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胎掐丝珐琅收藏与鉴定
2018-07-16陆忠
□ 陆忠
笔者介入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的收藏和鉴定纯属偶然。在10多年前的一次饭局上,一位友人说他在收藏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理由是民国的时候,一件同时代同器型的铜胎掐丝珐琅器相当于10件瓷器的价格,但在今天的欧美市场上,一件同时代同器型的瓷器相当于10件铜胎掐丝珐琅的价格。这种明显且巨大的价格颠倒,对于笔者这样从事投资出身的人来说,显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因为笔者有过收藏和鉴定中国古代书画的经历,所以收藏和鉴定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的过程基本上是复制前面的经历。
第一是读书。把上海博物馆书店里关于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的书买回家。那时候一共4本书:杨伯达主编的《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第五、第六册①;李久芳主编的《金属胎珐琅器》②;台北故宫出版的《明清珐琅器展览图录》③;买回家以后反复阅读,很快就把4本书翻破了。读书很重要,大致了解了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的起源、制作过程、各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和北京故宫及台北故宫对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的收藏及其研究。
第二是找专家。笔者在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的前期,由于没有找专家,付出了昂贵的学费,后经徐邦达的指导和教授走上了正轨的收藏和鉴定之路。这个经历,让笔者对找专家有非常迫切的愿望和需要。于是很快找到了时任北京故宫古物部主任的张荣女士④,经过她的介绍认识了她的老师夏更起⑤和她的同道张丽⑥,他们三人在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方面的研究和鉴定有很高的造诣,专家找对了,收藏就会事半功倍。
元代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冲耳炉 红树白云楼藏
明景泰 掐丝珐琅莲纹盒 红树白云楼藏
明早期 掐丝珐琅菊花莲纹直颈瓶 红树白云楼藏
第三,在专家的指导下,在理论上确定各时期的样本。把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分成元、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清早期、清中期和清晚期七个时段,并从器型、纹饰、珐琅颜色和鎏金等主要方面确定断代依据。
第四,在专家的指导下购买各个时期的样本。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所谓一对对百件和一错错百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自己有了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各个时期的样本以后,要严格依照样本再购,不能越雷池一步。当然这种样本确认是一个反复确认的过程。
第五,始终和专家保持联系,过一段时间,和专家们一起交流,讨论买回来的每一件藏品,对每一件藏品都要从严鉴定。在和专家相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专家的各种意见,特别是对那些花了巨资购买的藏品也要给专家创造大胆发表意见的氛围。和专家有不同意见时,更要仔细认真地听取专家的意见,而且要善于使用待考。
第六,要知道现在造假的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长得什么样,这点非常重要。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铜胎掐丝珐琅器的造假高峰期。这些假东西在拍场和古玩店十分常见,甚至在欧美市场上都可以看到许多。造假者不断提高造假的水平。以砂眼为例,造假者开始的时候,由于现代工艺的先进,造出来的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的赝品没有砂眼。因为真的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是有砂眼的,鉴定者很容易鉴别。造假者发现问题以后造出了有砂眼的赝品,但因为真的珐琅器的砂眼中有长期形成的灰尘沉结,而新做的赝品中没有,鉴定者还比较容易鉴别。造假者便在砂眼中制造灰尘沉结,尽管终究还是可以在比较中辨别短期内形成的灰尘沉结和长期自然形成的灰尘沉结的不同,但已经给鉴别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也有一些赝品的灰尘沉结做得特别好的,鉴别者也要引起重视。笔者始终认为:任何一个门类的古董造假和古董鉴定都是造假者和鉴定者的比赛,谁占上风决定一切。
清德兴成 掐丝珐琅龙纹海棠式瓶 红树白云楼藏
清乾隆 掐丝珐琅八宝纹佛龛 红树白云楼藏
近10年来,一粟山房一共收藏了元、明、清三代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130多件。其中66件已经由北京故宫出版社出版成册⑦,第二册正在出版准备中。近10年来的收藏和鉴定的过程,让我们认识到,要做好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的收藏和鉴定,必须解决如下一些基本问题。第一,要对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的民间存量有一个基本估计。北京故宫藏品有6000多件,台北故宫藏品有2000多件,欧美博物馆加瑞典乌氏的藏品不到1000件,全世界馆藏总数估计在一万件左右。根据苏富比、佳士得的拍卖记录以及目前可知的民间收藏数量用概率来推算,民间的存量总数应该不会超过一万件。第二,要充分认识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在中国古代宫廷艺术品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以乾隆朝为例,乾隆四十四年除夕清宫家宴,皇帝御桌上二、三路的冷荤食品均用掐丝珐琅碗盛装,四路用掐丝珐琅盅盛干果及蜜饯果品,五、六路冷膳和七、八路热菜,俱用掐丝珐琅碗,另外放在皇帝面前的小菜点心,也用掐丝珐琅碟盛装。然而陪宴桌上所用的餐具都采用各式瓷器和银器⑧。在乾隆朝清宫正大光明大殿上陈列着成对的鼎式大炉、太平有象和双鹤等掐丝珐琅器,偏殿案头摆设的文具、钟表、炉瓶盒、花瓶、帽架,以及墙上所挂的轿瓶、挂屏,乃至佛堂陈设的七珍八宝均为掐丝珐琅器⑨。铜胎掐丝珐琅器的帝王独用性足见它在宫廷艺术品中极为重要的地位。第三,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对中国古代铜胎珐琅器的研究体系不同,北京故宫的研究体系认为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始于元代,并确定了10多件元代铜胎掐丝珐琅器。台北故宫明清珐琅器展览图录中第一件且登封面之物乃景泰掐丝珐琅蕃莲纹盒。北京故宫早在本世纪初就公布了8件大明宣德年制的铜胎掐丝珐琅器,据笔者所见,至今尚末看到台北故宫有相关的研究报告。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元和明早期,其后基本一致。作为铜胎掐丝珐琅的收藏者和鉴定者必须注意到这一点。笔者在收藏和鉴定中采用的是北京故宫的研究体系。第四,元代和明早期的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收藏者必须给予重点关注。目前北京故宫馆藏且发表的元代铜胎掐丝珐琅器12件,其中拼装件7件,原汁原味的只有5件,北京故宫馆藏且发表的明早期铜胎掐丝珐琅49件,其中也有不少拼装件,原汁原味的凤毛麟角。应该说在民间的元代和明早期的铜胎掐丝珐琅器不多,一粟山房近10年来笔者和陆牧滔几乎参与了所有元代和明早期铜胎掐丝珐琅器的竞拍,仅得元代铜胎掐丝珐琅器1件,明早期铜胎掐丝珐琅器10多件,所以如果有机会见到这两个时期的铜胎掐丝珐琅器,尽可能地不要轻易放弃这种机会。第五,景泰年制款的铜胎掐丝珐琅器是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鉴定遇到的最为复杂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明洪武存在31年,明永乐存在22年,明正统存在14年,明成化存在23年,明弘治存在18年,明正德存在16年,这6个朝代带年款的铜胎掐丝珐琅器目前存世的1件都没有。明宣德存在10年,带年款的铜胎掐丝珐琅器也只有8件。但是明景泰朝仅存在了7年,北京故宫馆藏的带景泰年款的铜胎掐丝珐琅器竟有100多件,而且从鉴定的角度可以发现,这些铜胎掐丝珐琅器产生于从元代到清晚期乃至民国的不同时期。只存在7年的景泰朝,还让铜胎掐丝珐琅器有了一个景泰蓝的俗称,这更让景泰年制的铜胎掐丝珐琅器多了一层神秘感。这里应该确认几点:一是应有带景泰年制款的真品。台北故宫《民清珐琅器展览目录》封面明景泰掐丝珐琅蕃莲纹盒,编者认为:此盒纹饰中的花瓣丰满,同一叶上施二至三种颜色,胎体厚重,釉层深厚以及掐丝末端以隐藏方式处理,而且落款方式与当时漆器瓷器落款的特色相同,无可置疑的是景泰年间制作之真品⑩。二是极大部分景泰年制款铜胎掐丝珐琅器应为赝品,这些赝品主要产生于明末清初。三是这些铜胎珐琅器尽管对景泰年制来说是赝品,但它们都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甚至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北京故宫馆藏的元代铜胎掐丝珐琅器中有好几件都有景泰年制款便是明证。以后比较空闲的时候,笔者想对景泰年制款的铜胎掐丝珐琅器做一个更深入的研究。第六,乾隆年制铜胎掐丝珐琅器的多样性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乾隆皇帝在位时间长达60年,又当了3年太上皇,对铜胎掐丝珐琅器有着极为执著的爱好。先是由宫廷造办处的珐琅作生产大量铜胎掐丝珐琅器,但远远不能满足宫廷的需要,乾隆皇帝先后要求广州、苏州和扬州为宫廷生产铜胎掐丝珐琅器。以广州为例,广州首先具备铸铜雕錾工艺的技术优势,又有广州海关收入盈余巨大、财力雄厚的优势,还有珐琅工艺水准极佳的优势,所以乾隆朝开始便令其烧造铜胎掐丝珐琅器。特别是乾隆十四年,乾隆皇帝亲自下诏:嗣后再做瓶罐送来要刻款。钦此。四个地方同时为宫廷生产铜胎掐丝珐琅器,给乾隆时期铜胎掐丝珐琅带来了多样性,但同时给乾隆年间生产的大量铜胎掐丝珐琅器的鉴定增加了一定难度。鉴定乾隆年间生产的铜胎掐丝珐琅器,除了断代以外,还要懂得如何区分宫廷、广州、苏州和扬州生产的铜胎掐丝珐琅器,不能因为宫廷优势而把三地生产的铜胎掐丝珐琅器看成赝品,也不能降低标准对待三地生产的铜胎掐丝珐琅器,以免把晚清和民国生产的铜胎掐丝珐琅器纳入清中期的范围。第七,清代晚期,宫廷已经无力生产铜胎掐丝,但民间开始有能力生产铜胎掐丝珐琅器。德成、德兴成、静远堂、志远堂、老天利、宝华生等生产铜胎掐丝珐琅器的堂号应运而生且大量生产。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宫廷需要;另一方面供给国内外市场。由于生产工艺和主要生产人员来自宫廷及宫廷之后,所以著名堂号生产的铜胎掐丝珐琅器仍然保留着一定的宫廷气息,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这些堂号生产的铜胎掐丝珐琅器目前在欧美市场有不少的量,销售价格低于目前造假的成本,笔者个人认为有非常好的收藏价值。而且这些堂号生产的铜胎掐丝珐琅器与民国中晚期、1949年以后生产的铜胎珐琅器极易区分,稍买几件或稍有悟性即可弄明白。从收藏的角度来说,无论哪门古董,都是应该从最靠近我们的那个时间段开始,因循前行,慢慢往前追。如要走上收藏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这条路,就从清晚期的堂号开始,慢慢走进清中期和乾隆,再走进清早期和康熙,逐步走进明晚期、明中期和明早期,直至元代。
清嘉庆 掐丝珐琅寿字盘 红树白云楼藏
清乾隆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多穆壶 红树白云楼藏
清乾隆 掐丝珐琅莲纹花盆一对 红树白云楼藏
第八,笔者在收藏和鉴定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的过程中,碰到许多无法解开的谜。为什么有这么多景泰年制款的铜胎掐丝珐琅器?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谜。雍正年制的铜胎掐丝珐琅器同样是个谜。根据清代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年间也生产过不少铜胎掐丝珐琅器,但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目前全世界唯一存世的一件铜胎掐丝珐琅器在台北故宫,为清雍正掐丝珐琅凤耳豆 。所以能否拥有一件雍正年制的铜胎掐丝珐琅器便成了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收藏者的梦想,笔者希望有生之年能实现这个梦想。这些谜正是中国古代铜胎珐琅器收藏者、鉴定者和研究者的追求所在、魅力所在和不能克制的吸引力。
关于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的鉴定,和中国其他古董的鉴定一样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特别难,简直无法入门。张葱玉和徐邦达在谈到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时都说过: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会的,没有什么神秘可言。笔者近10年来收藏和鉴定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十年,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一瞬间,但在人的一生中却是一个可以做很多事的时间段,在这个十年中既玩中国古代书画,也玩中国古代铜胎珐琅器,笔者从对铜胎掐丝珐琅一无所知开始,到现在收藏了元、明、清三代100多件铜胎掐丝珐琅器,出版了《红树白云楼藏珐琅器》,还在清华大学、交通大学讲授这门课程。发表这篇文章的唯一愿望就是和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的爱好者、收藏者和鉴定者共勉。
清康熙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瓶 红树白云楼藏
清康熙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六方盒 红树白云楼藏
清乾隆 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碗 红树白云楼藏
注释:
①杨伯达《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第五、第六册,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②李久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金属珐琅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商务印书馆(香港)印刷。
③台北故宫博物院《明清珐琅器展览图录》,1999年。
④张荣,1985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先后任保管部副主任,古器物部副主任,古器物部主任,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漆器、珐琅和玻璃器研究。
⑤夏更起,1972年调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漆器、珐琅和玻璃器研究。
⑥张丽,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主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编》第二、第三、第四卷。
⑦陆牧滔《红树白云楼藏珐琅器》,北京故宫出版社出版,2013年。
⑧台北故宫博物院《明清珐琅器展览图录》,《明清珐琅工艺概论》,第42页。
⑨台北故宫博物院《明清珐琅器展览图录》,《明清珐琅工艺概论》,第43页。
⑩台北故宫博物院《明清珐琅器展览图录》,第66页。