),又以慈宁宫之茶饭房一百五十有一楹为造办处。四十八年(1709年),复增白虎殿后房百楹。造办处是内务府的下设机构,是专门为皇家制作、承修和保管各种用品的部门。乾隆初年造办处增加到近四十个作;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又对造办处进行了调整,将二十八作按类别归并为五作,其余十作仍各为一作。精简后的十五作中,“珐琅作”仍为单独一作。造办处“珐琅作”是专门为宫中制作珐琅器的作坊。至于珐琅作究竟是于哪年设立的,目前尚未发现明确记载,但从现存的宫廷风格的康熙款珐琅器推断,建立造办处时即已有珐琅作了。乾隆六年(1741年),为扩大珐琅器的生产规模,满足皇家对珐琅器的大量需求,又在圆明园六所设珐琅作。造办处珐琅作集中了国内各地的能工巧匠,按照皇帝的御旨,制作出大量精美的珐琅制品。

2.康熙掐丝珐琅

有清一代署有官方年款的掐丝珐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康熙款掐丝珐琅是清代最早、最可靠的珐琅器。康熙朝掐丝珐琅基本有三种风格, 其一是具有晚明风格的大器,如龙纹大盘、仿汉壶等,过去一直将这部分器物定为明晚期。器型硕大,以缠枝勾莲纹、龙纹为主要纹饰,釉色明亮;其二是珐琅釉失透,釉色灰暗无光泽,器物表面欠光滑,代表作是缠枝勾莲纹镂空三足炉(图8.1、8.2)等;其三是掐丝细腻活泼,釉色纯正鲜亮,有明宣德朝珐琅的遗风,螭纹小方盘为典型之作。康熙朝掐丝珐琅传世品有五供、炉、瓶、盘、盒、暖砚、水盛、笔架、香薰、多穆壶等,款识有“大清康熙年制”“康熙年制”楷书、篆书阴刻款、铸款和镂空款。法国巴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掐丝珐琅九龙纹盘、云龙纹多穆壶等都是具有康熙风格的作品。遗憾的是关于康熙朝制作珐琅器的情况很难找到文字记录,我们只能从有限的传世品中管窥康熙朝珐琅的风格与特点。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康熙朝制作了部分改器,并加上“景泰款”,如前面提及的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尊。

3.雍正掐丝珐琅

图8.1 清康熙 掐丝珐琅缠枝勾莲纹镂空三足炉

从档案记载看,雍正时期制作了少量的掐丝珐琅,如“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匣作,太监杜寿交合牌胎折叠双陆盘一件(随檀香速香双陆一分)、掐丝珐琅骰盆一件(随白玉骰子六个)、银母象棋一分。传旨:照此样做一分,再做秀气着。钦此。于五年十二月三十日做得合牌折叠双陆盘一件(内盛檀香速香双陆一分)、掐丝珐琅骰盆一件(随白玉骰子六个)、银母象棋一分,郎中海望呈览。”

“雍正四年十二月十二日珐琅作,掌仪司送来礼部来文一张,随木香炉样一件,咨称议政王大臣等议准奏明,奉旨:昭陵、福陵供珐琅香炉两座,交养心殿造办处成造,俟造成时,着内务府派官送至关东,着本处该管大臣官员等同看、安供。钦此。于五年八月十四日做得福陵昭陵掐丝珐琅香炉两座。”

图8.2 清康熙 掐丝珐琅缠枝勾莲纹镂空三足炉(底款)

“雍正五年九月二十八日珐琅作,郎中海望持出掐丝珐琅瓶一件(是景泰年制),奉旨:瓶上螭虎款式好,尔等照样烧造珐琅瓶,其螭虎亦照样做。钦此。于六年五月初四日照景泰掐丝珐琅瓶做得珐琅瓶一件,并原交来珐琅瓶一件,郎中海望呈进讫。”

“雍正八年十月二十六日珐琅作,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二十五日首领太监李进朝来说总管太监陈九卿传做掐丝珐琅圆盒一件。记此。于九年二月初四日做得掐丝珐琅圆盒一件,首领李久明持去交太监陈九卿讫。”

图9 清乾隆款 掐丝珐琅璧纹扁壶

图10 清乾隆 錾花珐琅牺尊

“雍正十年九月二十六日珐琅处,据圆明园来帖内称九月二十五日司库常保奉上谕:尔将西洋珐琅水盂做一件,掐丝珐琅水盂做二件,俱上做八卦,下做符。其符不可甚散了,收紧凑些。花纹照银盒子上的西番花做。如番花不甚配合,即做夔龙掐丝珐琅水盂,要金里。尔向雍和宫将水盂要一件来,照其样式画样几张,做木样几件呈览,准时再做。钦此。于十一年五月初一日做得铜胎掐丝珐琅水盂二件、金錾西洋番花水盂一件,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呈进讫。”

4.乾隆掐丝珐琅

乾隆朝是掐丝珐琅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据档案记载,造办处制作了数量可观的珐琅器,种类十分丰富,包括宫廷典章用品、佛教用品、生活用品、陈设品和文房用品等。宫廷典章用品有宝座、屏风、香筒、仙鹤、甪端、太平有象等,在紫禁城太和殿内还能看到当年的气派陈设;佛教用品有佛塔、佛龛、佛像、坛城、五供、七珍、八宝等,分别制作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和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高达2.5米的十二座珐琅塔,陈设在紫禁城梵华楼、宝相楼内,气势恢宏,工艺精湛,耗资巨大;生活用品有熏炉、手炉、冠架、盘、碗、茶壶、杯盘、多穆壶、执壶、攒盘、火锅、筷套、唾盂、烛台、花浇、鼻烟壶、铜镜等;陈设品可分为四类,其一是普通陈设品瓶、罐等,如梅瓶、天球瓶、长颈瓶、双连锦袱瓶、六方贯耳瓶、鸭颈瓶、双管式瓶、英雄瓶、镂空转心瓶、棕式瓶、蒜头瓶、抱月瓶、葫芦瓶等;其二是仿古陈设品,主要是仿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花觚、鼎、卣、觥、簋、钟、扁壶(图9)、、奁、、尊、觯等,造型古朴,纹饰精美,其三是动物造型陈设品,狮子、麒麟、牺尊(图10)、天鸡、天鹿、羊形兽、鸽子、仙鹤、大象、甪端等,形态生动,惟妙惟肖,其四是挂屏、屏等陈设品;其四是文房用品,有笔筒、笔架、笔洗、墨床、砚盒、仿圈、镇纸、水丞等。

乾隆朝掐丝珐琅的胎骨,铜质精纯,胎骨厚重,无轻飘之感,甚至有些器物是用昂贵的黄金制胎;珐琅釉料均无透明感,砂眼减少,细腻光滑,并出现了以金为着色剂的“粉红”色釉,珐琅釉颜色达到20余种,色彩之丰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在图案装饰上,除继承了明代勾莲纹的作法以外,还运用了仿夏商周青铜器的兽面纹、几何纹,并将山水亭榭、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作为装饰,追求绘画的意趣,取得了较好的装饰效果。

在器物的镀金、錾刻方面,不惜财力、功力,金色浓厚,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后的档案中屡见弘历要求加倍镀金的指令,故我们现在看到的乾隆掐丝珐琅器大部分是金光灿烂的效果;在器物的耳、足、底的錾刻花纹,刀工流畅,花纹自如,为器物本身起到了点缀效果;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工艺还常与画珐琅工艺相结合,并镶嵌珠宝,如北京故宫收藏的掐丝珐琅壶(图11)、杯盘等,具有典型的金碧辉煌的皇家艺术风格。乾隆朝珐琅器的款识主要有两种,即铸款和阴刻款,字体有“乾隆年制”和“大清乾隆年制”。

5.嘉庆以降掐丝珐琅

嘉庆以降,造办处制作珐琅器的数量明显减少,这与当时的内忧外患、国力下降不无关系。嘉庆至宣统朝只有少数署嘉庆、同治、光绪官款的掐丝珐琅器传世,工艺水平明显下降。晚清民国时期珐琅工艺如同回光反照一样,又形成一个小的发展高峰。传世品有“印铸局勋章制造所”“老天利”“静远堂”“志远堂”(图12)“宝华生”“德兴成”“德成”等官营与私营机构、作坊制造的掐丝珐琅。因缺乏文献记载,即使距离现在仅百余年历史的民国珐琅作坊的情况也不甚清楚。法国巴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德成”款掐丝珐琅盘,背面书德成珐琅局声明“今有无耻之辈,假充德成字号,然本号有票赐顾者,详认住京都前门外杨梅竹斜街中间路北便是”,这条声明对了解德成珐琅作坊的具体地址大有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史料。(文中图片由故宫博物院提供)

图11 清乾隆 金胎嵌画珐琅执壶

图12 清志远堂款 铜胎掐丝珐琅花鸟束袱式笔筒

注释:

①张临生《我国明代早期的掐丝珐琅工艺》,《东吴大学中国艺术史集》,台北东吴大学1987,卷15页266。

②曹昭《格古要论》,中华书局1985年。

③杨伯达《中国美术全集-10工艺美术编》,页25,文物出版社1988年。

④刘若愚《明宫史》,北京出版社1963年。

⑤杨伯达《景泰掐丝珐琅的真相》,《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2期

⑥李久芳《故宫博物院珍品全集—43金属胎珐琅器》,香港商务印书馆2002年。

⑦陈夏生《明清珐琅器展览图录》,台北故宫2000年。

⑧《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2册289页,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⑨《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21册648页,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⑩《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 25册464页,人民出版社2005年。

猜你喜欢

景泰珐琅
突发事件链的罐区定量风险分析
乡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珐琅工艺在珠宝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浪淘沙·听父亲谈景泰一条山 如山似水君
行业下行合景泰富千亿目标流产?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如何鉴别珐琅器
浅谈景泰方言亲属称谓词
珐琅器之画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